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ID:38489467

大小:3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13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_第1页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_第2页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_第3页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_第4页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_第5页
资源描述: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1、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写景是次抒情是主,为抒情而写景。借景抒情,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移情入景,一种是景中藏情。移情入景就是“化景物为情思”。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

2、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此时的景物,由于蕴含特殊的情感,已不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而成为作者依照他当时的感情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花溅泪”、“鸟惊心”正是诗人在国家破碎,民不聊生情境下情感的体现。景中藏情就是指诗人常常明写山川景物,而实际上在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明是写景,实则流露出凄楚的离愁别绪。另外,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景物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

3、情感,就属于借景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2、寓情于景,属于写作手法,是记叙中抒情的一种。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主观感情溶化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但细细体味,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

4、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借助对春雨“知”“潜”“润”“重”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惊喜不已之情和对春雨无私品格的赞美。3、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在人难以成寐时,忽而传来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从而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景色触动了游子的心,从而引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人。再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发现今夜的露更白,顿生寒意中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王昌龄的《闺怨》“忽

5、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见陌头柳色引起了少妇的联想与感触——杨柳又绿,青春易逝,从而表明闺怨的主旨。4、情景交融,既是“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形成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抒情方式。它一边表达情感,一边描写景物,相互烘托,景情无主次之分,二者几乎合为一体。情景交融的好处是赋予抽象的情感于“形体”,在对景物的描摹中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开头直接将愁绪表达于“无言独上西楼”之中,接着用“月如钩”表达一种月光朦胧,凄清的意境,第三句用“寂寞”统领整个情感,梧桐寂寞,深院也寂寞,心中的寂寞与环境的寂寞交

6、融在一起,相互烘托,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寂寞之情。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情在景先,写景是次抒情是主。作者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发,这里的景物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读完之后,给读者的感受是情“强”而景“弱”。寓情于景,以景为主,情感是含蓄地“寓”在景里面的,侧重“寓”,没有刻意去“借”,只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渗透了作者的情感。给读者的感受是景“强”而情“弱”。触景生情,景在情前,见到某一景物或场景,引出诗人的某种情感。触景生情与借景抒情的主要区别在“触”和“借”上,前者遇到景物往往是无意的,由于某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情感;后者强调的

7、是有着某种情感不好或不愿直接表达,而借助某种景物来传达。情景交融,景与情交融在一起,是“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形成的结果。作为抒情方式,它既写景,又抒情,景情无主次之分,景情相互烘托,相得益彰。三、关于“景”“情”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步骤1、本诗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某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答题步骤:先答出用了什么抒情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何体现这种手法,最后指出用了这手法所起的作用。2、这首诗或这几句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某两句是如何营造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