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68584
大小:791.00 KB
页数:78页
时间:2019-06-11
《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复习(04年北京)37.(28分)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存权、发展权的追求,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回答:(2)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确认了“天赋人权”的思想和“主权在民”的原则。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概括这两大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8分)答案要点:(2)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政治:殖民统治、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37.(1)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09年北京】3
2、7.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6分)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4分)工业文明世界市场农耕文明发展灾难近代化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进程。一般来说,它包
3、括:☆经济上的机器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意识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一)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各方面变革的开始(一)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各方面变革的开始1.工业革命要求下的商品输出两次战争、三个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A.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B.割地、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自主权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D
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一)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各方面变革的开始1.工业革命要求下的商品输出2.传统力量的救国探索地主阶级农民阶级两次战争、三个条约(一)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各方面变革的开始1.工业革命要求下的商品输出2.传统力量的救国探索3.经济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企业在华建立洋务企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背景B影响新的生产方式产生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壮大早期维新思想
5、出现(一)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各方面变革的开始——近代化开端(起步)主角是地主阶级集中在经济领域(二)19世纪70年代-1912年间的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新阶级的新探索(二)19世纪70年代-1912年间的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新阶级的新探索1.第二次工业革命下的资本输出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成为资本输出地,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二)19世纪70年代-1912年间的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6、会和新阶级的新探索1.第二次工业革命下的资本输出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早期维新派的倡导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2)影响(二)19世纪70年代-1912年间的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新阶级新探索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第二次工业革命下的资本输出3.资产阶级维新派建立民主政治的探索(1)早期维新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思想主张:经济(商战)、政治(君主立宪)(1)早期维新派(2)维新派A代表人物:康
7、、梁、谭、严(1)早期维新派(2)维新派B主张:变法图存、图强;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改革教育A代表人物:康、梁、谭、严C概况(1)早期维新派(2)维新派B主张A代表人物C概况D方式:进一步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入到追求民主政治阶段——迈出政治近代化第一步E作用:推动统治阶级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二)19世纪70年代-1912年间的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新阶级的新探索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第二次工业革命下的资本输出3.资产阶级维新派建立民主政治的探索4.义和团反帝
8、爱国运动口号:扶清灭洋(二)19世纪70年代-1912年间的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新阶级的新探索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第二次工业革命下的资本输出3.资产阶级维新派建立民主政治的探索4.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5.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1)“新政”(1901年)(1)“新政”(1901年)实质:作用:结果:(2)“预备立宪”(1905-1911年)“预备立宪”目的遏制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清政府专制统治“预备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