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技术资料收集

聚丙烯酰胺技术资料收集

ID:38422488

大小:14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6-12

聚丙烯酰胺技术资料收集_第1页
聚丙烯酰胺技术资料收集_第2页
聚丙烯酰胺技术资料收集_第3页
聚丙烯酰胺技术资料收集_第4页
聚丙烯酰胺技术资料收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聚丙烯酰胺技术资料收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聚丙烯酰胺技术资料收集pH值高对产品溶解有利,但会降低相对分子质量,而且会延长反应时间;单体浓度越高,反应越快,且随丙烯酸钠比例增高。丙烯酰胺-丙烯酸钠水溶液共聚法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研究PREPARATIONOFSUPER-HIGHMOLECULARWEIGHTPOLYACRYLAMIDEBYCOPOLYMERIZATIONOFACRYLAMIDE-SODIUMACRYLATE匡洞庭 张宝军 姜 涛 刘广舜 朱元海Thecopolymerizationofacrylamide-sodiumac

2、rylateinitiatedbyanewcombinedsystemwasstudied,thensuper-highmolecule-weight(2.014×107)polyacrylamidewereobtainedbyusingsuchaninitiationsysteminaqueoussolution.TheeffectpH,initiationsystemcontentmonomerconcentrationwerestudied.Theoptimumcopplymerzationco

3、nditionswerepresented.采用新型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进行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合成了分子量高达2.014×107,水解度26.3%,过滤比13.5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并研究了pH值、引发剂用量、单体总浓度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工艺条件。0 前言聚丙烯酰胺(下称PAM)是一种线型水溶性聚合物,广泛应用于钻井、采油、堵水、酸化、压裂、水处理等领域,其应用前景居各油田化学剂之首。  PAM的表观粘

4、度是作为驱油剂的一项重要指标,PAM分子量越高,其表观粘度也越大,然而用传统的均聚后水解法不仅多一道工序,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氨而腐蚀设备和污染环境[1],共聚法无后水解工序,生产周期较短,从而克服了上述缺点。同时,可按不同的工艺条件来生产不同阴离子度的聚丙烯酰胺。尤其,近年来由丙烯氧化生产的丙烯酸的成本比丙烯酰胺成本低得多,因此,用丙烯酰胺与丙烯酸共聚方法制阴离子型PAM更具有现实意义[2]。共水解无后水解工序,然而由于反应单体纯度的限制、很难获得高分子量PAM。经大量实验研究,探索了一种新

5、型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获得分子量达2×107的超高分子量PAM,为我国水溶液共聚法合成超高分子量PAM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1 实验部分1.1 原料丙烯酰胺,化学纯;丙烯酸,化学纯,经减压蒸馏和重结晶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EDTA,分析纯;0.01%氧化剂溶液;0.01%还原剂溶液;0.001%甲酸钠溶液。1.2 主要仪器设备pH-HJ90B型pH计;乌氏粘度计;LB801-2型超级恒温器;FA1104型电子天平。1.3 反应程序  将定量的丙烯酰胺、丙烯酸钠(丙烯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制得)及去离子水

6、经20%氢氧化钠调整pH值后加入到一端封口的玻璃管中,在一定温度下通氮气20min,加入引发剂和甲酸钠进行聚合反应,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以有机溶剂为沉淀剂,将产品沉淀、洗涤、干燥。测定其固含量[3]、特性粘数[4]、水解度[5]、过滤比[6]、分子量[1]。1.4 实验设计由于pH值、氧化剂用量、还原剂用量和单体总浓度等因素都会对PAM分子量有影响,而每一个因素又可采用不同的实验条件(称为水平),各因素与水平之间如何搭配即是实验安排的关键。在大量前期探索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聚合工艺参数

7、作进一步优化。本实验为四因素四水平见表1,因此采用L16(45)正交表来安排实验。表1 因素和水平pH值氧化剂用量(ppm)还原剂用量(ppm)单体总浓度(%)一水平9.500.30.839二水平10.000.40.941三水平10.500.51.043四水平11.000.61.1452 实验结果  根据正交设计方法的计算过程,将实验结果列成表2。表2 L16(45)正交实验结果实验号12345678分子量(万)11501564189919671846195413541213实验号9101112131

8、41516分子量(万)18751644154411671124124618451542因素水平pH值氧化剂用量还原剂用量单体总浓度Ⅰ(一水平总和)6580599561904917Ⅱ(二水平总和)6367663964225445Ⅲ(三水平总和)6230664262336931Ⅳ(四水平总和)5757588960897641极差8237533332724由表2中极差的大小可看出,单体总浓度对PAM分子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pH值,最后是引发剂用量。由表2中各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