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与理想

知足常乐与理想

ID:38421096

大小:1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2

知足常乐与理想_第1页
知足常乐与理想_第2页
知足常乐与理想_第3页
知足常乐与理想_第4页
知足常乐与理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足常乐与理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知足常乐与理想知足常乐与理想不是冲突的。理想是对现状永远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理想具有时代性,超前性,多层次性和实践性。但是理想并不是说一个人在物质上的永不满足贪婪。而知足常乐也并不等于是碌碌无为,毫无斗志。知足常乐是物质方面的。理想的追求是精神方面的。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中蕴含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中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沈复所言“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着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更多的时候,知足常乐是融合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意境中。知足常乐,是一种人

2、性的本真,在孩童时代,我们会为拥有自已梦想得到的东西而喜上眉梢,笑逐颜开,烙下一串串深刻的记忆,今日重温,也许会忍俊不禁,无论行至何方,所处何位,知足常乐永远都是情真意切的延续。但是他们也有理想的追求,陶渊明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他心目中的美好完美的社会的追求,在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和谐的社会无一不体现出了陶渊明对于自己的理想的不懈追求,他虽然对于自己的物质生活从不挑剔甚至隐居于田园之中但是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诸葛亮在隆中韬光养

3、晦时也并没有对自己的物质生活过于追求。但是他心中也有大展宏图的理想,他在自己的知识不断的积累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伟大的理想。这些都证明了理想与物质上的知足常乐是完全可以并存的。如果理想的追求没有物质上知足常乐的限制就会陷入贪欲的深渊太平天国运动几乎推翻了清朝的半个江山。但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固有的缺陷。洪秀全诸王定都天京后,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原本是一个为了推翻清朝统治的伟大运动。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理想。可是却因为物质上享乐的贪婪而把自己的理想而放弃。知足常乐在这里就没有体现出来。这就证明一个人在理想的实现过程中如果没有物质上知足常乐的精神,理

4、想也没有办法成功实现。如果知足常乐中没有精神理想的激励知足常乐就会陷入碌碌无为的尴尬境界在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阿Q他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等等。鲁迅先生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淋漓尽致的描绘体现出了一个人如果没有高远理想和自尊会有多么可悲。阿Q非常穷,穷得只剩一条裤,甚至连姓名都没有。但是,他的可悲却主要还不在物质生活条件的被剥夺,而在于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他被压在未庄生活的最底层,什么人都能欺负他,可他却并不在乎,常常好像还很得意。这是的关键,是他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胜利法,分明挨了打,他却想:这是儿子打老子。对革命毫无认识,甚至盲目的“深

5、恶痛绝之”但是辛亥革命的风刚刚吹到未庄,赵太爷就威风扫地,连城里的举人老爷也悄悄地连夜把家私运到乡下来。阿Q从他的阶级地位出发本能的感到,革命既然使统治者惊恐万状,那么革命对他肯定有利,于是,他就强烈地“神往”革命。但是阿Q对革命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他认为革命就是“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在他的心目中,革命就是把地主的财产转变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闯进赵太爷、钱太爷的家里随意地占有他们的一切财物,还可以选一个女人做自己的老婆。另外,阿Q的革命还包含着农民式的狭隘报复,要把自己的仇人都杀头,取统治者而代之,当然,这是一种落后的农民革命观。但如果革命

6、党能正确引导,他们是会真正觉悟起来的。但是,阿Q在对革命“神往”之后,还是那么糊涂。直到临死之前,他那可悲可笑的精神胜利法和封建正统观念依然没有改变。阿Q至死也没有觉醒。这就证明了一个人如果没有高远的理想的追求物质上的所谓知足常乐也不过是一种碌碌无为和可悲而已。终究会落于贪婪的深渊害人害己。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精神上的理想追求与物质上的知足常乐结合起来。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树立了伟大的理想。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在

7、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在此期间他树立了伟大的革命理想。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后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

8、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