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13760
大小:16.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2
《中国本土品牌崛起存在三大瓶颈(余明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日前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上,Interbrand品牌咨询集团第8次推出“2005年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亚洲有10个品牌上榜,其中包括7个日本品牌和3个韩国品牌,中国企业第8次无缘该榜单。可见,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舞台之前,加强品牌内功的修炼很有必要。 7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与《财富》杂志等联合举办的“2005中国品牌管理巡回论坛”在上海举行。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余明阳认为:中国品牌的发展正从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飞跃,理性化、系统化才是构建品牌的基础思维方式;但就目前而言,中
2、国本土品牌的崛起正面临着三大发展瓶颈。 瓶颈一:战略定位模糊 余明阳指出,品牌好比一辆大巴,老板是驾驶员,员工是乘客。在日常生活中,驾驶员不但要把好方向盘,还要使乘客各安其座。 在品牌管理中,老板把好方向盘是要制定正确的品牌定位战略,使乘客各安其座就是使员工各司其职,驾驶员必须和乘客齐心———把品牌做强做大的心,才能开好品牌这辆车。 但目前企业品牌管理的现状很难令人满意:“驾驶员”左右摇摆,“乘客”不知所措,许多品牌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其产品定位令人无法清晰把握,毫无生命力可言。 余明阳分析认为,这种现象的
3、原因就在于面临多元化的诱惑与环境快速变化的压力时,企业的战略摇摆不定,虽然他们也有长期计划,但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 余明阳举例说,露露曾在一年内打出了三次广告,次次定位模糊,很快被淹没于品牌竞争的汪洋大海。商业社会变化多端,求新求变求发展固然重要,但企业切忌在千变万化中迷失自己。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品牌要存活下去并活得越来越好,就必须在发展变化中找到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做到万变不离其“位”。只有先稳住阵脚,才有可能谈发展,谈国际化。 瓶颈二:企业团队脆弱 余明阳说,在品牌与企业管理团队
4、的关系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品牌决定品牌领袖,而非品牌领袖决定品牌。但从企业组织来看,中国企业还存在着老板与职业经理人团队的沟通磨合问题,往往是企业领导人(品牌领袖)在决定品牌,品牌管理的随机性很大。“中国本土企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一定要把团队真正作为品牌的核心载体。”他说。 “翻开中国企业的成长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家都是有政治背景的改革家,90年代的企业家都是有专业背景的现代儒商,而21世纪的企业家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步入国际大舞台。”余明
5、阳如此评价,“但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还不够成熟,至少需要10年打磨才能成型。” 事实上,不得老板信任等问题令中国经理人颇为尴尬。在企业,老板通常不愿放下“五权”:财权、人权、核心技术权、采购权以及对大客户的掌控权,这也是中国企业团队较为脆弱的重要原因。 若想做强企业、做强品牌,前提恐怕还是要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相互信任、精诚合作、共建诚信机制。只有双方统一品牌管理理念,统一行动步伐,将团队打造成品牌的真正载体,品牌的价值才有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瓶颈三:品牌性格弱化 品牌性格弱化是中国本土品牌的第三大瓶颈。余明阳
6、认为,企业必须重视品牌的差异化战略,强调个性,这是品牌能否存活并发展的关键。目前市场上有太多千篇一律的产品,没有个性的品牌很容易被消费者遗忘、抛弃。 在余明阳看来,品牌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彰显个性和身份,能够赋予拥有者不同的意义,因此品牌的性格必须鲜明而突出,才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是对性格的记忆,并不是因为绝对的价格因素,而是取决于人的需求偏好。现在,多数品牌文化积淀很少,几无内涵可言,残酷竞争过后,可供传承后人者寥寥无几。 因此他再三强调:“没有个性,就没有品牌。” 品牌正确定位:更少
7、费用,更高贴近性 论坛上,来自GE(中国)有限公司的公共关系部总监李国威、斯沃琪集团中国区总裁陈素贞、罗兰·贝格有限公司合伙人顾光分别为中国企业支招,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品牌推广与产品定位。 李国威指出,上世纪80年代起,GE开始使用“GE带来美好生活”的口号宣传自己的品牌,但由于GE提供的产品照明和电气设备,还包括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金融服务以及建设、能源、照明、工业塑料等,这些都很难以一种单一品牌形象加以概括,所以他们后来改用“梦想启动未来”这个新口号,体现创新、多元、像的元素。 虽然GE是世界名企,但初入中国时
8、在国人心中并无很高的知名度。中国是个体育大国,所以他们选择了赞助国际花样滑冰锦标赛,以体育市场作为突破口。 2004年10月,他们又在北京机场及周边地区投放以支持奥运会为主题的户外广告。这是该公司首次在中国以集团名义作企业形象广告,其目的正是为了影响其消费群体———企业与政府的决策者。 对于如何花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