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89209
大小:3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1
《毕业论文要求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附录:毕业论文选题及撰写要求一、毕业论文选题1.毕业论文是成人高等教育中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一种学习、实践和探索、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任何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须经过这一环节,并达到合格标准,方能准予毕业或授予学士学位。2.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以专业课的内容为主,可以针对某些基础理论和学术问题进行探讨,也可以结合科技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3.毕业论文选题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际水平,项目不宜过大,应是学生在短期内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或可以相对独立地做出阶段性成果的选题。4.院系针对
2、学生选题进行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师的指导力量合理安排选题,一般为一人一题,学生一般不做本专业以外的选题,也不宜做没有指导力量的选题。5.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由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工作责任心较强、具有讲师职称或硕士学历以上的教师担任,每名指导教师所带毕业论文的人数一般不得多于10人。二、毕业论文撰写1.标题:标题应该明确,要有概括性。如标题不足以说明问题时,须加副标题。2.摘要:摘要应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中文摘要(100-200字),要有英文摘要。3.关键词:针对论文的内容,论文应
3、有3-5个关键词。4.正文:论文的整体结构应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构成原则。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对所研究和论述的问题认识较为清楚,观点正确;(2)文章观点与材料统一,层次分明,条理清楚;(3)论证逻辑严密、推理正确;(4)所用专业术语准确、简炼。5.结论:结论包括对论文内容、观点进行归纳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价值的体现,一般应写得概括、精炼。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
4、缺少的部分。它反映毕业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及材料的可靠程度。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也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一篇毕业论文应不少于10篇(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下述格式列出:序号、著作者、文章或著作名称、刊物或出版社、卷期数或出版时间、卷数或页码等。所列参考文献如需换行,则应与上一行文字对齐以保持各序号的上下整齐。三、毕业论文文档与格式要求1.论文字数要求一般文学类在6000-8000字;语言类4000-8000字。2.论文结构顺序:(1)毕业论文封面(成人教育学院统一格式)(2
5、)中文摘要关键词(3)引言(4)正文(5)结论(6)参考文献(7)英文摘要、关键词。3.版面要求:毕业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4.字体与段落:(1)论文题目:正标题三号黑体字,居中,固定行距32磅;副标题:另起一行,前面加破折号,小三号宋体字,固定行距24磅,段后12磅。(2)中文摘要关键词:“摘要”二字中间空一格。(3)正文:小四号宋体字,行距23磅。(4)引文序号以“插入”尾注的方式操作。(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五号黑体字,左对齐;下列各条文献序号用中括号括上,文献内容均用五号宋体字列出,
6、各信息之间用逗号隔开。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2010、2011级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浅论正统意识对古典小说创作的影响2.《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3.论清代小说中的“侠义”形象4.苏轼的人生态度对后世文人的影响5.《史记》的叙事艺术6.《庄子》的浪漫特质7.从两汉乐府看汉代民间诗人的关注热点8.论李贽的“童心说”9.公安派的文学思想10.桐城派的散文理论11.王国维的“境界”说12.论李白饮酒诗之精神实质13.杜甫诗歌的写实意识14.王昌龄七言绝句的抒情艺术15.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7、16.当行本色李煜词17.四大名著人物形象分析18.《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文化意蕴19.浅析《论语》的人本思想20.《论语》中的隐者形象和隐遁思想21.论陶渊明的生命观与其创作实践22.性别错位——论明清戏曲中的女扮男装现象23.才子佳人小说创作面面谈24.论苏轼作品的人格魅力25.李清照词的审美追求26.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与创作心态27.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28.沈从文小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29.沈从文作品的湘西情结30.试论老舍小说创作的平民意识31.试论赵树理小说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格32
8、.试论曹禺戏剧的女性形象33.试论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34.试论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35.试论《野草》的梦境艺术36.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37.琼瑶小说(现象)研究38.金庸小说(电视剧)研究39.网络语言初探40.小女人散文批判41.莎士比亚悲剧艺术成就探析42.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43.试析网络用语的影响及其范围44.简析网络用语的特征及其原因45.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46.公共关系传播中的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47.网络传播中的人际传播48.试析我国人际关系对公共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