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测实验十四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

量测实验十四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

ID:38464792

大小:374.2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3

量测实验十四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_第1页
量测实验十四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_第2页
量测实验十四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_第3页
量测实验十四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_第4页
量测实验十四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_第5页
量测实验十四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_第6页
量测实验十四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_第7页
量测实验十四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_第8页
量测实验十四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_第9页
资源描述:

《量测实验十四 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量测实验十四翼型表面压强分布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测量气流攻角,,,和的翼型表面压强分布。2、由压强分布计算升力系数。3、绘制攻角的翼型表面压强分布图。(二)实验装置1.空气动力台,NACA0021型二元翼型,斜管压差计或多通道扫描阀;2小型风洞,NACA23015型二元翼型,多通道扫描阀装置。(三)实验装置介绍:1.小型风洞或气动台实验装置以及原理:(见图1)图1风洞与气动台实验装置原理图其中,p0为驻点压强或总压。当气流经收缩段进入实验段后,气流速度分布比较均匀,速度为V∞,压强为p∞。,称为静压或来流压强。2翼型模型:(1)对于本实验小型风洞中使用NAC

2、A23015二元翼型,其弦长C=280mm,表面周长=582.8mm,上下对称布置了14个测压孔,测压孔的开孔测点示意图(图2)以及具体位置标示见表1,其中s为表面曲线的孤长,从前缘的测点1起算,表中给出了各测点的x,y,s值。y1234567891011121314x图型2翼型示意图上表面测点12345678x/cy/cs/s00000.050.060.040.10.0760.0660.20.0950.1150.30.10.1840.70.050.3520.950.010.48100.505下表面测点14131211109x/cy/cs/s00.05-0.039-0.

3、9690.1-0.0520.9420.2-0.0620.8920.3-0.0570.8440.7-0.0140.650.95-0.0080.63表1NACA23015二元翼型测孔位置表(2)气动台中使用的NACA0021型二元翼型,其弦长C=100mm。其测孔位置见下表2:测点编号1234567x(mm)上051020306080y(mm)上06.2218.19510.0410.5047.9864.591        测点编号891011121314x(mm)下10080603020105y(mm)下0.221-4.591-7.986-10.504-10.04-8.1

4、95-6.221表2NACA0021型二元翼型测孔位置表3.多管差压计:将14个测点以及总压静压用导管引出与倾斜式多管压差计相连接,便可以直接读取各个测压管数值,由以上公式,即可计算各点压强系数。4.多通道扫描阀:本多通道扫描阀由50各电磁开关,2个高精度压差传感器,以及7017型数据采集模块,24v供电电源,TLC-485-9D接口转换器等组成。由此,通过电磁阀对各个测点通道的开关控制,利用压差传感器将测出各测点压强与来流压强的差,以及驻点压强和来流压强的差,转化成7017型数据采集模块可以识别的电压信号,编制相应数据采集处理软件,使其还原成压差数值,从而实现了计算机

5、的自动实时数据采集,以及相应的数据计算处理。多通道扫描阀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图3多通道扫描阀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四)实验原理以及数据计算方法:气流绕翼型模型流动时,流动变得复杂起来。在流体力学中,一般将压强用无量纲的参数——压强系数CP来表示各个测点的压强系数值:式中,分别是测点压强,来流压强,驻点压强(总压)。其由伯努利方程而来。对于倾斜式多管压差计,取两个液面,则有:(2-7-1)式中,和是倾斜式压差计测压管液面读数满,压差传感器直接测量压差,是压差计工作液体的密度,是多管压差计读数板铅直偏角。将稳压箱压强和来流段压强接至测压管,根据伯努利公式(2-7-2)则有(2

6、-7-3)于是对于多管压差计有:(2-7-4)所以,直接读取各个测点与总压,静压在多管压差计上的数值,即可求出各个测点的压强系数值;对于多通道扫描阀:(2-7-5)可通过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直接采集到各个测点与总压的差值,以及总压与静压的差值,从而得到各个测点与静压的差值,计算得到压强系数值。升力的计算方法:气流给予翼型的总合力在y轴上的分量称为升力。记做FL,紊流绕流中,粘性切应力对总合力的贡献仅占很小份额,因此,通常仅考虑压强的作用。升力系数的定义为(2-7-6)式中A是升力作用面的面积,对于二元翼型,升力的作用面等于弦长C乘于单位宽度。py升力的计算有以下两种方法x

7、dsdx图4翼型升力计算示意图1、压力法参见图4,设上表面的微面积ds,设该面积上的压强为p,则压力为pds,投影到y轴得-pdscos,负号表示压力方向为y轴负向。对于下表面,合力应为正值。因而,升力是下表面合力(正)和上表面合(负)的代数和,FL=(P)(2-7-7)升力系数CL=(2-7-8)式中,。积分用梯形公式计算,参见相关教材。如果令,则(2-7-9)2、速度环量法根据翼型理论公式,升力与速度环量的关系是,由此得到升力系数(2-7-10)按定义,环量的表达式为·,由翼型理论知,当升力为正时,速度环量必为顺时针方向。因此,上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