中考知识整理

中考知识整理

ID:38501435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3

中考知识整理_第1页
中考知识整理_第2页
中考知识整理_第3页
中考知识整理_第4页
中考知识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知识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知识整理一、基础知识:(一)同义词、反义词(必须同一词性、特定语言环境);实词、虚词;词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褒义贬用、贬义褒用。(二)语气角度分类的四种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1、句式识别:祈使句和感叹句的区别;反问句和设问句的区别;肯定句和否定句(双重否定句)的区别。2、句式变换:以不改变原意为前提,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3、句式变换的区别:语气的不同;语意的不同。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标点标号标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1、引号同点号的连用:①    引用部分是独立的,它具有

2、自己句号,句号在引号内;②引用部分是作者意思的一部分,它具有独立性,没有自己的句号,句号在引号外。注:引用部分的“问号”、“感叹号”都在引号内。2、引号同冒号的连用要注意三种情况:①    人在前,话在后。他说:“今天天气很好。”②    话在前,人在后。“今天天气很好。”他说。③人在中间,话在两边。“今天天气很好。”他说,“我们到公园玩吧。”3、标号的用法冒号:A:提示下文,表示下文是对上文的说明B:总结上文。引号:A:表示引用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着重指出。破折号: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声音的延长C:表示话题的突然转换。省略号:A:表示省略,分列举省

3、略和内容省略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书名号:书名号内再用书名号的,即用单书名号。例:《〈中国工人〉发刊词》。4、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句末用句号(请你稍等一下。)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句末不作问号(我也不知道谁去。)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用叹号(我哪里比得上他呀!)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用叹号(你给我出去!)(四)关于文中的段落或划线句子的作用的解题方法:结构上:照应上文……,启示(领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内容上:表现了(人物)……(品质特点);抒发了……(思想感情);揭示……(中心)。段落或划线部分都是材料,它必将与中

4、心关联,必定为表现中心服务。因此,遇到这样的题型,关键时要联系文章或语段的中心来作答。(五)句子含义:表层含义:反映在字面上的含义,指向文章的内容;深层含义: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刻的、含蓄的、双关的、暗示的特殊含义,指向文章主旨。(六)要点、主旨概括:说明文和议论文注意各个段落层次的大意,抓中心句,抓说明对象的特点概括,抓中心论点的寻找、判断或概括;记叙文中心归纳见(三)七。(七)修辞手法:三“比”二“问”“拟”和“夸”:1、三“比”:比喻、排比、对比;二“问”:反问、设问;“拟”即拟人;“夸”即夸张。了解比喻、拟人的特点;判断具备比喻词的句子是否是比喻的方法;

5、比喻和拟人的区别;反问和设问的区别;设问的基本作用及在说明文、议论文中的作用;夸张分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两类。2、作用:比喻:抓住喻体的特点,联想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拟人:把握人物的思想。排比:增强语势,让读者获得整体印象,加强表达效果。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等等。设问:提示下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加强语气。对比:突出对比事物的不同点,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八)复句的七种关系:并列:(不是……,而是……)选择:(或者……或者……;不是……就是……;是……还是……;宁可……决不……;与其……不如……)递进:(不但……而且

6、……)假设:(如果……就……;即使……也……;纵然……也……)转折:(虽然……但是……)条件:(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因果:(既然……就……;因为……所以……) 二、说明文知识整理:(一)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语言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二)说明对象:一般说明对象从标题上可以明确。(三)说明对象的特征:1、有时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中会总说,明确表达。2、用段落的中心句(常常是开头)点明,只要将每段的说明特征相加,就得到了答案。(四)说明方法及作用1、举例子:常有“如”“例如”等词语引导

7、。作用:具体详实清楚地说明了对象……的特征。2、列数字:作用:准确清楚地说明了对象……的特征。3、作比较:常出现“比”这一词语,有时表现为两组或几组数据对照。作用:突出表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4、列图表:作用:直观清晰地说明了对象……的特征。(五)说明的顺序:1、时间:从古到今;从今到古;事情发展先后。2、空间:从上到下;由外到内;从远到近;从前到后;从整体到部分;3、逻辑: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由总到分;现象到本质;从主要到次要;从浅到深由一般到个别……(事情发展的内在规律;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六)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科学性)。基

8、本题型为:能否删去或替换;理解加点词语的作用。 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