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71354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闻一多相关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闻一多1899年11月闻一多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他家学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闻一多十三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五四运动爆发时,他与同学一起,从清华园徒步入城,发表街头演说,宣传反帝爱国思想。这时的闻一多年仅21岁,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与个人的一切相比,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1922年,闻一多远渡重洋留学美国。美国的发达他看在眼里,中国的贫穷和战乱他刻在心里。在家书中,他说:“一个有思想的中国青年,留居美国的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知道,很多
2、不堪卒读的话语,都可以用来形容祖国的苦难,但他写下的诗句却是“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1925年,他提前结束了留学生涯,急切地踏上回家的路。然而,“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相继发生,无情地破坏了闻一多救国救民的愿望。1930年秋,闻一多受聘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帷幕。一直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闻一多,他的人生历程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国民政府的腐败,闻一多奋然
3、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是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气壮山河、永垂青史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就在那天下午,返回宿舍途中,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不幸身亡。这个激情的诗人,这个热血的战士,就这样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他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他的热血与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的鲜血一起汇入了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洪流,染红了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响彻云霄的
4、民族正气之歌!闻一多与臧克家据田建国的《做人、做事、做学问》记载(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成立后第一次招生,国文考试有两个题目:《你为何考青岛大学》和《杂感》,两题任选一个。山东诸城籍考生、26岁的臧克家两题都做了,他写的《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三句杂感短小精悍,但富有哲理。 青岛大学国文系主任闻一多对臧克家的文章十分赏识,从中看到了臧克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文学潜质,于是便判给他98分的高分,为第一名,将数学考试考了
5、“0”分的臧克家录取入青岛大学。要知道闻一多平素批阅试卷极严,在他手下的学生得5分、10分者不少,得个60分已很不容易了。 臧克家起初读的是外文系,因为记忆力差,他想转入国文系。当他走进闻一多的办公室时,看到不少想转到国文系的学生全部被拒绝了,心中不禁有些胆怯,没想到闻一多一听到他的名字便高兴地说:“你来国文系吧。” 千里马有幸遇伯乐,从此以后,臧克家就成了闻一多教授的一名高徒,后来成为著名诗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