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文化常识复习

高中历史文化常识复习

ID:38406719

大小:2.99 MB

页数:77页

时间:2019-06-12

高中历史文化常识复习_第1页
高中历史文化常识复习_第2页
高中历史文化常识复习_第3页
高中历史文化常识复习_第4页
高中历史文化常识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文化常识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文化常识复习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春节春联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寒食:清明前两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

2、六天。禁火三日知识连接清明:四月初,踏青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船(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知识连接1.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A.秦始皇时期C.宋太祖时期D.唐太宗时期解释:西汉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开始以正月

3、为岁首。B.汉武帝时期B2.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A.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B.④②①③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B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四月五日或六日。清明节1.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A.懂得珍惜生命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C.增强环境

4、保护意识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D2.“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④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A.①②④B.②③D.②③④C.①④C3.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的制订,应归功于A.汉武帝B.僧一行C.沈括D.郭守敬C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

5、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端午节1.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A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仲秋节、八月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它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古代帝王祭月礼制、月下歌舞觅偶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遗俗。神话传说和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月饼起义”都与中秋节有关。中

6、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秋节原本是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便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接合起来,用来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1.据《礼记》记载:

7、“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注:“夕月”即拜月之意)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2.《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A.先秦时期AC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在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岁

8、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重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