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79363
大小:3.82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11
《高中语文必修二《听听那冷雨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梦是唯一行李轻轻回来不吵醒往事就当我从来不曾远离如果相逢把话藏心底没有人比我更懂你天还是天喔雨还是雨我的伞下不再有你我还是我喔你还是你只是多了一个冬季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也许会遇见你街道冷清心事却拥挤每一个角落都有回忆如果相逢也不必逃避我终将擦肩而去天还是天喔雨还是雨这城市我不再熟悉我还是我喔你还是你只是多了一个冬季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听听那冷雨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后任教台湾东吴
2、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余光中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
3、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年轻的时候,余光中戏称自己可以以“右手写诗,以左手写散文”。他对写作四度空间的定义:诗、散文、评论和翻译。对于每一项,他都有其独爱之处,正如他所说:“诗是我的妻子,散文是我的情人,评论和翻译则是外遇!” 余光中的诗,有着很重的自我生命反思感,这表明他对生命的看重;偶有在遣词造句上,用戏谑的手法表达内心感受,也许人生总要点平衡吧。早期诗中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可能年事渐长,近期的作品都带着些沧桑,但却没有使读者阅后有感伤。作者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
4、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第一部分:引出春雨——躲不开的春雨。第二部分:写嗅雨、观雨、听雨的感受。三层:第一层:写“雨”字视觉上的美感;第二层:从“看看”、“嗅嗅”、“闻闻”的角度写“雨”,通过“中国风景”特有意趣与韵味的描述,以表达自己刻骨铭心的思乡愁绪。第三层: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将“雨”想象为“一种回忆的音乐”,从“听听”的角度,尽情地抒写他对大陆生活情景的回忆和思念,以及久离大陆、漂泊在外
5、的“凄迷”心境.第三部分:感慨古屋不再、岁月无情。抒写听不到雨声的失落感,结构层次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叠词比喻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
6、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地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等;拟人那些奇岩怪石,相迭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霄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迭的山影和万籁都歇的岑寂,仙人一样睡去。“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读《听听那冷雨》,看看他对散文艺术作了多少探索与革新。以雨入诗文,古往今来,何止千百
7、,而并非每一篇章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意蕴、意境、面貌、个性,自己独创的文笔。他使用重重叠叠的叠字叠句,参差错落,贯串全文。有的是近似的排比反复出现;有的是同声叠韵,别具匠心;句子的结构灵活多变,短句短到点点滴滴,一字一句,二字三字一句,长句像连绵不断的雨脚,一口气长到三十九字;杂以流动自然的少量韵语段落。方块字的形象性和平仄声,神而化之,竟凝结为一幅绵绵密密、千丝万缕的雨景,一阵阵远远近近,紧敲慢打的雨声,甚至那潮潮湿湿的雨意,清清冷冷的雨味,飘飘忽忽的雨腥,一齐进入读者的眼耳鼻舌身,同时渗透每根神经。李清照的《声声慢》连叠七字,称“卓绝
8、千古”,杜甫的公孙剑器,白居易的浔阳瑟瑟,王禹偁的黄风竹楼,脍炙人口,都乞灵于巧妙的借喻形容,而《听听那冷雨》,却直接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这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国文学和现代文学的表现力增加一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