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有关资料2

地震有关资料2

ID:38367234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1

地震有关资料2_第1页
地震有关资料2_第2页
地震有关资料2_第3页
资源描述:

《地震有关资料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震有关资料2 1)二级地震安全评价师地震构造评价专业  一、区域地震构造评价  考试目的:  主要考察从业人员在区域地震构造评价中进行地震地质调查与分析的能力,以及对区域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断裂活动性、区域地球物理场和地震构造判别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  考试内容:  熟悉区域地震构造评价工作范围确定的原则。  掌握区域地震构造综合评价的内容与目标。  熟悉区域地震构造野外补充调查内容和方法。  熟悉区域地质构造图、新构造图编制的内容。  掌握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的原则、方法和主要内容。

2、二、近场区地震构造调查  考试目的:  主要考察从业人员在近场区地震构造评价中进行地震地质调查与分析的能力,以及对野外调查目标确定、第四纪地质地貌分析、断层活动性调查和鉴定、发震构造综合评价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  考试内容:  1.野外调查目标的确定  熟悉地震构造评价工作范围确定的原则。  掌握主要断层的判定方法。  了解地震构造、发震构造、地震活断层、活动断层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2.第四纪地质地貌分析  了解应用第四纪地质地貌资料,分析断层活动性的方法。  3.断层活动性调查和鉴

3、定  掌握断层活动性鉴定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熟悉断层活动年代综合评定的原则。  熟悉年代学鉴定的技术方法与采样要求。  了解年代学鉴定的可靠性及适用范围。  4.近场区地震构造条件综合评价  掌握近场区地震构造综合评价的目标和工作内容。  掌握判识发震构造的原则与方法。  掌握近场区地震构造图编制的主要内容。  三、潜在震源区划分  考试目的:  主要考察从业人员应用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地质调查等结果综合划分潜在震源区的能力,以及对地震区带划分和潜在震源区参数确定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 

4、 考试内容:  熟悉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分析方法。  熟悉根据地质构造特征确定地震带震级上限的方法。  了解根据地震活动性特征划分潜在震源区的方法。  掌握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划分潜在震源区的方法。  掌握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的确定方法。四、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  考试目的:  主要考察从业人员从事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的能力,以及对活断层地质灾害成因、类型和特点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  考试内容:  了解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成因。  掌握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工作的野外调查内容与方法。

5、  掌握地震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  掌握活断层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评价方法。  工程场地地震影响评价专业  一、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  考试目的:  主要考察从业人员从事场地勘测和评价工作的能力,以及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场地勘查与场地岩土力学性能测定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  考试内容:  1.场地勘测  掌握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的目的和内容。  熟悉场地勘查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熟悉场地勘测中需要确定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熟悉场地勘测钻孔的数量及布设要求。  掌握场地钻探、取

6、样、现场波速测试的要求。  2.地震地质灾害的场地勘查  掌握地基土液化勘查内容和要求。  熟悉崩塌与滑坡等地震地质灾害的勘查内容和方法。  掌握地表断层地震地质灾害分析所需的资料内容。  3.场地岩土力学性能测定  掌握岩土剪切波速测量的要求与方法。  熟悉土动力试验的测试要求和内容。  了解土动力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2)l、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这是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都做了明确规定。这

7、是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工程建设的百年大计。  2.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能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既科学合理又经济安全。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其抗震设防要求不同于一般建设工程,如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简单地套用烈度区划图进行抗震设计,很难符合工程场址的具体条件和工程允许的风险水平。这种抗震设防,显然缺乏科学依据。如果设防偏低,将给工程带来隐患;如果设防偏高,则会增加建设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使用说明的规定,对

8、于地震研究程度比较差的地区和烈度区分界线两侧各8公里范围内的建设工程,不能使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必需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后,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4.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我国抗震设防技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科技进步的要求。随着抗震技术的发展,单一的烈度值已经不能满足抗震设计的需要,而进一步要求根据建设工程的具体条件,提供场地地震动参数(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等),例如对于特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应考虑长周期地震波(远震)的影响。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