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力感产生原因及其行为模式研究

无力感产生原因及其行为模式研究

ID:38371855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1

无力感产生原因及其行为模式研究_第1页
无力感产生原因及其行为模式研究_第2页
无力感产生原因及其行为模式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无力感产生原因及其行为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力感产生原因及其行为模式研究陕西彬县范公中学(713500)李晓军摘要通过对无力感产生现象的分析发现,无力感的产生可由连续的失败体验导致也可由连续的太过轻易的成功体验导致,根据无力感产生的原因、心理成分和影响的不同,将其分为避害型无力感(即习得性无力感)和趋利型无力感。通过对无力感产生行为模式的研究,发现无力感的产生与行为和结果之间发展型递进区间的有无、数目和通过难度密切相关。关键词无力感;无力感产生原因;趋利型无力感;发展型递进区间1无力感产生原因的分析1.1无力感产生现象:现象一: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尽快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选取高考真题来进行课堂提

2、问,起初同学们积极性很高都认真思考,还七嘴八舌地进行讨论,但是说出来的答案都跟标准答案相距甚远,教师否定了学生的答案后要求学生继续思考,学生最终也没能说出正确答案,最后教师只得告知学生。基本上每节课,类似的过程都会重演,一学期下来,同学们上课都不再积极思考或发言,成绩明显下滑。现象二: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在批阅学生作业时,无论学生作业质量如何都想方设法给予A等评价,起初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较高,随着作业次数增多,同学们发现无论认真做作业还是敷衍了事,结果都会得A,很多同学就开始不认真做作业,一些原本认真做作业的学生也出现书写不认真,不写解题过程甚

3、至不按时交作业等现象。原本不太认真的学生书写更加潦草,抄袭次数更多甚至不按时交作业的学生竟然一次性抄袭几次作业来要求教师给予A等评价。1.2无力感产生原因分析:上述现象中学生都产生了无力感,其中现象一中学生产生无力感因为多次回答问题的努力都没有成功,连续的失败体验导致其陷入对得出正确答案的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状态,即塞里格曼和梅尔发现的习得性无力感;而现象二中学生产生无力感是因为每次获得A等评价的努力都获得成功,连续的成功体验导致其陷入对获得A等评价的行为结果感到能轻易控制、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对行为草草应付、对结果不加珍惜的状态。现象一中

4、学生产生无力感主要经以下历程:〔1〕连续的“结果不可控”的失败体验。〔2〕形成“结果不可控”的认知〔3〕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4〕产生无力感。现象二中学生产生无力感主要经以下历程:〔1〕连续的“结果轻易可控”的成功体验。〔2〕形成“结果轻易可控”的认知〔3〕形成“将来结果也轻易可控”的期待。〔4〕产生无力感。1.3结论:现象一中学生产生无力感是因为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都获得失败,使其在认知上,产生个体行为与结果之间无相依关系的期望;在动机上,放弃反映,不做尝试,消极被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在情绪上,变得冷漠和抑郁,其产生无力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避

5、免继续失败的体验对心理造成创伤,可称之为避害型无力感。现象一中学生产生无力感是因为只需轻易的努力甚至无需努力也会获得成功,太过容易的成功体验,使其在认知上,产生个体行为与结果之间应然相依关系的期望,甚至认为成功对其而言是一种贿赂;在动机上,不积极主动,只进行浅尝辄止的尝试;在情绪上,变得无所谓甚至有意应付、轻视行为结果,其产生无力感是一种心理上的放任期待,希望不经过努力而获得想要的结果,可称之为趋利型无力感。综上可根据无力感产生的原因、心理成分及其影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趋利型无力感和避害型无力感。趋利型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太过容易的成功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

6、感到能轻易控制、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对行为草草应付、对结果不加珍惜的状态。2对产生无力感行为模式的研究2.1上述现象中,学生产生无力感的过程可体现为如下行为模式:动机+预期+行为→结果(失败或成功)〔1〕动机:学生渴望获得正确答案或A等评价。〔2〕预期:经过努力思考或认真做作业会获得正确答案或A等评价。〔3〕行为:实施努力思考或认真做作业的行为。〔4〕结果:获得正确答案或A等评价则成功,未获得正确答案或A等评价则失败。2.2对产生避害型无力感的行为模式分析:经过连续的失败体验,使个体在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了不可控的相依关系并认识到行为无法对结果产生影响,进而降低预

7、期,使个体的内部动机陷入无法被激活的僵硬状态,从而降低实施行为的频率或强度。2.3对产生趋利型无力感的行为模式分析:经过连续的太过容易的成功体验,使个体在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了应然的相依关系即认识到有行为就一定会有结果,不管行为频率或者强度如何,获得的结果都一样,从而损伤了个体的内部动机,进而降低实施行为的频率或强度。2.4启示;2.4.1发展型递进区间在产生无力感行为模式中的提出对比产生两种无力感的行为模式,可知个体在认知上所建立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产生无力感的决定性因素,避免无力感的产生应使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可控的而非应然的相依关系即发展型的相依关系。其特

8、点是:个体必须付出努力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