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全标准化

最新安全标准化

ID:38354304

大小:571.00 KB

页数:96页

时间:2019-06-11

上传者:U-3743
最新安全标准化_第1页
最新安全标准化_第2页
最新安全标准化_第3页
最新安全标准化_第4页
最新安全标准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安全标准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法律、法规、标准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政府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 一、总 则 1、为准确认识和了解与本公司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全体员工及相关方,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引导全体员工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消除违规现象,制订本制度。 2、本公司组织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其他要求进行识别和获取,并组织对执行情况的符合性评审。 3、本公司将及时依据识别和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其他要求的有关规定,指导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评审与修订。 二、管理职责 1、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识别和获取。 2、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汇总符合性评审,撰写评审报告。 3、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制订、修改和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编制安全操作规程。 三、管理程序 1、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及符合性评审 1)安全管理人员应主动、经常地识别与本公司安全生产活动相关适用的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如通过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或团体、媒体、网络等方式获取信息,每周至少一次登陆国家安监总局和广东省安全宣教中心网站查阅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其他要求的最新信息并识别其适用性。 2)通过到相关部门或书店购买、网站下载、培训教材整理等渠道及时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3)对获取的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其他要求进行登记(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存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书库。 4)当获取的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其他要求发生修改或更新时应及时进行更新。 5)安全管理人员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并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关方。 6)由安委会负责每年至少一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审表),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对于新近实施的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应在实施之日前进行符合性评审。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1)制订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经本公司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放到有关部门和工作岗位,严格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 2)安全管理人员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组织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经本公司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控制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每年进行一次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当发生事故或工艺、技术、材料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并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保证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一、会议频率 安全生产委员会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每年不少于四次。 二、会议内容 1、宣传贯彻国家、自治区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  2、研究公司的安全生产情况,解剖、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安全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安全生产对策和措施,布置公司的安全生产任务。 3、对关于公司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做出决策和决定,协调各科室有关安全生产事项。 4、落实上次会议布置工作的完成情况,布置下月安全工作的重点及措施。 5、组织对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评审。 三、参会人员 1、公司主要领导、部门负责人、安全员和安委会成员必须参加会议。 2、员工参与安全会议的比例不低于10%。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政府其他要求的清单和文本数据库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4  三、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8  四、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42  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47  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63  七、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66  八、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75  九、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103  十、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110  十一、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150  十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76  十三、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180  十四、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185  十五、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189  十六、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200十七、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210十八、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215文件发放记录表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政府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价报告 2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条例。企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认真贯彻落实总公司和市、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精神,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二、安全生产控制目标1、杜绝死亡、重伤事故;2、杜绝火灾、爆炸事故和较大环保污染事故;3、隐患整改率大于90%;4、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达到97.5%以上;5、不发生重大误操作和设备损坏事故;6、不发生本企业责任重大交通事故;7、控制XX事故率、非计划停运次数和非计划停运率在以下指标之内:(1)发电事故率≤0.5次/台.年(2)非计划停运次数≤2次/台.年(3)非计划停运率≤1%8、实现二个百日安全无事故记录;三、工作重点及要求2011年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要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安全目标展开。各车间、处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安全工作与生产经营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总结、同考核,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夯实安全工作基础1、健全安全生产委员会及三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安委会作用,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明确全年安全生产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形成纵向分级管理、横向分工负责、职责明晰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2、公司负责人与部门、部门负责人与职工个人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3、根据部门和人员出现的变动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避免出现安全管理上的漏洞。4、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按照《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认真进行安全生产奖惩考核。5、修订公司安全风险抵押金考核办法,以安全责任和贡献大小合理确定岗位抵押金额,年终考核与全年工作实绩挂钩,使之真正起到约束与激励的双重作用。6、每月定期召开由公司副经理主持、各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参加的安全分析会,分析总结部署安全生产情况。 7、各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每半年向经理汇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完成安全生产目标任务情况。(二)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抓好职工业务技术和安全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1、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法》、《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等知识学习。2、积极开展全国安全月、企业“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广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报刊、黑板报、宣传画、条幅等媒体工具宣传安全知识。3、做好车间班组现场考问、技术问答、默画系统图、事故预想等日常马拉松练兵、培训工作。4、做好公司新进、转岗、离岗三个月以上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做好外协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5、组织好年度《安规》考试,做好特种作业人员审核与培训、检修工作票“三种人”等安全教育培训工作。6、举办消防、防汛、急救等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提高广大职工事故应急救援能力。7、加强“三违”、“习惯性违章”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现场反违章力度。(三)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逐步推行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1、继续修订完善安全管理方面规章制度。2、规范“两票三制”管理。3、努力推行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和控制。4、制订检修工艺规程,规范检修作业标准。5、根据系统变更、设备异动情况,及时修订公司各类系统图。6、加大对各类安全整改项目管理,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有考核。7、做好特种设备、电动工具、安全工具的定期维护、试验、检验等工作。8、按照安全设施标准化要求,完善生产现场的安全设施、各种安全警示标志。9、进一步规范设备缺陷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提高机组的健康水平和变工况适应能力。10、做好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加强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的规范化管理。(四)加强运行与检修工作的安全管理,确保机组安全经济运行1、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机组变工况能力和安全经济运行水平。运行人员要加强巡回检查和安全经济性分析,精心操作,细致调整;检修人员要及时做好设备维护和消缺工作,提高机组的健康水平;生产技术人员要加强运行工况分析、技术指标分析,加强设备管理与“五项”技术监督;安监人员要定期做好安全风险分析,切实加强现场安全管理。2、规范现场安全作业,加强文明生产管理。3、按照定置管理要求保证作业现场布置安全合理。4、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动火票制度。运行人员要认真执行操作票和操作监护制度;检修人员要严格履行工作票审批手续,落实工作负责人监护职责,并做好危险因素的辩识和控制,对一些关键性、综合性、危险性大的作业项目,应制定特殊施工技术方案与安全措施。5、加强对执行“两票三制”制度的检查、抽查和考核。6、做好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监察工作,严厉查处违反法律法规、安全作业规程的行为。7、对检修现场的安全、质量全过程监督管理。对重大技改、主要设备大修项目,由相关部门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及安全质量监察,并进行联合验收。 (五)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狠抓安全隐患整改1、做好日常的、季节性的、专业性的、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工作,定专人、定措施、定期限按时完成隐患整改任务,并做好复查、考核和记录。2、认真贯彻国家电力公司“二十五项反措”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设备进行检查整改治理。3、认真落实2012年安全措施计划。(六)开展危险源和安全风险分析,加强防范1、重点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工作。2、各部门要定期对所管辖的系统设备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危险点,对照安规及有关规定制订防范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3、利用生产调度会、碰头会以及车间、班组的安全会议,开展危险源分析活动,制订安全措施,做好交底工作。(七)坚持“四不放过”事故调查处理原则,认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1、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开展事故调查、分析和考核,严格责任事故的追究,认真落实防范措施,做到有布置、有记录、有检查、有考核。2、及时发放事故通报,广泛组织职工学习,让广大职工从中受到深刻教育。(八)加强外来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公司《外包工程管理制度》,对外包工程单位资质严格审查把关,搞好安全培训,明确双方安全责任,严格开、竣工手续和安全措施管理。杜绝不具备相应资质施工队伍承揽外包工程。2、认真做好各外包工程的施工安全协议签订工作。3、做好临时用工管理,临时工进厂必须经过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4、做好对外来施工项目的安全监察。(九)抓好消防管理工作1、根据防火工作重点要求,明确重点防火部位和区域,进一步加强动火作业的管理。2、定期进行消防设施、设备检查,做好维护工作。3、完善公司义务消防员组织,积极开展消防演练活动,提高防火自救能力。(十)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监督检查,保障职工身心健康1、做好粉尘、噪声危害性宣传,加强环境治理,督促做好个人防护,常抓不懈。2、采取新设备、新工艺,减少运行检修现场粉尘、噪声对人体的危害。3、严格按要求购置发放劳保护品,及时发放保健费用。4、按计划做好接触粉尘、接触噪声人员的体检工作,体检率达100%。5、配合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做好粉尘浓度和噪声测试,对现场防尘防噪措施实施监督。6、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对超标作业环境中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违章现象及时纠正。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一.安全生产目标2012年度,把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保障不发生事故,具体目标为:1.重、轻伤、交通事故为零。2.消防事故为零。3.因责任原因造成重大操作、设备事故为零。2.违章造成财产损失1500元以上的事故为零。二.员工安全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造作规程,遵章守纪,不违章作业,不冒险作业。服从领导、团结工友,保持好自己的卫生区。2.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到不吸烟、不带火。 3.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班前、班上不喝酒。4.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消防知识,做到会使用消防器材,会逃生、会报警、会救护其他受伤人员。5.认真执行动火作业、高出作业规定、做好安全措施,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公司负责、确保安全。6.不强令冒险作业,对违章作业者要立即制止,对劝阻不听者,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7.认真执行公司管理规定,团结工友、保护好卫生,外出按时回厂。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厂长安全职责  1.厂长是企业的安全负责人,对本企业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  2.重视职工的劳动条件和企业的安全、工业卫生状况,重视工人的劳动保护工作。  3.批准、发布本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  4.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掌握安全生产情况,组织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推广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审定重大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案。  5.建立健全安全组织和机构,配备、充实安全专业人员,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稳定安全专业队伍。  6.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和开发新产品中的重要安全技术问题。  7.组织全厂性安全教育与考核工作。  8.坚持“五同时”原则,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9.企业内实行的各级承包,以及与外单位的各项承包合同中,都必须有安全技术指标、安全管理要求和安全职责等条款,并认真考核。  10.厂长不在时,由代理者负责全厂的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责任制(二)车间主任安全职责  1.车间主任是车间的安全负责人,对车间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  2.拟订、修订车间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车间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竞赛等安全活动,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  4.组织落实车间的安全教育,并督促检查安全生产情况。  5.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思想和安全技术教育,定期进行考核。签发新上岗独立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证。  6.组织车间定期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装置、防护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发现隐患及时组织整改,车间无力整改的要采取临时安全措施,及时向厂部书面报告。  7.组织车间各类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并按规定及时上报厂部。  8.建立、健全安全、防火组织,抓好车间的安全工作。  安全生产责任制(三) 班组长安全职责  1.组织职工学习、贯彻执行厂和车间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2.组织班组级安全教育。  3.定期组织安全活动,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4.检查岗位工艺指标及各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做好设备和安全设施的巡回检查及维护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  5.严格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有权制止一切违章作业,监督检查本辖区非化工工种作业人员的作业,维护正常生产秩序。  6.负责本岗位防护器具、安全装置和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工作,使之完好。  7.发现隐患要及时解决,作好记录,不能解决的要上报领导,同时采取控制措施;发生事故要立即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及时报告。安全生产责任制(四)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职责  1.安全管理人员在业务上受厂长领导,并在车间直接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2.贯彻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并检查执行情况;参与拟订、修订车间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协助车间主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方案,并督促实施。  4.制订车间安全活动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  5.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协助车间主任搞好职工安全思想、安全技术教育和考核工作。  6.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不听劝阻者,有权停止其工作,并报请领导处理。  7.负责车间安全装置、防护器具、消防器材的管理工作。  8.负责伤亡事故的统计上报,参与事故调查和分析。安全生产责任制(五)安全员岗位责任制1、各类事故的调查、统计、上报、建档和综合统计工作,参加各类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工伤鉴定工作。2、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消防方面的法规、制度和标准、协助主管搞好安全、消防管理工作。3、组织制订或修订、审查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执行情况。4、组织编制、汇总、审查安全措施计划中和防火制度,督促检查执行情况。5、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消防教育,对新入厂人员安全教育及时违章人员的停工教育对工伤人员复工前的教育。6、组织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作业证核发工作7、负责消防器材的计划配备和管理工作。8、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综合分析研究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检查不安全隐患的落实整改工作。 9、负责动火作业票证的审批管理工作,并做好动火现场的检查监督工作。10、经常进行现场检查,协助解决安全问题,发现违章及时制止,遇到紧急情况可先令其停止工作或生产,并通知有关负责人处理。11、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新产品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及试运转工作。12、搞好员工的体格,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监护工作。安全生产责任制(六)工人安全生产职责  1.参加安全活动、学习安全技术知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前必须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完好。  3.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规程,遵守纪律,记录清晰、真实、整洁。  4.按时巡回检查、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5.认真维护保养设备,发现缺陷及时消除,并做好记录,保持作业场所清洁。  6.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各种劳动防护用品、器具和防护器材、消防器材。  7.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同时,及时向领导报告。安全生产责任制(七)行政管理、财务部门安全责任制  1.组织调入职工和有关人员(实习、培训人员)的入厂安全教育。2.负责保健食品、清凉饮料的供应发放工作,搞好食品饮食卫生。3.要保证劳动防护用品、保健食品、清凉饮料及职业病防治费用的合理使用,没有厂长签注同意的费用,不准报销。4.执行化工有毒有害工种工时制度的规定和女工劳动保护的规定,并根据职业禁忌证要求,做好新工人招收(包括临时工录用)和职工调配工作。5.参加有关事故的调查和工伤鉴定工作。6.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要单独立项,专款专用。7.凡安全措施不落实的技术措施项目,未经厂长同意,不得拨款。  8.搞好厂区、车间、仓库的安全卫生和防火工作。  安全生产责任制(八)生产车间安全责任制1.贯彻执行“安全第一,以防为止”的安全方针,确保安全生产。2.制定部门的岗位安全生产规程,劳动保护用品标准,并布置和组织实施各项安全生产措施,3.制定有关设备的技改和检修的安全措施计划,并确保实施。4.对生产过程岀现的险情或事故,要采取果断措施处理,并及时上报。5.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对特殊工种未经培训考核的人员禁止上岗操作。 6.组织参加各类型的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情况。7.负责做好每天下班前部门的危险品处理工作,对交接班的注意事项要详细反映、检查和记录清楚,防止疏漏。安全生产责任制(九)仓库安全管理责任制1、仓库应根据物品性质,配备足够、相应的消防器材。2、必须加强管理,切实做好防火、防爆、防水、防毒、防腐蚀等工作。3、在仓库应设明显的防火等级标志,通道、出放口和通向消防设施的要保持畅通。4、物品入库时校对、检验进仓物品的规格、质量和数量,无检验合格证的物品不得入库。5、库内存放的物资要按规定排列整齐,挂上标签,要留通道,决不允许因管理不善而造成意外事故和损失。6、库内保持良好通风,易燃、易爆区,要有防火墙,7、同一库区不得混放互相起作用或互相影响的物品。8、各库的储罐的防雷、防静电的接地装置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9、库内的防火设施要经常检查,保证完好。10、仓库内及周围严禁烟火,不得有垃圾或易燃物品积存,以免引起火灾。11、仓库保管员每天上下班时,对库内外巡查一次,如发现可疑情况,应马上向有关部门报告。12、严禁临时架设无防爆装置的用设备。13、严禁用铁制品敲打设备、容器。14、装卸人员和安全消防保卫人员在装卸期间必须严格执行我公司有关的安全防火规定,不得野蛮作业,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十)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1、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工作标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服从调配,尽最大努力按时完成本岗位所承提的各项生产和工作任务。努力提高生产和工作质量。2、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和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对违章作业员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要追其法律和经济责任。3、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按照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上岗。4、及时发现本岗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5、对本岗位范围内的设备、装置、电仪、管道、工具、消防器材、设施等要维护、保养好,并有权使用、操作,有权制止未经允许的非本岗位人员操作应用。6、对本岗位所使用的原材料,有使用权和管理责任。为未经批准,不许他人挪用动用。7、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牢记岗位生产的应知应会的内容,做到岗位流程清,生产原理熟悉,懂得设备的特性和结构原理会使用,保养本岗位的设备,会处理生产中出现的故障。总经理安全承诺书我承诺认真落实以上各项安全生产职责要求,遵守公司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对本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对自己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承担一定的责任。 安委会会议记录或纪要;领导干部带班记录及考核记录。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1、目的:为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杜绝各类安全违章现象,引导公司职员工搞好安全生产,保障职员工人身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公司各级安全管理负责人。3、权责:3.1.行政人事部负责执行安全生产考核制度,报厂长、行政财务总监审批。3.2.安全生产考核频次为每年一次,考核时间为每年年终。考核结果作为加薪和晋升的一个标准,对于优秀者给予嘉奖,对不合格给予警告。3.3.考核依据《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员工培训履历表》。4、考核内容:4.1.安全教育:4.1.1.新进员工上岗培训达标率:年度上岗培训达标率为100%的得满分5分,95%~99%的得4分,90%~94%的得3分,85%~89%的得2分,80%~84%的得1分,80%以下的不得分。4.1.2.在职员工定期培训达标率:年度定期培训达标率为100%的得满分5分,95%~99%的得4分,90%~94%的得3分,85%~89%的得2分,80%~84%的得1分,80%以下的不得分。4.1.3.员工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抽查员工对消防安全知识和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掌握程度,每年定于6月份和12月份两次抽查员工,每次抽查5%的人员,经抽查的员工100%了解的得满分5分,95%~99%的得4分,90%~94%的得3分,85%~89%的得2分,80%~84%的得1分,80%以下的不得分。4.1.4.班前会开展:平时班前会不作记录,但发生安全事故或者有安全隐患时,必须形成班前会记录。有班前会记录的得满分5分,有一次未做好班前会记录的,不得分。4.2.消防安全管理:4.2.1.用火、用电:经相关安全管理人巡查、检查,每发现一次违反用火、用电规定的,扣1分,直至扣完全部的5分。如有一次造成严重安全隐患或者已发生安全事故的,不得分。4.2.2.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经相关安全管理人巡查、检查,每发现一次堵塞通道和安全出口现象,扣1分,直至扣完全部的10分。4.2.3.危险化学品管理:经相关安全管理人巡查、检查,每发现一次违反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的,扣1分,直至扣完全部的10分。如有一次造成严重安全隐患或者已发生安全事故的,不得分。4.2.4.消防设施维护:经相关安全管理人巡查、检查,每发现一次堵塞、圈占消防设施和器材的,扣1分,直至扣完全部的5分。 4.2.5.物料摆放:经相关安全管理巡查、检查,每发现一次物料未按消防五距要求摆放的,扣1分,直至扣完全部的5分。4.2.6.其它消防安全:经相关安全管理人巡查、检查,每发现一次违反其它消防安全规定的,扣1分,直至扣完全部的5分。4.3.生产安全管理:4.3.1.员工劳保用品佩戴:经相关安全管理人巡查、检查,每发现一人未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的,扣1分,直至扣完全部的10分。4.3.2.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经相关安全管理人巡查、检查,每发现一处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无效的,扣1分,直至扣完全部的10分。如有一次造成严重安全隐患或者已发生安全事故的,不得分。4.3.3.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经相关安全管理人巡查、检查,每发现一处机械维修保养记录未如实填报或未按期保养的,扣1分,直至扣完全部的5分。4.3.4.员工违规操作:经相关安全管理人巡查、检查,每发现一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扣1分,直至扣完全部的5分。如有一次造成严重安全隐患或者已发生安全事故的,不得分。4.3.5.安全隐患自查:经相关安全管理巡查、检查,每发现一处安全隐患而本部门未自查到的,扣1分,直至扣完全部的5分。安全隐患未按期整改完成的,不得分。4.3.6.其它生产安全:经相关安全管理人巡查、检查,每发现一次违反其它生产安全规定的,扣1分,直至扣完全部的5分。5、附件:安全生产年终考核表。6、本制度由安全主任拟定,行政人事主任审核,行政财务总监批准后实施。豫阿德科【20011】2号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黄建军卢国旗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1目的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的要求,为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项安全费用的提取以及使用管理。3职责与分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年度安全费用提取计划和使用计划。并对其使用监督检查。财务部:负责安全费用的提取、支出。技术安全部:负责安全费用的使用管理。4内容与要求4.1安全费用包括A安全培训教育所需资金投入。B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及保健品的经费。 C安全设施、安全连锁、报警装置、安全通讯设施、防触电、防雷设施、防噪声防尘设施等费用。D职业卫生改进设施费用。E应急设备投入和人员组织费用及应急演练费用。F事故隐患整改费用。G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费用。H其它为提高安全状况所需费用。4.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由于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负主要责任。4.3安全生产资金的提取4.3.1由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年1月份编制企业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提取比例按附录标准执行,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批准。4.3.2财务部门按规定比例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台帐,专款专用。4.4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4.4.1使用安全生产专款的部门填写《安全费用审批表》,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提取使用。4.4.2使用安全生产费用项目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并将费用使用情况逐一填写清单报相关部门存档。4.4.3安全生产费用项目的使用主要部分应将发票(复印件)与安全费用汇总表一并存档。4.5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4.5.1安全生产费用由技术安全部按年度计划审批,年末编制汇总。4.5.2企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对安全费用的提取与使用实施监督检查。4.5.3如较大的安全项目或安全专户资金不足时,由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研究,临时追加安全帐户资金,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费用。5相关记录《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费用台帐》《安全费用审批表》《安全费用汇总表》《领料单》安全生产费用台帐。企业为从业人员交纳保险凭证风险抵押金或安全责任保险考核记录 3风险管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公司范围内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3、职责3.1安全科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级各类风险评价。3.2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专业风险评价。3.3施工项目所在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对作业活动进行风险评价。4、管理程序  4.1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4.2评价范围  4.2.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4.2.2常规和异常活动;4.2.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2.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4.2.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4.2.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4.2.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2.8废弃、拆除与处置;4.2.9气候、地震及其自然灾害。4.3评价方法工作危害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等。4.4风险评价准则4.4.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4.4.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4.4.3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4.4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4.5风险控制4.5.1公司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对重大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4.5.2公司将风险评价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4.6风险评价的时间4.6.1在日常作业活动中,施工人员事先进行危险危害分析。4.6.2每年由具有相应资质评价机构对公司所有设备设施、工艺生产过程进行现状评价。 4.6.3每年由公司安全科会同各相关部门对公司所有设备设施、工艺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价。4.6.4新、改、扩建项目按“三同时”要求进行风险评价。5、附则本制度由安全技术科负责解释。风险评价记录;风险评价方法选择方法概述  安全检查表(SafetyChecklistAnalysis,缩写SCA)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为了避免检查项目遗漏,事先把检查对象分割成若干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这种表就称为安全检查表。它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目前,安全检查表在我国不仅用于查找系统中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还对各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进行系统安全评价。1.1.2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依据  (1)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2)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3)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  (4)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即是为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而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系统迸行分析得出能导致引发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基本事件,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1.1.3安全检查表编制步骤  要编制一个符合客观实际、能全面识别、分析系统危险性的安全检查表,首先要建立一个编制小组,其成员应包括熟悉系统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主要步骤有:  (1)熟悉系统  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消防设施。  (2)搜集资料  搜集有关的安全法规、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过事故的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重要依据。  (3)划分单元  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4)编制检查表  针对危险因素,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规定,参考过去事故的教训和本单位的经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检查要点、内容和为达到安全指标应在设计中采取的措施,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编制检查表。  ①按系统、单元的特点和预评价的要求,列出检查要点、检查项目清单,以便全面查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②针对各检查项目、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依据有关标准、法规列出安全指标的要求和应设计的对策措施;   (5)编制复查表,其内容应包括危险、有害因素明细,是否落实了相应设计的对策措施,能否达到预期的安全指标要求,遗留问题及解决办法和复查人等。1.1.4编制检查表应注意事项  编制安全检查表力求系统完整,不漏掉任何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关键因素,因此,编制安全检查表应注意如下问题  (1)检查表内容要重点突出,简繁适当,有启发性。  (2)各类检查表的项目、内容,应针对不同被检查对象有所侧重,分清各自职责内容,尽量避免重复。  (3)检查表的每项内容要定义明确,便于操作。  (4)检查表的项目、内容能随工艺的改造、设备的更新、环境的变化和生产异常情况的出现而不断修订、变更和完善。  (5)凡能导致事故的一切不安全因素都应列出,以确保各种不安全因素能及时被发现或消除。1.1.5应用检查表注意事项  为了取得预期目的,应用安全检查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各类安全检查表都有适用对象,专业检查表与日常定期检查表要有区别。专业检查表应详细、突出专业设备安全参数的定量界限,而日常检查表尤其是岗位检查表应简明扼要,突出关键和重点部位。  (2)应用安全检查表实施检查时,应落实安全检查入员。企业厂级日常安全检查,可由安技部门现场入员和安全监督巡检人员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进行。车间的安全检查,可由车间主任或指定车间安全员检查。岗位安全检查一般指定专人进行。检查后应签字井提出处理意见备查。  (3)为保证检查的有效定期实施,应将检查表列入相关安全检查管理制度,或制定安全检查表的实施办法。  (4)应用安全检查表检查,必须注意信息的反馈及整改。对查出的问题,凡是检查者当时能督促整改和解决的应立即解决,当时不能整改和解决的应进行反馈登记、汇总分析,由有关部门列入计划安排解决。  (5)应用安全检查表检查,必须按编制的内容,逐项目、逐内容、逐点检查。有问必答,有点必检,按规定的符号填写清楚。为系统分析及安全评价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1.1.6安全检查表的优缺点  (1)安全检查表主要有以下优点:  ①检查项目系统、完整,可以做到不遗漏任何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避免传统的安全检查中的易发生的疏忽、遗漏等弊端,因而能保证安全检查的质量。  ②可以根据已有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等,检查执行情况,得出准确的评价。  ③安全检查表采用提问的方式,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使人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因而可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④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可使检查人员对系统的认识更深刻,更便于发现危险因素  ⑤对不同的检查对象、检查目的有不同的检查表,应用范围广。  (2)安全检查表缺点  针对不同的需要,须事先编制大量的检查表,工作量大且安全检查表的质量受编制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影响。编辑本段1.2专家评议法1.2.1专家评议法定义   专家评议法是一种吸收专家参加,根据事物的过去、现在及发展趋势,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对事物的未来进行分析、预测的方法。1.2.2专家评议法分类  专家评议法的种类有下面两种:  (1)专家评议法  根据一定的规则,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对具体问题共同探讨、集思广益的一种专家评价方法。  (2)专家质疑法  该法需要进行两次会议。第一次会议是专家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直接谈论;第二次会议则是专家对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设想进行质疑。主要做以下工作:  ①研究讨论有碍设想实现的问题;  ②论证已提出设想的实现可能性;  ③讨论设想的限制因素及提出排除限制因素的建议;  ④在质疑过程中,对出现的新的建设性的设想进行讨论。1.2.3专家评议法步骤  采用专家评议法应遵循以下步骤:  (1)明确具体分析、预测的问题;  (2)组成专家评议分析、预测小组,小组组成应由预测专家、专业领域的专家、推断思维能力强的演绎专家等组成;  (3)举行专家会议,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预测;  (4)分析、归纳专家会议的结果。1.2.4专家评议法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对于安全评价而言,专家评议法简单易行,比较客观,所邀请的专家在专业理论上造诣较深、实践经验丰富,而且由于有专业、安全、评价、逻辑方面的专家参加,将专家的意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综合、归纳,这样所得出的结论一般是比较全面、正确的。特别是专家质疑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讨论,问题更深入、更全面和透彻,所形成的结论性意见更科学、合理。但是,由于要求参加评价的专家有较高的水平,并不是所有的工程项目都适用本方法。  专家评议法适用于类比工程项目、系统和装置的安全评价,它可以充分发挥专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专项安全评价经常采用专家评议法,运用该评价方法,可以将问题研究讨论的更深入、更透彻,并得出具体执行意见和结论,便于进行科学决策。编辑本段1.3.预先危险分析法1.3.1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概述  预先危险分析(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缩写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预先危险分析是系统设计期间危险分析的最初工作。也可运用它作运行系统的最初安全状态检查,是系统进行的第一次危险分析。通过这种分析找出系统中的主要危险,对这些危险要作估算,或许要求安全工程师控制它们,从而达到可接受的系统安全状态。最初PHA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危险,而是为了认识与系统有关的所有状态。PHA的另一用处是确定在系统安全分析的最后阶段采用怎样的故障树。当开始进行安全评价时,为了便于应用商业贸易研究中的这种研究成果(在系统研制的初期或在运行系统情况中都非常重要)及安全状态的早期确定,在系统概念形成的初期,或在安全的运行系统情况下,就应当开始危险分析工作。所得到的结果可用来建立系统安全要求,供编制性能和设计说明书等。另外,预先危险分析还是建立其他危险分析的基础,是基本的危险分析。英国ICI公司就是在工艺装置的概念设计阶段,或工厂选址阶段,或项目发展过程的初期,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性。  在预先危险分析中,分析组应该考虑工艺特点,列出系统基本单元 的可能性和危险状态。这些是概念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包括:原料、中间物、催化剂、三废、最终产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反应活性;装置设备;设备布置;操作环境;操作及其操作规程;各单元之间的联系;防火及安全设备。当识别出所以的危险情况后,列出可能的原因、后果以及可能的改正或防范措施。1.3.2预先危险分析步骤  (1)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  (2)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或灾害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或灾害的可能类型;  (3)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5)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6)制定事故或灾害的预防性对策措施。1.3.3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等级划分  为了评判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以及它们对系统破坏性的影响大小,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给出了各类危险性的划分标准。该法将危险性的划分4个等级:  I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  II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  III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IV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1.3.4预先危险分析的结果  预先危险分析的结果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3.5预先危险分析注意事项  在进行PHF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应考虑生产工艺的特点,列出其危险性和状态  ①原料、中间产品、衍生产品和成品的危害特性;  ②作业环境;  ③设备、设施和装置;  ④操作过程;  ⑤各系统之间的联系;  ⑥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⑦消防和其他安全设施。  (2)PHA分析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  ①危险设备和物料,如燃料、高反应活动性物质、有毒物质、爆炸高压系统、其他储运系统;  ②设备与物料之间与安全有关的隔离装置,如物料的相互作用、火灾、爆炸的产生和发展、控制、停车系统;  ③影响设备与物料的环境因素,如地震、洪水、振动、静电、湿度等;  ④操作、测试、维修以及紧急处置规定;  ⑤辅助设施,如储槽、测试设备等;  ⑥与安全有关的设施设备,如调节系统、备用设备等。 1.3.6预先危险分析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  (1)预先危险性分析是进一步进行危险分析的先导,是一种宏观概略定性分析方法。在项目发展初期使用PHA有以下优点:  ①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有效。  ②能为项目开发组分析和设计提供指南;  ③能识别可能的危险,用很少的费用、时间就可以实现改进;  (2)适用范围  预先危险性分析适用于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方法,接触新的物料、设备和设施的危险性评价。该法一般在项目的发展初期使用。当只希望进行粗略的危险和潜在事故情况分析时,也可以用PHA对已建成的装置进行分析。编辑本段1.4.故障假设分析法1.4.1方法概述  故障假设分析(What…IfAnalysis)方法是对某一生产过程或工艺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使用该方法时,要求人员应对工艺熟悉,通过提出一系列“如果……怎么办?”的问题,来发现可能和潜在的事故隐患从而对系统进行彻底检查的一种方法。  故障假设分析通常对工艺过程进行审查,一般要求评价人员用“What…If”  作为开头对有关问题进行考虑,从进料开始沿着流程直到工艺过程结束。任何与工艺有关的问题,即使它与之不太相关也可以提出加以讨论。故障假设分析结果将找出暗含在分析组所提出的问题和争论中的可能事故情况。这些问题和争论常常指出了故障发生的原因。通常要将所有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类。  该方法包括检查设计、安装、技改或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要求评价人员对工艺规程熟知,并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设计偏差进行整合。1.4.2故障假设分析步骤  故障假设分析很简单,它首先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再回答这些问题。评价结果一般以表格的形式显示,主要内容包括:提出的问题,回答可能的后果,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措施。  故障假设分析法由三个步骤组成,即分析准备、完成分析、编制结果文件。  (1)分析准备  ①人员组成。进行该分析应由2~3名专业人员组成小组。要求成员要熟悉生产工艺,有评价危险经验。  ②确定分析目标。首先要考虑的是取什么样的结果作为目标,目标又可以进一步加以限定。目标确定后就要确定分析哪些系统。在分析某一系统时应注意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避免遗漏掉危险因素。  ③资料准备。进行分析时,  (2)完成分析  ①了解情况,准备故障假设问题。分析会议开始应该首先由熟悉整个装置和工艺的人员阐述生产情况和工艺过程,包括原有的安全设备及措施。参加人员还应该说明装置的安全防范、安全设备、卫生控制规程。  分析人员要向现场操作人员提问,然后对所分析的过程提出有关安全方面的问题。有两种会议方式可以采用。一种是列出所有的安全项目和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另一种是提出一个问题讨论一个问题,即对所提出的某个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后再对分析组提出的下一个问题(分析对象)进行讨论。两种方式都可以,但是通常最好是在分析之前列出所有的问题以免打断分析组的“创造性思维”。  ② 按照准备好的问题,从工艺进料开始,一直进行到成品产出为止,逐一提出如果发生那种情况,操作人员应该怎么办?分别得出正确答案,1.4.3故障假设分析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较为灵活,适用范围很广,它可以用于工程、系统的任何阶段。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鼓励思考潜在的事故和后果,它弥补了基于经验的安全检查表编制时经验的不足,相反,检查表可以把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更系统化。因此出现了安全检查表分析与故障假设分析在一起使用的分析方法,以便发挥各自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1.5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1.5.1方法概述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ardandOperabilityAnalysis,简称HAZOP)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于1974年开发的,是以系统工程为基础,主要针对化工设备、装置而开发的危险性评价方法。该方法研究的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寻找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偏差,然后再进一步分析造成该变化的原因、可能的后果,并有针对的提出必要的预防对策措施。  运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方法,可以查处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能以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确定设备、装置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也能作为确定事故树“顶上事件”的一种方法。1.5.2常见术语及引导词  HAZOP分析对工艺或操作的特殊点进行分析,这些特殊点称为“分析节点”,或工艺单元/操作步骤。通过分析每个“节点”,识别出那些具有潜在危险的偏差,这些偏差通过引导词或关键词引出。一套完整的引导词用于每个可认识的偏差而不被遗漏。表1.7列出了HAZOP分析中经常遇到的术语及定义;表1.8列出了HAZOP分析中常用的引导词。  常用HAZOP分析术语  工艺单元具有确定边界的设备单元,对单元内工艺参数的偏差进行偏差;对位于PID图上的工艺参数进行偏差分析  操作步骤间歇过程的不连续动作,或者是由HAZOP分析组成分析的操作步骤;可能是手动、自动或计算机自动控制,间歇过程的每一步使用的偏差可能与连续过程不同  工艺指标确定装置如何按照希望的操作而不发生偏差,即工艺过程的正常操作条件;采用一系列的表格,用文字或图表进行说明,如工艺说明、流程图、PID等  引导词用于定性或定量设计工艺指标的简单词语,引导识别工艺过程的危险  工艺参数与过程有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包括概念性的项目如反应、混合、浓度、pH值及具体项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偏差分析组使用引导词系统地对每个分析节点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发现的一系列偏离工艺指标的情况;偏差的形式通常用“引导词+工艺参数”1.5.3HAZOP操作步骤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的目的主要是调动生产操作人员、安全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设计人员的想象性思维,使其能够找出设备、装置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为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依据。HAZOP分析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成立分析小组  根据研究对象,成立一个由多方面专家(包括操作、管理、技术、设计和监察等各方面人员)组成的分析小组,一般为4~8人组成,并指定负责人。  (2)收集资料  分析小组针对分析对象广泛地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可包括产品参数、工艺说明、环境因素、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资料。尤其是带控制点的流程图。  (3)划分评价单元   为了明确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将研究对象划分成若干单元,一般可按连续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单元以管道为主、间歇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单元以设备为主的原则进行单元划分。明确单元功能,并说明其运行状态和过程。  (4)定义关键词  按照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中给出的关键词逐一分析各单元可能出现的偏差。  (5)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及其后果。  (6)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1.5.4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  该方法优点是简便易行,且背景各异的专家在一起工作,在创造性、系统性和风格上互相影响和启发,能够发现和鉴别更多的问题,汇集了集体的智慧,这要比他们单独工作时更为有效。其缺点是分析结果受分析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适用于设计阶段和现有的生产装置的评价。起初,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开发的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主要在连续的化工生产工艺过程中应用。化工生产工艺过程中管道内物料工艺参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了各装置、设备的状况,因此,在连续过程中分析的对象应确定为管道,通过管道内物料状态及工艺参数产生偏差的分析,查找出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可能的事故后果。通过对管道的分析,就能够全面地了解整个系统存在的危险。通过对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的适当改进,该方法也能应用于间歇化工生产工艺过程的危险性分析。在进行化工生产工艺过程的评价时,分析对象应是主体设备。1.6故障树分析法1.6.1方法概述  故障树分析法(FaultTreeAnalysis,缩写FTA)是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它采用逻辑方法,将事故因果关系形象的描述为一种有方向的“树”: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故(称为顶事件)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原因的事件按因果逻辑关系逐层列出,用树性图表示出来,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途径及发生的概率,找出避免事故发生的各种方案并优选出最佳安全对策。FTA法形象、清晰,逻辑性强,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1.7事件树分析1.7.1方法概述  事件树分析(EventTreeAnalysis,缩写ETA)的理论基础是决策论。它是一种从原因到结果的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从一个初始事件开始,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的两种可能性,然后再以这两种可能性作为新的初始事件,如此继续分析下去,直到找到最后的结果。因此ETA是一种归纳逻辑树图,能够看到事故发生的动态发展过程,提供事故后果。 1.8日本劳动省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1.8.1方法概述  日本劳动省颁布的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综合应用安全检查表、定量危险性评价、事故信息评价、故障树分析以及事件树分析等方法,分成六个阶段采取逐步深入,定性与定量结合,层层筛选的方式识别、分析、评价危险,并采取措施修改设计消除危险。1.8.2六阶段评价法步骤  (1)第一阶段:资料准备  建厂条件、原料和产品的物化性质、有关法规标准;反应过程;制造工程概要;流程图;流程机械表;配管、仪表系统图;安全设备种类及设置地点;运转要点;人员配置图;安全教育训练计划等其它有关资料。   (2)第二阶段:定性评价  应用安全检查表主要针对厂址选择、工厂内部布置、建筑、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原材料、中间体、产品、输送存储系统、消防设施等方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改进设计。  (3)第三阶段:定量评价  将装置划分成若干个单元,对各单元的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等进行评价,每项又分为A、B、C、D四个分段,分别对应分值10点、5点、2点、0点,其评价内容  (4)第四阶段:制定安全对策  根据单元的危险度等级,按照方法推荐的各评价等级应采取的措施和要求,采取相应技术、设备、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5)第五阶段:用过去类似设备和装置的事故资料进行复查评价  根据设计内容参照过去同样的设备和装置的事故情报进行再评价,如果有应改进的地方,再按第四阶段要求进一步采取措施。  (6)第六阶段:再评价  用故障树、事件树进行再评价。1.8.3六阶段评价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该方法综合运用检查表、基准局法、定量评价法、类比法、事故树、事件树反复评价,准确性高,但工作量大,它是一种周到的评价方法,除化工厂外,还可以用于其它行业的安全评价。重大隐患项目档案.重大事故隐患的防范措施;.合格供应商名录、档案;供应商选用、续用、评价记录 4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职责(2)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3)安全生产会议管理;(4)安全生产费用;(5)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1﹑目的:建立奖励、惩罚方法     2﹑范围:全体员工     3﹑责任者:安全部     4﹑程序:     4.1奖  励     4.1.1对认真执行上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公司颁布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防止事故发生和职业病危害作出贡献的车间、部门、个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适当奖励:     4.1.1.1. 对安全生产有所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被采用有明显的效果者。     4.1.1.2. 制止违章指挥、制止违章作业避免事故发生者。     4.1.1.3. 及时发现或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者。     4.1.1.4. 对抢险救灾有功者。     4.1.1.5. 积极参加公司、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被评为先进车间、部门、班组、个人。     4.1.1.6. 被评为省、市、局、总公司的安全生产积极分子给予表彰和奖励。     4.1.1.7. 对消防、安全工作和其它方面做出特殊贡献者。     4.2奖励程序     4.2.1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和个人,由车间(部门)汇总材料上报部长审核后报安全部,经审核后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通过。     4.2.2先进车间、部门、科室由安全部门提出意见,交公司安全生产小组讨论,审核通过。     4.2.3对4.1有关人员和单位的奖励,有车间和部门提出,经安全部门审查,抱公司领导批准。     4.3惩罚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惩罚:     4.3.1 事故责任者。     4.3.2 违章指挥或强令职工冒险作业导致事故发生者。     4.3.3 违章违纪,情节严重,性质恶劣者。     4.3.4 破坏或伪造事故现场隐瞒或谎报事故者。     4.3.5 事故发生后,不采取措施,导致事故扩大或重复事故发生者。     4.3.6 对坚持原则,认真维护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人员打击报复者。     4.3.7 其它各种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者。     4.3.8 对提出的整改意见有条件整改而拖延整改的责任人。     4.3.9 擅自挪用消防器材、损坏消防器材者。     4.4惩罚类型     4.4.1经济处罚根据危害程度和损失情况、责任大小,可处以罚款20-500元、赔偿损失的3-50%、降低工资、扣除奖金、没收押金。     4.4.2行政处罚根据危害程度和损失情况、责任大小可处以警告、辞退警告、降职、降级、留用查看、辞退、开除。     4.43性质特别严重、情节恶劣,触犯刑律者,追究法律责任。      4.5处罚程序     4.5.1经济处罚由有关部门提出,报分管付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4.5.2行政处罚由有关部门提出,按公司有关规定参照任命程序,报有关领导批准后执行。(6)管理制度评审和修订; 1目的为保证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确保安全生产正常有序进行,特制定本规定。2范围公司所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评审和修订3职责3.1总经理负责审批评审计划,负责主持评审活动,审批评审结果,签发评审意见。3.2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评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评审和修订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作好管理评审记录并编写管理评审报告;负责管理评审后改进措施实施的检查、监督和验证。3.3各单位负责提供与评审要求有关的信息资料,参加评审会议,并根据评审报告制定并实施本部门的改进措施。4内容4.1评审策划4.1.1例行评审计划例行评审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每年第一季度进行。由综合管理部编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评审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相关部门。评审计划包括以下内容:4.1.1.1评审时间,4.1.2.3参加评审的部门及人员;4.1.2.5评审内容。4.1.2临时评审计划在发生以下情况时,综合管理部在总经理指示下,编制临时评审计划,评审计划内容如4.1.1规定。4.1.2.1组织机构、产品结构、资源配置等发生重大变化;4.1.2.2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发生变化;4.1.2.3发生重大质量或环境或职业健康安全事故。4.2评审过程4.2.1安全操作规程评审由各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单位负责人、安全员、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组成评审小组,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评审,评审组织者要做好记录,并形成评审报告。4.2.2各单位安全规章制度评审由各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公司相关部门、单位领导、基层管理人员、员工)组成评审小组,对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进行评审,评审组织者做好记录,并形成评审报告。4.2.3公司安全规章制度评审由综合管理部组织相关人员(公司领导、各部门领导、各部门安全员、员工代表)组成评审小组,对公司安全规章制度进行评审,评审组织者做好记录,并形成评审报告。4.2.4综合管理部汇总所有评审报告,上报总经理审批。4.3改进4.3.1总经理审批评审报告,作出评审批示,要求各单位做好改进工作。4.3.2各单位根据总经理批准的评审报告进行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修改,并报综合管理部审核,总经理批准执行。4.3.3各单位要将最新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及时下发到岗位,并组织进行学习。(7)安全培训教育; 1目的和范围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保障企业生产安全。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运输、采购、销售、储存等环节。2规范依据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制定本制度。3职责3.1管理部负责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开展演练,并到政府相关部门备案。3.2管理部负责开展企业危险化学品登记普查工作,依据普查情况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负责到有关部门和机构进行登记、备案。3.3管理部负责配合企业内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对厂内员工进行危害告之教育。3.4公司设立24小时报警、咨询电话。3.5各归口管理部门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并相应建立的管理、检查台账,对相关方进行危害告之,对使用本企业危险化学品的相关方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4控制程序4.1生产和使用4.1.1车间应根据生产需要,规定危险物品的存放时间、地点和最高允许存放量。原料和成品的成份应经化验确认。生产备料性质相抵触的物料不得放在同一区域,必须分隔清楚。4.1.2生产和使用剧毒物品场所及其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剧毒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加强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4.2安全技术措施4.2.1改革工艺技术,并采用安全的生产条件,防止和减少毒物溢散。4.2.2以密闭、隔离、通风操作代替敞开式操作。4.2.3加强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4.3个人防护措施4.3.1配备专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持完好。4.3.2严禁直接接触物品,不准在生产、使用场所饮食。4.3.3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结束后必须更换工作服、清洗后方可离开作业场所。4.3.4有毒物品场所,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应急解毒药品。4.4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使用时,气瓶内应留有余压,且不低于0.05兆帕(Mpa),以防止其它物质窜入。4.5盛装腐蚀性物品的容器应认真选择,具有氧化性酸类物品不能与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燃烧物品混装,酸类物品严禁与氰化物相遇。4.6易燃物品的加热禁止使用明火,在高温反应或蒸馏等操作过程中,如必须采用烟道气、有机热载体、电热等加热时,应采取严密隔绝措施。风险评价(8)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第1条为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防止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第2条企业现有特种作业人员的作业种类如下:1、电工作业(含运行和维修)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危险物品作业(含危险化学品操作、储存保管、经营)4、特种设备管理(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第3条技安处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取证、复审工作的组织和联系,综合管理处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调配及安全培训取证的监督协助,各二级单位负责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日常管理和培训教育工作。第4条各单位应定期识别特种作业人员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每半年报厂技安处,由技安处汇总制定企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实施结束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价。第5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与本种作业相应的身体条件和相应的文化程度,并且经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方可独立作业。第6条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复训)考核,根据工种分别委托市化工安全环保协会、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等部门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可进行补考1次,补考费用自理,补考仍不合格者,下岗处理。第7条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期限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或未复审的,由市安监局或质监局吊销其“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继续独立从事特种作业。第8条“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原证由厂部统一保管,特种作业人员保管其复印件,在操作过程中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不得丢失或损坏。一旦发生丢失或损坏,必须立即报告技安部门,缴纳工本费后补发。第9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规定的本工种作业范围内从事独立作业,并随身携带其复印件,接受上级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第10条每年由技安处组织,各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和应急能力培训、考核,及时进行知识更新,考核情况记入企业内部发的《安全技术操作证》。第11条特种作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准随便调离,如需要调离,应严格执行企业《变更管理制度》,经企业主管厂领导同意。 第12条对违章作业或管理者,按企业《安全生产奖励制度》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并记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内;对以下情况,由发证部门吊销“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并追究责任。1、持证作业人员以考试作弊或者以其他欺骗方式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2、持证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或者管理造成事故的;3、持证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未立即报告造成事故的;4、持证作业人员逾期不申请复审或者复审不合格且不参加考试的。第13条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第14条本制度由技安处负责解释。如有争议时由厂安全生产委员会仲裁。(9)隐患排查治理;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派查治理长效机制,推进公司安全隐患派查治理工作,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第一条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第二条对于一般性事故隐患,安全科应要求有关部门限期排除。第三条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科应联系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车或停止使用的强制措施决定,并督促有关部门进行限期彻底整改。第四条事故隐患的范围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2、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等。3、建设、施工、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能量伤害。4、停工、生产、开工阶段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5、可能造成职业并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6、在敏感地区进行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重大污染。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活动(包括停用报废装置设备的拆除,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理等)。8、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9、以往生产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第五条安全科每周应会同各相关部门,对厂区进行隐患排查一次,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第六条对所排查的安全隐患,由安全科会同相关部门编制整改措施,并下发《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由各车间、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整改。第七条对难以立即整改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方案需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第八条在隐患治理过程中,负责整改的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在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止使用或停车,对难以停止使用或停车的相关生产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第九条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各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向公司安全科、总公司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以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第十条事故隐患坚持“谁存在事故隐患,谁负责监控整改”的原则,由存在事故隐患的车间、部门组织整改,整改责任人为各车间、部门主要负责人。第十一条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对查出的隐患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完成期限,凡当班组能整改地不准推向车间,凡车间能整改地不准推向公司主管部门的原则按期完成整改任务。第十二条整改责任单位要按照《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对事故隐患认真整改,并于规定的时限内,向公司安全科报告整改情况。整改期限内,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专人监控,明确责任,坚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第十三条整改工作结束后,整改部门要按要求写出隐患整改回复报告,由安全科组织检查验收。第十四条 对整改措施不到位,检查验收不合格,事故隐患未消除的应停止其相关设施、设备的运行和操作使用。直到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行。第十六条安全科每月应对公司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交公司主要负责人签字报总公司备案。第十五条处罚1、对不及时报告、隐报、瞒报重大事故隐患的部门主要负责人处500元罚款。2、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在整改过程中不制定治理方案的部门主要责任人处500元罚款。3、对查出的事故隐患,不及时进行整改治理,擅自生产作业的部门主要责任人处500元罚款。4、对不及时报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处安全科主要负责人500元罚款。(10)变更管理;1目的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生技科。适时地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公司内发生的各项变更进行评价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响应主管部门号召,对各项变更采取动态管理。4内容与要求4.1本文件的变更指管理变更、人员变更、工艺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场所变更;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4.1.1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公司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4.1.2人员变更:新入厂职工、内部岗位调动、离岗复岗、临时来厂人员等。4.1.3工艺变更:因新、改、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4.1.4设备设施变更:因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4.1.5场所变更指工作场所、环境发生变化。4.2管理变更时,由生技科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公司范围内培训、学习。4.3人员变更管理4.3.1新员工入厂和厂内员工调换岗位的,按照《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中有关内容进行三级教育。4.3.2外来施工队伍按照《承包商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4.3.3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的人员,由接待部门负责对其进行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并指派专人负责带队。4.4工艺变更管理4.4.1由工艺变更的技术负责部门制定所需的新规程、制度,并对使用单位、人员进行工艺变更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使用者掌握变更后的安全操作技能。4.5设备设施变更管理4.5.1由变更负责部门制定新的技术操作规程、制度等,并对使用单位进行变更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使用者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4.5.2在报废、拆除生产设施时,按照《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4.6场所变更时由场所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其职工进行变更交底和安全注意事项。 5相关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承包商管理制度》《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6相关记录《会议记录》(11)事故管理;1、目的 加强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工作,严格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单位领导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总结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2、适应范围适应于股份公司所属单位。3、职责3.1安全办公室是安全事故的管理部门,根据安全委员会的指示意见组织事故调查,并按本规定提出处理意见。3.2各有关事故责任单位负责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继续发展,保护好事故现场,立即如实向主管部门报告,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事故报告。3.3生产事故、设备事故由生产设备处负责;伤亡事故爆炸事故由安全办公室负责;产品质量事故、基建工程质量事故由技术中心负责;火灾事故、治安事故由保卫处负现;交通事故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4、安全事故分类4.1生产事故: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原料、半成品损失的为生产事故。4.2设备事故:生产装置、动力机械、电气仪表、安全装置、输送设备、建筑等发生故障损坏、造成损失或减产的为设备事故。4.3伤亡事故: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所发生的轻伤、重伤、死亡事故。4.3.1轻伤事故: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4.3.2重伤事故: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医师诊断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的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2/3以上的;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眼部伤害较剧,有失明可能的;手部伤害:大拇指指轧断一节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指轧断两节或任何两指轧断一节的;局部肌健受伤甚剧,引起肌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屈的残废可能的;脚部伤害:脚趾轧断3只以上的,局部肌健受伤甚剧,引起肌能障碍有行走不能自如的残废可能的;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4.3.3伤亡事故: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重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的事故。4.4火灾事故:由于某种原因在生产区域内发生着火、造成生产财产产损失的为火灾事故。4.5治安事故:由于某种原因在公司范围内引起的财产失盗、受损等为治安事故。4.6爆炸事故: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化学或物理爆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为爆炸事故。4.7交通事故: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为交通事故。4.8质量事故:产品、半成品不符合国家或企业规定的质量标准,基建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机电设备检修不符合要求,原料或产品保管,包装不良而变质等,都属于质量事故。5、事故性质的划分5.1重大事故5.1.1一次死亡一人,一次重伤二人或一次轻伤三人以上的事故。5.1.2生产装置造成直接损失5000元以上的事故。5.1.3造成一个配电室供电区域全部停电的事故。5.1.4发生火灾或失盗造成经济损失2000元以上的事故。5.2一般事故 5.2.1轻伤一人,休工伤满一个工作日的事故。5.2.2生产装置造成的损失4000元之内的事故。5.2.3造成局部停电影响一个生产单位的事故。5.2.4发生火灾或失盗造成损失2000元以内的事故。5.3责任事故:因违反劳动纪律,操作规程或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禁火区域违反动火作业审批程序私自动火或已执行审批程序而未落实防范措施而发生的事故;因落实整改措施不认真、不及时,以致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清除而导致的事故。5.4自然事故:因生产环境因素或设备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事故。6、安全事故报告程序6.1凡发生安全事故,在采取措施开展救援的同时要认真做好事故报告工作,事故的当事者或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所在单位领导报告,事故单位按规定要求逐级上报。6.2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单位应按规定填写《单位职工工伤(亡)事故报告表》和《工伤认定申请表》,将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详细经过、人员受伤程度及部位事故原因分析,事后处理和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形成书面材料报安全办公室并提供现场两证人的证言材料;受伤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受伤人年龄、职业、参加工作时间、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劳动合同复印件;当月考勤表、诊断结论、住院病历等。安全办将材料整理后报安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做工伤认定。6.3报告时间6.3.1发生事故后,责任单位在一小时之内电话报告主管领导和安全办,24小时内将所上报材料报安全办,重大事故不超过2天。7、工伤待遇7.1职工因工(公)负伤,必须经公司安全委员会鉴定并填写《工伤认定申请书》,上级劳动部门下达工伤认定结论后,自受伤之日起享受工伤假。工伤假期间必须具县以上医院证明结论,工伤假30日以内由分管安全委员会的公司领导签批,超过30日的报请总经理核准。特殊情况需延长假期的需个人提出申请,持县以上医院证明,由所在单位领导签字,安全办、职工医院审核报主管领导审批,由总经理批准后执行。7.1.1原则上职工发生工伤,轻伤自受伤之日起休假10天至1个月;重伤休假1至3个月。7.1.2工伤假期间发放技能工资。不发奖金。8、安全事故的处罚8.1工伤事故的处罚。8.1.1发生轻伤事故,一人一次对所在单位扣2分,每人次对单位负责人扣200元。8.1.2发生重伤事故,一人一次对所在在单位扣3分,每人次对单位负责人扣500元。8.1.3重大事故按上级有关规定处理。8.1.4发生事故在规定日期内没有写出事故报告,每次扣责任单位2分,对单位负责人扣100元;隐瞒不报扣责任单位2分,对单位负责人扣100元,因此造成的损失及发生的费用由责任单位全部承担。9、其它事故的处理生产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治安事故、交通事故、质量事故由各职能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安全办公室存档。10、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12)防火、防爆管理,包括禁烟管理; 1目的为加强公司防火、防爆、禁火、禁烟管理,贯彻消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部门和从业人员。3法律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3.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3.3《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3.4《四川省消防条例》3.5《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3.6《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4职责4.1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本制度的审核,修订,负责本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组织并进行定期演练。4.2各单位第一负责人为本部门防火、防爆、禁火、禁烟管理第一负责人。4.3公司所有从业人员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害,报告火警和参加灭火的义务。5控制程序5.1分类生产过程物质火灾危险性分类:按照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5.2预防5.2.1着火源的控制与消除5.2.1.1检修动火禁火区所有动火必须按照《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办理动火证。5.2.1.2流动火花和飞火a.在易燃易爆区域和贮罐区等地点严禁电瓶车进入。b.允许车辆进入的区域,车辆排气管上必须装有阻火器。c.在易燃易爆区,禁止穿不符合静电安全要求的化纤工作服。d.在厂区内严禁吸烟和拨打手机及配带火种。5.2.1.3其它火源a.防止易燃易爆物料与高温设备、管道表面接触,避免摩擦撞击产生火花和危险温度。b.消除电气火花和危险温度。c.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和爆炸性物质的性质,对厂内的电气动力设备、仪器仪表、照明装置和电气线路等,分别采用防爆、封闭、隔离等措施。5.2.1.4导除静电a.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液体的设备和管道应有导静电接地装置。b.防止雷电火花,根据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等级,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5.2.2工艺过程的安全控制5.2.2.1采用安全合理的工艺过程a.按物质的危险性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工艺改革,以减少火灾爆炸的危险性。b.设备应尽可能无泄漏。c.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5.2.2.2加强工艺参数控制,正确控制各种工艺参数,防止超温、超压等。5.2.3其它预防措施5.2.3.1建筑物防爆应有以下措施:a.生产装置的平面布置及防火间距按《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执行。易燃生产装置与生产用固定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30米 。b.生产过程中有易燃易爆物质或压力容器的厂房采用敞开式建筑,泄压比应符合要求。5.2.3.2设备防爆及防止爆炸扩展应有如下措施:a.对因反应物料爆聚、分解造成超温、超压,能引起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应有报警装置,应有手动、自动紧急泄压、排放等措施。b.生产和贮存有压可燃气体的设备,应设置封闭式安全阀。c.可燃气体输送管线和放空管的末端,必须安装阻火器、水封和防静电装置。5.2.3.3可燃气体排放要求a.可燃气体的排空管应高于有人操作的设备2米以上。b.排空管必须在避雷器的有效范围内,且尽可能避免雷雨时排空。5.3组织a.公司实行消防区域负责制,根据工作需要和成员的具体条件加以适当分工,建立必要的会议、汇报、防火检查及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业务能力。b.公司安全员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切实做好各单位的防火、灭火、救援工作。c.公司安全员要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组织的消防培训活动,加强公司消防业务技术水平,确保公司的抢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d.公司安全员要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安全工作方针,定期对厂区内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或公司领导,并采取防范措施,督促限期消除隐患。e.公司消防组织机构以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组织机构为准。5.4设施5.4.1规划与设计公司消防设施规划作为公司消防规划的一部分,应纳入公司总体规划。公司消防设施建设应当与公司建设同步进行。公司消防设施规划编制包括厂内消防设施规划图,即厂内消防设施分布图。5.4.2管理与维护a.新、改、扩建的建筑工程项目必须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防火设计、安装、配置建筑消防设施,并报公安机关审批。b.公司安全部门应对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使用和维护保养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c.消防器材的维护和保养由安全生产科负责。发现消防设施有损坏或其它问题时,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修复。d.因火灾事故或未经安全部门的允许,禁止任何部门和个人擅自启用公司消防设施。5.5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记录a.对本公司的员工要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加强员工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员工们的消防安全技能,使每一位员工都具有较强的处置初步火灾事故的能力。b.记录内容包括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的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效果。5.6演练与抢险5.6.1演练应按照灭火和抢险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演练的同时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消防演练时,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5.6.2抢险a.公司应成立应急抢险救援指挥机构,对机构人员的设置要做出确定、分工明确。b.公司若出现火灾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指挥机制,并指挥机构里的人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完成任务,达到抢险救援的最佳效果。c.公司消防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遵照《公司应急救援预案》设置、建立机构。5.7 对吸烟行为处理5.7.1公司员工违反规定,在禁烟区内吸烟和配带火种,处以罚款100元/次。公司管理人员在禁烟区抽烟和配带火种罚500元/次。5.7.2外来施工队人员在公司禁烟区内吸烟罚100元/次,并罚所在单位200元/次;外来学习培训人员、联系洽谈工作业务人员,外单位驾驶员、临时工等,在禁烟区内吸烟罚100元/次。与上述人员有业务工作联系并负有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及时向他们讲清公司禁烟规定,若未向他们作交代而发生违章吸烟,罚接待部门200元/次6相关/支持文件《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3)消防管理;(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每年以创办消防知识宣传栏、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2、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消防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火。  3、各部门应针对岗位特点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4、对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使用人员应进行实地演示和培训。  5、对新员工进行岗前消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因工作需要员工换岗前必须进行再教育培训。  7、消控中心等特殊岗位要进行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1、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巡查检查制度。  2、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每日对公司进行防火巡查。每月对单位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并复查追踪改善。  3、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填写防火检查记录,并按照规定,要求有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名。  4、检查部门应将检查情况及时通知受检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应每日消防安全检查情况通知,若发现本单位存在火灾隐患,应及时整改。  5、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整改的,根据奖惩制度给予处罚。 (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1、单位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2、应按规范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3、应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组织检查、测试、维护和保养。  4、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  5、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关闭、遮挡或覆盖。 (四)消防控制中心管理制度  1、熟悉并掌握各类消防设施的使用性能,保证扑救火灾过程中操作有序、准确迅速。  2、做好消防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处理消防报警电话。  3、按时交接班,做好值班记录、设备情况、事故处理等情况的交接手续。无交接班手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4、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并通知有关部门及时修复。  5、非工作所需,不得使用消控中心内线电话,非消防控制中心值班人员禁止进入值班室。  6、上班时间不准在消控中心抽烟、睡觉、看书报等,离岗应做好交接班手续。  7、发现火灾时,迅速按灭火作战预案紧急处理,并拨打119电话通知公安消防部门并报告部门主管。  (五)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1、消防设施日常使用管理由专职管理员负责,专职管理员每日检查消防设施的使用状况,保持设施整洁、卫生、完好。  2、消防设施及消防设备的技术性能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技术检测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设专职管理员每日按时检查了解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查看运行记录,听取值班人员意见,发现异常及时安排维修,使设备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 3、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定期测试:  (1)烟、温感报警系统的测试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保安部参加,每个烟、温感探头至少每年轮测一次。  (2)消防水泵、喷淋水泵、水幕水泵每月试开泵一次,检查其是否完整好用。  (3)正压送风、防排烟系统每半年检测一次。  (4)室内消火栓、喷淋泄水测试每季度一次。  (5)其它消防设备的测试,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测试时间。 4、消防器材管理:  (1)每年在冬防、夏防期间定期两次对灭火器进行普查换药。  (2)派专人管理,定期巡查消防器材,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3)对消防器材应经常检查,发现丢失、损坏应立即补充并上报领导。  (4)各部门的消防器材由本部门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 (六)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1、各部门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2、在防火安全检查中,应对所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逐项登记,并将隐患情况书面下发各部门限期整改,同时要做好隐患整改情况记录。  3、在火灾隐患未消除前,各部门应当落实防范措施,确保隐患整改期间的消防安全,对确无能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向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由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报告。  4、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隐患整改的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 (七)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用电安全管理: (1)严禁随意拉设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 (2)电气线路、设备安装应由持证电工负责。 (3)各部门下班后,该关闭的电源应予以关闭。 (4)禁止私用电热棒、电炉等大功率电器。 2、用火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确需动火作业时,作业单位应按规定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申请“动火许可证”。 (2)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点附近5米区域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作适当的安全隔离,并向保卫部借取适当种类、数量的灭火器材随时备用,结束作业后应即时归还,若有动用应如实报告。 (3)申请部门需派人现场监督并不定时派人巡查。离地面2米以上的高架动火作业必须保证有一人在下方专职负责随时扑灭可能引燃其它物品的火花。 (4)未办理“动火许可证”擅自动火作业者,本单位人员予以记小过二次处分,严重的予以开除。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1、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有专用的库房,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仓管人员必须由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 2、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分类、分项储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分库存放。 3、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入库前应经检验部门检验,出入库应进行登记。 4、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与垛之间不小于一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二米。 5、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取应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仓库工作人员应坚守岗位,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6、易燃易爆场所应根据消防规范要求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并做好防火防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九)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1、义务消防员应在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各项技术考核应达到规定的指标。 2、要结合对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维护检查,有计划地对每个义务消防员进行轮训,使每个人都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3、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4、每年举行一次防火、灭火知识考核,考核优秀给予表彰。 5、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防火灭火自救能力。 (十)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1、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组织全员学习和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3、每次组织预案演练前应精心开会部署,明确分工。 4、应按制定的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5、演练结束后应召开讲评会,认真总结预案演练的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应及时修改和完善预案。  (十一)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1、应按规定正确安装、使用电器设备,相关人员必须经必要的培训,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书方可操作。各类设备均需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合格证明并经维修部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电气设备应由持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2、防雷、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记录。 3、电器设备负荷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接头牢固,绝缘良好,保险装置合格、正常并具备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要求测试。 4、各类线路均应以套管加以隔绝,特殊情况下,亦应使用绝缘良好的铅皮或胶皮电缆线。各类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定期检修,随时排除因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 5、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加长电线。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全小组、维修部人员检查加长电线是否仅供紧急使用、外壳是否完好、是否有维修部人员检测后投入使用。 6、电器设备、开关箱线路附近按照本单位标准划定黄色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7、设备用毕应切断电源。未经试验正式通电的设备,安装、维修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 8、除已采取防范措施的部门外,工作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 9、使用明火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做到用火不离人、人离火灭。 10、场所内严禁吸烟并张贴禁烟标识,每一位员工均有义务提醒其他人员共同遵守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 (十二)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1、对消防安全工作作出成绩的,予以通报表扬或物质奖励。 2、对造成消防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将依据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予以不同的处理,除已达到依照国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已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事故责任人将依法移送国家有关部门处理外,根据本单位的规定,对下列行为予以处罚: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损失情况与认识态度除责令赔偿全部或部分损失外,予以口头告诫: a、使用易燃危险品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或保管不当而造成火警、火灾,损失不大的; b、在禁烟场所吸烟或处置烟头不当而引起火警、火灾,损失不大的; c、未及时清理区域内易燃物品,而造成火灾隐患的; d、未经批准,违规使用加长电线、用电未使用安全保险装置的或擅自增加小负荷电器的; e、谎报火警; f、未经批准,玩弄消防设施、器材,未造成不良后果的; g、对安全小组提出的消防隐患未予以及时整改而无法说明原因的部门管理人员; h、阻塞消防通道、遮挡安全指示标志等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和认识态度,除责令赔偿全部或部分损失外,予以通报批评: a、擅自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 b、擅自挪用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或改为它用的; c、违反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擅离职守从而导致火警、火灾损失轻微的; d、强迫其他员工违规操作的管理人员; e、发现火警,未及时依照紧急情况处理程序处理的; f、对安全小组的检查未予以配合、拒绝整改的管理人员。 (3)对任何事故隐瞒事实,不处理、不追究的或提供虚假信息的,予以解聘。 (4)对违反消防安全管理导致事故发生(损失轻微的),但能主动坦白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处理事故、挽回损失的肇事者或责任人可视情况予以减轻或免予处罚(14)仓库、罐区安全管理;1目的为了加强物资存放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保护公司员工和财产免受损害,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物资管理场所的管理。 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执行部门:物资管理科。负责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本制度。 4内容与要求4.1物管科负责人对仓库、罐区安全负全面责任。4.2物资储存场所根据物品性质,分类存放,并在存放区域配备足够、适宜的消防器材。4.3加强物资储存场所防火、防汛和防盗的安全管理。4.4在仓库、储罐区,应设明显的防火标志,通道、出入口,消防设施的道路应保持畅通。4.5确保各种压力储罐符合我国有关压力容器的规定,安全附件必须完好无损。4.6闪点低于28℃,沸点低于85℃的易燃液体储罐,应设喷淋装置,设施的电器开关应设置在防护堤外。4.7物品入库须由物资管理员认真核对、检验入库物品的规格、质量、数量。4.8物品的发放,应严格履行手续,认真核实。危险化学物品的发放,应严格控制,要建立明细台帐,日清日结。4.9对危险物品的存储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4.9.1危化品入库前应按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核对数量、包装、危险标志,当商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4.9.2危化品的领取,应经主管领导签字批准,经手人签名后方可出库,生产剩余料应及时退库。严禁存放作业区。4.9.3进入危化品储存区域的人员、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装卸搬运危化品时应按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动和滚动。4.9.4 装卸对人身有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4.9.5换装、清扫、装卸易燃、易爆物料时,应使用不产生电火花的铜制、合金制或其他工具。4.10剧毒物品应单独存放,不能与其它危险品同存一库。剧毒品必须实行“五双”(双人、双锁、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检查)管理办法。4.11氧化剂或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不能与易燃物品存放一库。4.12对于气瓶的储存必须遵循下述原则A应置于专用仓库储存,气瓶仓库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B空瓶与重瓶两者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重瓶不得在阳光下暴晒,也不宜雨淋。盛装性质相抵触的气体不能存放一库。4.13遇水燃烧、易燃、自然等危险品不可在低洼仓库或露天位置存放。4.14对于存放易燃品的库区,严禁机动车辆进入库内,各级明火作业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4.15仓库工作人员必须熟悉,会使用各种消防器材和各种灭火的方法。4.16仓库保管人员需严格执行《仓库管理规定》,并填写《车间领料单》、《车间产成品(半成品)接收单》、《物资出门证》、《货物装卸证明单》记录。(15)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确定了公司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及其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2.安全管理职责2.1总经理职责2.1.1监督安全方针、政策、法规、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2.1.2指导、检查承包点的安全生产、解决重大安全工作事宜。2.1.3监督事故处理的落实情况。2.1.4每月到承包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2.2.副总经理职责2.2.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规定。2.2.2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隐患及时研究落实整改措施。2.2.3组织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演练。2.2.4每月到承包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2.3.总工程师职责2.3.1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2.3.2组织制订、修订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2.3.3组织、研究解决重大安全技术问题,制订重大隐患的整改方案。2.3.4参加重大事故的技术分析工作。2.3.5每月要到承包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2.4车间主任职责 2.4.1车间主任是车间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车间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工作负全面的责任。2.4.2参与拟订、修订本车间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技术规程。2.4.3每月要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或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车间无法整改的,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2.4.4组织落实车间安全教育,并督促检查安全工作。2.4.5组织车间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规定及时上报。2.5工段长职责2.5.1工段长对本工段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2.5.2绘制出本工段危险点分页图,明确分工。2.5.3每周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巡查一次,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无法整改的,及时报告车间。2.5.4监督本工段职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2.6车间技术员职责2.6.1督促检查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工艺执行情况,确保安全生产。2.6.2对操作工进行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教育。2.7车间设备员职责2.7.1每天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设备运行情况检查一次。2.7.2做好重要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重要设备、关键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2.8车间安全员2.8.1负责车间安全设施的管理工作。2.8.2每天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一次,制止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2.9班组长职责2.9.1负责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外来人员登记工作。2.9.2督促操作人员的巡回检查,检查操作人员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2.9.3每班对安全设施、危险点检查两次。2.10操作工职责2.10.1按巡查路线进行检查,每小时一次,并按时拨巡检牌。2.10.2严格遵守工艺操作、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2.10.3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各种防护用品和器具,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和防护用品。17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1、帐物清楚。各种设施设备要分类、编号、入帐,定期盘点,做到帐物相符。2、科学管理。 3、维修保养。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及时维修,做好仪器防尘、防潮、防热、防磁、防锈、防腐蚀、防霉变、防虫蛀等工作。4、安全管理。对于各种设施设备要有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5、损坏赔偿。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损失,或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坏、丢失、积压、浪费,应按价赔偿,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6、鉴定报废。设施设备报废必须经过严格鉴定,履行审批手续。定期对设备进行一次清查,并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认真处理,对设备的报损、报失应报领导备案,并在有关帐目中注销。还有个版本啊目的和范围通过对生产设施安全管理,提高生产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安全生产正常运行。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设施的建设、生产设施的管理、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管理、检维修管理、拆除和报废的管理等。2编制依据依据《安全生产法》、《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3 职责3.1 生产部负责安全生产设施的设计、建设、调试,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3.2 管理部负责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3.3 厂级管理人员负责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进行定点承包管理。4 工作程序4.1 生产设施的建设管理4.1.1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由管理者代表批准、管理部组织并协调国家认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该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4.1.2 管理部应确保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安全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并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4.1.3 生产设施中的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过程进行风险管理。4.1.4 对生产设施的建设应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4.2 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管理各相关部门应建立生产设施安全机制,明确生产安全设施的职责,落实到责任人,建立生产设施台帐、生产设施技术档案;对设备出现的故障和检维修情况及时记录进“生产设施技术档案”中。要做到:实行专人负责安全设施的管理机制,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安全设施有效运行。安全设施应与设备设施的检修管理相同,制定安全设施检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包括原始资料和检维修资料、检测资料,要按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检测,确保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在许可的情况下有效运行,证件齐全。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有有效的操作资格证书; 按照《计量检测管理体系》有关制度的要求,负责对公司所有安全设施中监控、检测装置的安装和建立设备档案,负责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及定期检验,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4.3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4.3.1 厂级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4.3.1.1 管理部按照总经理的要求,负责制定厂级管理人员定点承包的安全管理机制,承包点设置“厂级管理人员安全承包责任牌”,承包人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负有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具体内容如下:a)指导安全承包点实现安全生产;b)监督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c)定期检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d)督促隐患整改;e)监督事故“四不放过”原则的落实;f)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4.3.1.2 承包人至少每月到承包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其活动形式包括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检查、督促整改事故隐患、安全工作指示等,保留活动记录。4.3.1.3 管理部按照《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对承包人进行考核和公布。4.3.2 职能部门和使用部门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管理4.3.2.1 管理部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档案和管理台帐,注明厂级承包人,并建立安全检查记录。4.3.2.2 各归口职能部门对分管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建立档案,落实责任到人,定期、定点、定线进行监督或巡检。4.3.3 车间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管理4.3.3.1 确认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危险点,绘制出危险点分布图,明确安全责任人。4.3.3.2 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4.3.3.3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设置专职人员。4.3.3.4 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4.3.4 班组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4.3.4.1 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4.3.4.2 严格遵守工艺操作、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4.3.4.3 按巡回检查制度定期对安全设施、危险点进行安全检查。4.3.4.4 及时报告险情和处理存在的问题。4.3.5 应急预案及演练管理部组织制定、完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操作、检修、仪表、电气等工作人员能够识别和及时处理各种不正常现象及事故。5 相关制度《应急预案》、《变更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安全事故管理制度》。(16)安全作业管理,包括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起重吊装作业、破土作业、断路作业、设备检维修作业、高温作业、抽堵盲板作业管理等;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增强员工安全意识,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人身安全、生产安全以及公司财物不受损失。2..适用范围:公司施工、维修抢险所有动火作业3..职责:在禁火区动火,必须办理动火证。动火许可证的办理、使用:在禁火区,除生产工艺用火外,其他可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作业均属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手续,严禁无动火证动火,否则从严论处,电工必须持有效动火证后,接电焊机,否则从严论处。申请动火,应根据动火安全规定落实动火中的各项动火措施,安排好动火监护人(不得少于2人)后方可申请动火。动火证由申请动火指定专人或动火项目负责人办理,动火证由审批,特别危险区动火,报审批。安全部门向动火负责人及其了解动火前准备工作情况时,都必须如实回答,否则从严处理。必须在动火证批准有效时间和区域内进行动火工作,凡延期或补充动火都有必须重新办理“动火证”。动火人到达动火地点后,首先要检查动火证中的各项措施是否落实,如有一项不落实,有权拒绝动火。“动火证”由动火人随身携带,不得转让,不得涂改或转移动火地点。动火证审查批准,必须到现场审查,确认安全、可靠,方能开具“动火证”。动火中落实的安全措施:将动火设备内的可燃、易燃物质彻底清理干净,然后用,并保持足够的时间和次数,保证容器内无可燃、爆气体或液体,最后还要放满清水。切断动火容器设备相连管道,并加设备盲板,进行彻底隔绝动火间易燃易爆物料必须清理干净。动火,应作爆炸分析和含氧量测定,合格后方可动火,并必须到安全部门开具审批单,方可。能拆下的管道,阀门等应尽量拆下,拿到安全地带动火,更换下的设备、配件如需重新使用,在动火期间安装的,应清洗干净后方可进行。动火前应整体考虑,联系,如有威胁的动火安全的相邻及其他,应通知采取安全措施。动火前动火负责人应定出应急措施,备好监火灭火器材,火一律使用指定专用灭火器,如需动用其他灭火器,需经同意。动火工具必须完好,安全措施齐全,符合安全要求,氧气瓶和乙炔瓶离明火10米以上,乙炔瓶与氧气瓶应距7米以上,如违反规定出现事故,由动火人员负责。动火附近的下水井、水沟、电缆沟、排水沟应清除易燃、易爆物或予封闭隔离,5级以上大风不准室外高处作业。电焊回路线应接在焊件上,如不能直接接在焊件上,应尽量缩短回路线距离。动火过程中跑、冒、滴、漏易燃物等其他紧急情况时,应停止动火。恢复正常,且应批准后方可继续动火。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遮盖,附近不准有挥发性强的易燃物,用于生产或敞开存放,擦洗设备等,同时易燃易爆物料在动火期间不得通过动火现场。一个车间动火,相邻车间需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火灾蔓延。非特殊情况,严禁带料、带压和开车动火。动火完毕,电焊人员应熄灭余火,切断电焊机电源,关掉乙炔和氧气发生器,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离开。乙炔瓶和氧气瓶必须按规定存放。动火结束,监火人员应把消防器材放回原位,动火负责人应将动火现场全面检查(用水清洗)安排清理,以防意外。安全员有权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在动火期间自始自终不得离开监火岗位,如有特殊情况,需离开岗位时,动火负责人必须指定代理人。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管理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安全,特制定本规定。2范围公司范围的所有受限空间作业。3术语定义3.1受限空间: 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入和撤离受到限制,不能自如进出,并非设计用来给员工长时间在内工作的;自然通风不良、存在或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存在或可能产生掩埋作业人员的物料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如各类塔、球、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封闭粮仓以及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半封闭场所。3.2受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如生产区域内的各类塔、球、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封闭粮仓以及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等)的作业活动。4职责4.1作业所在部门应做好施工作业前的清扫、清洗、置换、检测等工作。按《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要求检测填写。4.2作业所在部门和安保部在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进入。4.3作业所在部门,必须派专人监护,做好应急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4工作程序4.1清洗和置换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4.1.1氧含量19.5%-21.5%。4.1.2有毒气体硫化氢低于10ppm,一氧化碳低于35ppm。4.1.3可燃气体为0。4.1.4打开所有人孔、手空、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4.1.5必要时可以采取机械通风。4.1.6采用管道通风时,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不准向设备内冲氧气或富氧空气。4.1.7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配戴隔离式防毒面具。4.2监测4.2.1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粉尘等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4.2.2作业中要加强定时监测,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人员;作业现场经处理,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继续作业。4.2.3作业人员离开设备时应将作业设备带出,不准留在设备内。4.3照明和防护措施4.3.1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设备内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4.3.2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不准穿戴化纤织物。4.3.3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应穿戴好防腐蚀护具。4.3.4设备内照明电压应该小于36伏,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伏。4.3.5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4.3.6临时用电线路装置,应按规定架设和拆除,线路绝缘保证良好。4.4监护4.4.1设备内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并做好安全应急措施。4.4.2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并在入口处挂正在作业牌。4.4.3险情重大的设备被作业、应增加监护人员、并随时与设备外人员取得联系。4.4.4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4.4.5设备内事故抢救、救护人员必须作好自身防护,方能进入设备内实施抢救。 4.5《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管理4.5.1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4.5.2《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安全措施栏要填写具体安全措施。4.5.3因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需重新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方可继续作业。4.5.4作业结束后,需要认真检查设备内外,确认无问题,方可封闭设备。4.5.5按《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详细填写作业设备的具体名称、作业时间、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检测数据的记录。4.6受限空间作业审批权限所有受限空间作业需填写《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安保部按受限空间作业要求检测,施工部门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达到安全作业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5相关记录:5.1《受限空间作业许可》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吊装作业计划和管理,降低吊装作业风险,保障作业人员与货物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定。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吊装作业的管理。3术语和定义3.1吊装作业在生产和检修、维修过程中利用各种吊装机具将设备、工件、器具、材料等吊起,使其发生位置变化的作业过程。3.2吊具、索具设备的附属装置,如钢绳、滑轮、索环、平衡仪、扣钉、吊架孔、轮箍和挂钩等。3.3吊装设备的标准负载能力由制造商标明的最大吊升能力,与吊臂的长度及半径有关。3.4支腿吊装设备上用于增加其稳定性或负载能力的可延伸且起固定作用的臂。3.5起吊重量在货物起吊中,货物及所有在吊臂顶端悬挂的提升器械的最大总重量。3.6作业半径吊挂货物中心的垂线与吊臂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4吊装作业的分级、分类4.1吊装作业分级吊装作业按吊装重物的重量分为三级:吊装重物的重量大于80吨时,为一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的重量大于等于40吨至小于等于80吨时,为二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的重量小于40吨时,为三级吊装作业。4.2吊装作业分类吊装作业按吊装作业级别分为三类:一级吊装作业为大型吊装作业;二级吊装作业为中型吊装作业;三级吊装作业为一般吊装作业。5吊装作业的安全要求 5.1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殊工种作业证。吊装重量大于1吨的物体须办理《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格式见附录。5.2吊装重量大于等于5吨的物体和土建工程主体结构,应编制吊装施工方案。吊物虽不足5吨重,但形状复杂、刚度小、长径比大、精密贵重,施工条件特殊的情况下,也应编制吊装施工方案。吊装施工方案经施工主管部门和安全技术部门审查,报公司批准后方可实施。5.3各种吊装作业前,应预先在吊装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5.4吊装作业中,夜间应有足够的照明,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雨、大雾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5.5吊装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帽应符合GB2811的规定。5.6吊装作业前,应对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揽风绳、链条、吊钩等各种机具进行检查,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5.7吊装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坚守岗位,统一指挥。5.8严禁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做吊装锚点。未经施工主管部门审查核算,不得将建筑物、构筑物做为锚点。5.9吊装作业前必须对各种起重吊装机械的运行部位、安全装置以及吊具、索具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吊装设备的安全装置要灵敏可靠。吊装前必须试吊,确认无误方可作业。5.10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在特殊情况下,必须随之升降的,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过现场指挥人员批准。5.11吊装作业现场如须动火,应遵守防火、防爆及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吊装作业现场的吊绳索、揽风绳、拖拉绳等要避免同带电线路接触,并保持安全距离。5.12用定型起重吊装机械(履带吊车、轮胎吊车、桥式吊车等)进行吊装作业时,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遵守该定型机械的操作规程。5.13吊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负荷进行吊装,吊具、索具经计算选择使用,严禁超负荷运行。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吊装能力时,应检查制动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平稳吊起。5.14悬吊重物下方严禁站人、通行和工作。5.15在吊装作业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吊装:a.指挥信号不明;b.超负荷或物体重量不明;c.斜拉重物;d.光线不足、看不清重物;e.重物下站人;f.重物埋在地下;g.重物紧固不牢,绳打结、绳不齐;h.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i.重物越人头;j.安全装置失灵。5.16必须按《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上填报的内容进行作业,严禁涂改、转借《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变更作业内容,扩大作业范围或转移作业部位。5.17对吊装作业审批手续不全,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6《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管理6.1《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由施工主管部门负责管理。6.2项目单位负责人从施工部门领取《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后,要认真填写各项内容,交施工单位负责人批准。对本标准规定的吊装作业,必须编制吊装方案,并将填好的《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与吊装方案一并报施工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6.3《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批准后,项目负责人应将《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交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应检查《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7相关记录7.1《吊装作业安全许可证》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高处作业,即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其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2职责本制度的实施由作业单位负责,安全环保处负责监督实施。3高处作业的分级分类3.1分级:高处作业分为四级。作业高度在2-5米的称为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米以上至15米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15米以上至30米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3.2高处作业的分类:高处作业分为三类。3.2.1特殊高处作业:在阵风风力6级(风速10.8m/s)以及以上情况下进行的强风高处作业;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异温高处作业;在降雪时进行的雪天高处作业;在降雨时进行的雨天高处作业;在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进行的夜间高处作业;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的带电高处作业;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悬空高处作业。3.2.2化工工况高处作业:在坡度大于45度的斜坡上进行的高处作业;在升降(吊装)口、坑、井、池、沟、洞等上面或附近进行的高处作业;在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灼伤的区域内或传动设备附近进行的高处作业;在无平台、无护栏的塔、釜、炉、罐等容器、设备及架空管道上进行的高处作业;在塔、釜、炉、罐等设备内进行的高处作业。3.2.3一般高处作业:除特殊高处作业和化工工况高处作业以外的高处作业称为一般高处作业。4高处作业管理规定4.1从事高处作业的单位必须办理《危险作业审批单》,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施工。4.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熟悉现场环境和施工安全要求,对患有职业禁忌症(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等疾病)以及其他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及酒后人员等)不准登高作业。4.3高处作业前,作业人员应检查《危险作业审批单》,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施工,否则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4.4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整齐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带的栓挂不得低挂高用,不得用绳子代替。4.5六级强风或其他恶劣气候条件下,禁止登高作业。抢险需要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分管副总(或总工程师)要现场指挥,确保安全。4.6高处作业应设专人进行监护,监护人应坚守工作岗位。4.7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得拿物件;必须从指定的路线上下,不准在高处掷材料工具或其他物品;不得将易滚、易滑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工作完毕应及时将工具、零星材料、零部件等一切易坠落物件清理干净,防止落下伤人,上下大型零件时,须采取可靠的起吊工具。4.8登高作业严禁接近电线,特别是高压线路,应保持间距2.5m以上,避免人体或导电体触及线路。4.9高处作业使用的脚手架,材料要坚固,能承受足够的负荷强度。几何尺寸、性能要求,要按照《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及当地实际情况的安全要求。 4.10使用各种梯子时,首先检查梯子要坚固,放置要牢稳,立梯坡度一般以60度左右为宜,并应设防滑装置。梯顶无搭钩,梯脚不能稳固时必须有人扶梯。人字梯拉绳须牢固。金属梯不应在电气设备附近使用。大风中使用梯子必须戴安全帽,并有专人监护。4.11冬季及雨雪天登高作业时,要有防滑措施。4.12在自然光线不足或者在夜间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有充足的照明。4.13在化工危险物品生产的界区内或附近有放空管线工作时(即化工危险部位),要与操作者建立联系信号,设置突然发生异常现象所带来危害的防护用品,以便突然停车、发生故障、突然大量排放有害物质,便于自然防护及迅速撤离现场。4.14坑、井、沟、池、吊装孔等都必须有栏杆栏护或盖板盖严,盖板必须坚固,几何尺寸符合安全要求。4.15上石棉瓦(或薄板材料、轻型材料)、瓦楞铁、塑料屋顶工作时,必须铺设坚固、防滑的脚手板,如果工作面有玻璃时必须加以固定。4.16非生产高处作业如:打扫卫生、贴刷标语,擦玻璃等需要登高也要按高处作业要求去做,系好安全带,并且要把安全带栓在牢固的构筑物上。5检查考核本制度由安全环保处负责监督实施。如发现违反上述管理制度情况时,安全环保处有权根据情节严肃处理。盲板抽堵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区域内的带料盲板抽堵作业,以及在设备检修和抢修中,设备、管道内存有物料(气、液、固态)及一定温度、压力情况下的盲板抽堵作业。2职责本制度的实施由作业单位负责,安全环保处负责监督实施。3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定3.1所选盲板板材要适宜、平整、光滑,经检查无裂纹和孔洞;盲板的直径应依据管道法兰密封面直径制作,厚度应经强度计算;高压盲板应经探伤合格;盲板应有一个或二个手柄,便于识别和抽堵;盲板垫片选材应按管道内介质的性质、高压温度选用合适的材料。3.2盲板抽堵作业必须办理《危险作业审批单》,否则,不准进行作业。3.3盲板抽堵作业前,对审批手续不全、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情况,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3.4在有毒气体的管道、设备上抽堵盲板时,非刺激性气体的压力应小于26.66KPa(200mm汞柱);刺激性气体的压力应小于6.67KPa(50mm汞柱);气体的温度应小于60℃。3.5盲板抽堵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护,作业结束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作业复杂、危险性较大的场所,除监护人外,还应有消防队、医护人员等到场。如涉及整个生产系统,安全环保处负责人必须在场。3.6在易燃易爆场所盲板抽堵作业时,应使用防爆工具,照明应使用防爆灯具,禁止用铁器敲打管线法兰等。作业点30米内不得有动火作业。3.7严禁在同一管道上同时进行两处或两处以上的盲板抽堵作业。3.8抽堵多个盲板时,应按盲板位置图及盲板编号,由作业负责人统一指挥作业。每个抽堵盲板处应设标配表明位置。4检查考核 本制度由安全环保处负责监督实施。如发现违反上述管理制度情况时,安全环保处有权根据情节严肃处理。断路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为加强本公司内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维护正常交通秩序,确保公司内断路作业的交通运输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一、本制度适用与公司范围内的断路作业,明确了公司内断路作业的定义,人员职责,安全要求和《断路安全作业证》办理程序。二、断路作业是指公司范围内的交通道路上进行施工及吊装,吊运物体等影响正常交通的作业。三、断路作业安全人员的职责:(一)、断路申请负责人断路申请负责人在断路前必须亲到现场,了解断路位置及周围情况,确定是否影响生产及安全,检查完善断路措施,对作业现场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二)、断路施工负责人对断路作业的安全负全面责任,断路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断路位置及周围情况制定,落实安全措施并向作业人员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断路作业完成后组织清理、检查现场。(三)、审批人负责审查断路作业单位的安全资质和安全生产条件,对断路安全措施进行审核,对措施不当或不完善的提出整改要求,监督检查断路作业现场的安全工作。(四)、断路作业人员断路作业人员接到《断路安全作业证》后,对证上的各项内容逐项核对,安全措施不落实,有权拒绝作业。四、断路作业的安全要求(一)、凡在本公司内进行断路作业必须办理《断路安全作业证》。(二)、断路申请单位负责管理施工现场,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和资质等级,断路申请单位要在断路路口设立明显断路标志,为过往车辆提示绕行线路。(三)、断路施工单位在公司内道路上进行破路作业时必须经相关单位对地下管线、电缆等进行确认后办理《动土安全作业证》。断路施工单位进行吊装施工断路作业时,必须办理《吊装安全作业证》,断路施工单位在断路过程中需要进行动火作业的还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四)、《断路安全作业证》由安环部负责审批,审批后应通知公司有关单位。(五)、在施工过程中安环部应不定期对断路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纠正。(六)、断路作业人员接到《断路安全作业证》确认无误后,即可进行断路作业。(七)、断路时,施工单位负责在路口设置交通档杆,断路标识。(八)、断路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在施工现场设置围栏、交通警告牌,夜间施工应悬挂红灯。(九)、断路作业结束后,施工单位负责清理现场,撤除现场、路口的警示标志。申请断路单位检查核实后,报告安环部,通知各单位交通恢复。(十)、对《断路安全作业证》审批手续不全,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的,施工人员有权拒绝工作。(十一)、断路作业应严格按照《断路安全作业证》的内容进行,严禁涂改、转借、变更作业内容,扩大作业范围。 (十二)、在《断路安全作业证》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作业时,由断路申请单位重新办理《断路安全作业证》。五、《断路安全作业证》的办理(一)、《断路安全作业证》由申请断路作业的单位指定专人办理。(二)、申请断路作业的单位在安环部领取《断路安全作业证》,逐项填写后交施工单位。(三)、施工单位接到后,填写其中施工单位应填写的内容,填写后交断路申请单位。(四)、断路申请单位交安环部审批,审批后作为断路作业的依据。(五)、作业完成后,施工单位及时清理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安环部、断路申请单位、施工单位各留一份存档。(2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包括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及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运输、装卸等;(17)检维修管理;1目的为保证生产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发生意外设备事故和其他伤害,保证检维修过程的安全和高效率、高质量,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设备、设施检维修的安全管理。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相关部门:公司各部门、车间。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本制度。4内容与要求4.1检修前准备4.1.1编制检修计划应做到内容详细、责任明确,措施具体,应包括对安全装置、设施的检修。凡是具有二人以上参与的检修项目,必须指定一人负责安全。4.1.2检修部门负责人要对检修中的安全负责,在对参加检修人员交待好任务的同时,书面交待好安全措施。4.1.3检修负责人在检修前,要组织人员对检修过程进行风险评价,做好检修机具准备和周密检查,做到机具齐备,确保安全可靠。4.1.4检修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物质的设备时,必须进行清洗置换和有效隔离,并按《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后,方可作业,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4.1.5清洗置换的设备,必须进行分析检验,取样要有代表性,确保清洗置换有效合格。4.1.6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物质和蒸汽设备管道检修,必须切断物料(包括惰性气体)出入口阀门,并由设备所属生产车间加设盲板。4.1.7检查设备管道与运行中设备管道连接时,中间必须加隔盲板,在抽堵有毒气体盲板时,应戴好防毒面具。4.1.8设备检维修负责人要对移交检修的设备置换处理负责,移交前要查电气、查物料处理,确认合格方可办理移交。4.1.9检修电气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并经两次启动复查证明无误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启动牌或或专人监控,方能检修。4.2检修安全规定4.2.1检修人员要对检修项目进行检查,检修前准备工作符合检修要求方可进行检修。4.2.2一切检修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作业管理制度。4.2.3凡槽罐、设备、管线检修,要在已切断的物料、管道、阀门上悬挂警告牌。进入内部检修,要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4.2.4容器内及不通风处作业,应采取临时通风措施,或使用空气呼吸器等。4.2.5凡检修用的临时照明,应使用36V电压的安全行灯,绝缘要良好,电动工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并有可靠的接地零线。4.2.6从事有害系统检修和抢修,要备好防护器具,以备应急之用。4.2.7 拆卸有毒有腐蚀管道,应穿戴好规定的防护用品,松螺丝时应先松外面的,防止中毒和灼伤。4.2.8在生产厂临时检修时,遇有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要使用防爆器械,采取其它防爆措施,严防产生火花。4.2.9在检修区域内,对各种机动车辆要按规定严格管理。4.2.10在生产危险化学物品的场所检修时,要经常与操作工联系,当化工生产发生波动,出现突然排放危险物或紧急停车等情况时,应停止工作,迅速撤离现场。4.2.11带压紧螺丝,要站在法兰盘侧面,慢慢地紧,防止滑丝。4.2.12设备内检修必须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应由有经验的人担任,必须认真负责,坚守岗位,并与检修人员保持有效联络。4.2.13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可能危害检修人员时,必须立即撤出设备。再次检修时必须重新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4.2.14设备内检修应根据设备具体情况搭设安全梯及架台,并配备救护绳索,确保应急撤离需要。4.3竣工验收4.3.1检修竣工后,检修部门要细致检查静电、安全罩、设备孔等安全措施,切勿将工具器材等忘掉在机械设备内,并将搭设的工作架台、拉设的临时电源全部拆除,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4.3.2检修移交验收前,不得拆除悬挂的警示牌和开启切断的物料、管道阀门经验收后,对检查前所堵设的盲板和切断的管线等要责成专人检查处理。4.3.3竣工验收时,生产和检修双方负责人当场检查质量是否全部符合检修标准,安全装置是否恢复齐全。4.3.4生产单位自己检修的,单位负责人要亲自到现场检查验收.5相关制度《安全作业管理制度》《风险评价控制程序》《防火、防爆及动火作业管理制度》《综合管理考核办法》6相关记录《检修计划》《检修安全告知书》《危险源识别评价表》《安全作业许可证》《体系运行检查记录表》(18)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1.目的加强公司生产设施拆除、报废工作的管理,保证拆除报废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2.范围所有生产设施的拆除和报废。 3.职责3.1安全工作由安全部统一管理。3.2安全部、设备动力部负责组织拆除和报废的施工及安全管理工作。3.3所在单位负责协助或实施设备设施的拆除 4.管理规定4.1生产设施的拆除、报废由使用部门填写申请表,报设备动力部,由设备动力部审核后报公司领导批准方可。4.2拆除和报废前,由安全部组织生产设施所在单位对拆除作业活动进行风险分析,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拆除方案和控制措施,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4.3在拆除生产设施时,如果容器、设备和管道内仍有危险化学品的,应先清洗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 4.4拆除报废现场由具体实施单位指定安全管理人负责安全监管,并坚守岗位。4.5拆除、报废方案批准后,工程负责人应将施工中的安全防范措施告知施工人员,并严格按照拆除方案执行。4.6拆除施工时,必须在工程负责人统一指挥下进行。4.7拆除施工前,必须按规定办理各种安全操作票证。4.8拆除工程,应按自上而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禁止数层同时拆除,未拆除部分应保持稳固,不许用挖空或推倒的方法拆除。4.9拆除物件不准自上而下抛掷,要求用吊运和顺槽流放的方法,并及时清理运出。4.10石棉瓦拆除,必须佩带安全带(其长度不得超过3米)铺设跳板进行拆除。4.11拆除和报废生产设施,有关电器、仪表方面的操作,必须由电器、仪表车间确认可行时,方可施工。4.12拆除、报废现场按规定设置一定数量消防栓和消防设施。4.13拆除生产设施,需爆破作业,必须提出爆破方案。征得保卫部门、安全部门及当地公安机关批准。 5.相关文件《化工企业厂区作业规程》 6.相关记录生产设施拆除、报废申请表生产设施拆除、报废安全方案本文件修改记录序号更改日期更改章节号或说明更改人批准人备注(19)承包商管理;1目的为加强公司对外包工程的规范管理,保障外包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外包工程承包商的安全管理。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生产部。负责对承包商的确认,对施工过程全程监督管理,对施工质量、安全负责。相关部门: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工作。被施工部门。协助主管部门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4内容与要求4.1承包商的选择4.1.1承包方应具备合法的资格,具备承包工程(项目)的相应资质,并将相关的文件提报生产部审查,存留复印件备案。审查项目应包括:资质证书、安全管理机构、业绩表现、安全管理人员持证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4.1.2项目需要招投标时,由生产部发布含有安全要求的招标通知书,投标单位需要出具含有安全方案的投标书,作为选取合格承包商的重要依据。4.2承包商的进厂要求 4.2.1承包商进入公司施工须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明确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并由生产部审查同意。4.2.2由生产部协调其他部门对外来施工人员进行入厂安全教育,结合本公司实际,讲解公司的规章制度,对本公司的危险因素、危险源重点告知。4.2.3进入公司的外来施工人员必须办理《外来人员入厂证》方可进入作业现场。4.2.4施工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应由被施工部门对其进行作业现场的安全教育。4.3对承包商的施工监控4.3.1在施工过程中除应按施工要求制定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外,并应遵守本公司的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要求,避免造成意外伤害。4.3.2在承包工程中,不得将工程转包和分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4.3.3在承包工程期间,应按照公司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并将相关考核以书面形式告知承包商。4.3.4施工过程中如发生意外事故时,承包商应听从本公司的统一指挥。4.4生产部应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建立合格承包商名录和档案。(20)供应商管理;一.总则1.为了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特制定本办法。2.本办法适用于向公司长期供应原辅材料、零件、部件及提供配套服务的厂商。二.管理原则和体制1.公司采购部或配套部主管供应商,生产制造、财务、研发等部门予以协助。2.对选定的供应商,公司与之簦订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言互惠条件。3.公司可对供商评定信用等级,根据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4.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不合格的解除长期供应合作协议。5.公司对零部件供应企业可颁发生产配套许可证。三.供应商的筛选与评级公司制定如下筛选与评定供应商级别的指标体系。1.质量水平。包括:(1)物料来件的优良品率;(2)质量保证体系;(3)样品质量;(4)对质量问题的处理。2.交货能力。包括:(1)交货的及时性;(2)扩大供货的弹性;(3)样品的及时性;(4)增、减订货货的批应能力。3.价格水平。包括:(1)优惠程度;(2)消化涨价的能力;(3)成本下降空间。4.技术能力。包括:(1)工艺技术的先进性;(2)后续研发能力;(3)产品设计能力;(4)技术问题材的反应能力。5.后援服务。包括:(1)零星订货保证;(2)配套售后服务能力。6.人力资源。包括:(1)经营团队;(2)员工素质。7.现有合作状况。包括:(1)合同履约率;(2)年均供货额外负担和所占比例;(3)合作年限;(4)合作融洽关系。具体筛选与评级供应商时,应根据形成的指标体系,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和打分标准。筛选程序。1.对每类物料,由采购部经市场调研后,各提出5~10家候选供应商名单;2.公司成立一个由采购、质管、技术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3.评选小组初审候选厂家后,由采购部实地调查厂家,双方协填调查表;4.经对各候选厂家逐条对照打分,并计算出总分排序后决定取舍。四.核准为供应商的,始得采购;没有通过的,请其继续改进,保留其未来候选资格。五.每年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再行补充合格供应商。六.公司可结供应商划定不同信用等级进行管理。评级过程参照如上筛选供应商办法。七.对最高信用的供应商,公司可提供物料免检、优先支付贷款等优惠待遇。八.管理措施1.公司对重要的供应商可派遣专职驻厂员,或经常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查。2.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品进行质量检测或现场检查。3.公司减少对个别供应商大户的过分依赖,分散采购风险。4.公司制定各采购件的验收标准、与供应商的验收交接规程。5.公司采购、研发、生产、技术部门,可对供应商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但应注意公司产品核心或关键技术不扩散、不泄密。6.公司对重要的、有发展潜力的、符合公司投资方针的供应商,可以投资入股,建立与供应商的产权关系。 (21)职业卫生管理,包括防尘、防毒管理;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管理制度防火、防爆管理规定:一、储罐区、生产区为禁火区,禁火区内生产车间、部门、外来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本制度。二、需动火作业时,必须到安全部门申请,批准后,方可动火。三、动火作业的安全要求及措施1、动火前必须经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其动火证的有效期为一天(24小时),出现异常须立即停止并重新办证。2、动火证应填动火有效期,申请办证单位、动火部位、工作内容、安全防火措施,动火分析,开始动火时间以及各项责任人和审批人的签名。3、动火作业时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1)凡可能与易燃、可燃物连通的设备、管道等部位的动火,均应加堵盲板与系统彻底隔离、切断,必要时应拆掉一段连接管道。(2)有易燃可燃物的设备、管线、容器等,必须经清除沉积物、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3)动火部位应备有适用的消防器材或灭火措施。5级以上大风,停止室外动火作业。防尘、防毒管理规定:一、防护与治理1、要认真做好防尘、防毒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2、对散发出的有害物质,应加强通排风,并采取回收利用、净化处理等措施。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3、有粉尘或毒物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整洁。二、组织与抢救1、生产、使用、储存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应成立化学毒物急性中毒抢救领导小组,由安全副总担任组长。2、在腐蚀性的物料或有能使皮肤吸收毒物的车间(岗位),除配备足够适用的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外,还应设有洗眼、喷淋或清水池等冲洗设施。3、急性中毒抢救应急措施应严格按照《化工企业急性中毒抢救应急措施规定》中的具体要求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一、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二、职业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三、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企业对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四、员工在工作中,要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五、企业每年组织一次全体员工到县级以上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以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22)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 1 目的    为保证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进行相应的防护用品配备,加强员工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各部门、车间。    3 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为本制度的执行部门。    4 内容与要求    4.1 在生产过程中,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而产生的有害因素和劳动过程中及作业现场的安全卫生设施不良产生危害因素,均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4.1.1 免费为生产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不以货币形式或其他物品替代。具体执行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规定》。    4.1.2 员工在厂内调动工作时,其享有的劳动保护用品可随身转带。工种变化的劳动防护用品(除特殊工种外),安全环保部有权作出相应调整。    4.1.3 员工因特种作业确需配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须经生技科与安全环保部共同认定后配置或借用。    4.1.4 凡作业环境会对从业人员产生危害的岗位按照标准规定发放保健品。    4.1.5 凡在作业过程中佩戴和使用的保护人体安全的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护面罩、过滤式面具、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耳塞、防毒口罩、特种手套、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胶靴、绝缘垫等均属防护器具,必须妥善保管,正确使用。    4.2 劳动防护用品由专人采购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按规定入库,发放给使用人员,填写《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台帐》,由公司安委会监督、检查发放情况。    4.3 劳动防护用具(品)的使用4.3.1 员工进入生产装置或施工作业现场,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否则按照违章处罚。    4.3.2 各车间对特种型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要建立台帐,常用的防护用品应存放在公众易于取用场所,做到防潮、防高温、防锐器损坏。    4.3.3 对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呼吸器等必须认真研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4.3.4 对因工作原因造成损坏的特种型防护用品,由生技科审批,更换。对非因工造成劳动防护用品损失的按原价赔偿。    4.4 违反本管理规定,按《综合管理考核办法》考核,作综合管理考核情况表记录。 (2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与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产生健康影响的各种化学、物理、放射生物因素以及其它有害因素。化学职业有害因素的浓度,物理、放射性因素和其它因素的强度必须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内,才能确保工作场所对该场所的劳动者的健康基本无害,也是对工作场所的最基本的职业卫生要求。为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避免给职工家庭和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经厂领导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制度:        1、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监测费用纳入厂子的全年度的开支计划,提到议事日程,并且单独立帐。        2、与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中介服务机构签定协议,每季度对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车间进行一次浓度(强度)的测定,浓度(强度)较大的车间可每月检测一次,将测定结果记录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并在厂方明显位置进行公布。        3、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尝试(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时,请示厂子领导应停止职工操作,检修相关的防护设备,不得克扣工人工资。               一、公司内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均应按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和调查处理条例》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二、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后,在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的同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车间主任报告,或直接报告公司任何领导,必要时,可同时报警(火警119,匪警110,医疗急救120)。        2、各有关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指挥,如发生重伤、死亡、重特大伤亡及以上事故,由公司总经理或总经理指定的专人,在半小时内立即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会、检察院、公安局等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危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县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3、现场指挥应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控制事故蔓延扩大,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随意移动或破坏。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5、伤亡事故发生后,任何人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漏报。        6、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估算;事故原因、性质初步分析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况等。       三、事故调查处理        1、本公司事故调查处理遵循“四不放过”原则。        2、本公司及全体员工应积极配合安监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3、事故调查时,任何人不得弄虚作假或嫁祸他人。        4、本公司调查或安监部门调查后,应根据最后判定的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5、事故发生后,应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        6、对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导致事故发生,或发现有发生事故危险的紧急情况,不立即报告,不积极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损失扩大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4)应急救援管理;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1.2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中潜在的职业安全健康事件或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2.应急管理原则  2.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应急和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质;各级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2.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强化一线人员的紧急处置和逃生的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2.4科学实用  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对策简练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2.5分级响应: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3.应急管理机构  3.1领导机构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是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在总经理领导下,由公司相关突发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  3.2办事机构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3.3工作机构公司相关部门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故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公司有关决定事项。4.运行机制  4.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4.1.1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公司级(重大——可能产生特别严重后果)、部门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和班组级(一般——可能产生较重后果)。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有线广播、有线电视、信息网络、警报器;特殊情况下目击者可大声呼叫、敲击能发出较强声音的器物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4.2应急处置  4.2.1信息报告  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各事发源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最迟不得超过10分钟,同时报告专职人员和专业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4.2.2先期处置  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4.2.3应急响应  4.2.3.1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2.3.2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4.2.3.3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故,由该类突发事故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统一指挥,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4.2.3.4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机械伤害应急救援队、消防队等。  4.2.4应急结束  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4.3恢复与重建  4.3.1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有关部门还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4.3.2调查与评估  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4.3.3恢复重建  根据事故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4.4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信息的报告与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报告或发布、组织报道、接受采访等。5.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5.1人力资源  公司办公室、生技处、安督办等是应急救援的专(兼)职队伍和骨干力量。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5.2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事故影响较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  5.3物资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5.4交通运输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5.5人员防护  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  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5.6医疗保障会同120急救中心,积极组织现场救援,及时把伤员送到医院抢救。 6.监督管理  6.1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6.2培训教育  由安督办牵头,行政办负责协助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持培训记录。  6.3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6.4公司各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由安督办进行监督管理。(25);安全检查管理1.安全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安全检查是一个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并督促整改,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以及制止违章行为的过程。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2.安全检查的内容安全检查的内容可分为:(1)查物的状态是否安全检查生产设备、工具、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生产作业场所以及生产物料的存储是否符合要求。(2)查人的行为是否安全检查有否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重点检查危险性大的生产岗位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危险作业有否执行审批程序。(3)查安全管理是否完善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和工作计划是否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安全教育是否经常开展并使职工安全素质得到提高,安全生产检查是否制度化、规范化,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是否及时整改,实施安全技术与措施计划的经费是否落实,是否按“四不放过”原则做好事故管理工作。  3.安全检查的形式(1)生产岗位日常检查生产岗位工人每天操作前,对自己的岗位进行自检,确定安全才能操作,以检查物的状况是否安全为主,主要有:a.设备状态是否完好、安全,还有安全防护是否有效。b.工具是否符合安全规定,个人防护用品是否齐备、可*。c.作业场所和物品放置是否符合安全规定。d.安全措施是否完备,操作要求是否明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解决后才作业,如自己无法处理或无把握的,应立即向班组长报告,待问题解决后才作业。(2)    安全人员日常巡查安全管理人员每天到生产现场巡视,检查内容包括:a.作业场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b.生产工人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否有违章违纪行为。c.协助生产岗位工人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3)定期综合性安全检查全厂性的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车间的检查每个季度一次。全厂的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是以企业和车间、部门负责人为主,安全管理人员、职工代表参加组成检查组,按事先制定的检查计划进行,主要是检查各车间、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以查管理为主。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查领导思想上是否重视安全工作,行动上是否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查安全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情况,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宣传教育、安全检查、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隐患整改等)开展情况,查各类事故(包括未遂事故)是否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事故预案的落实情况。同时对生产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对主要危险源,安全生产要害部位的安全状况要重点检查。检查应按事前制定好的安全检查表的内容逐项检查,对检查情况作出记录。对检查发现的隐患要发出整改通知,规定整改内容、期限和责任人,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检查组应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办法,同时根据检查所了解到的情况评估公司、车间的安全状况,继而研究改善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车间对班组的检查亦遵循以上程序。(4)季节性安全检查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气候,也给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季节性检查是检查防止不利气候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措施是否落实,如雷雨季节检查防雷设施,潮湿季节检查漏电保护等等。(26)自评。1.目的为做好公司安全标准化运行自评工作,完善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安全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完善措施。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济源市阿德科有限公司范围内的各部门、车间及全体员工。3.安全标准化运行自评依据:《河南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4.管理要求:4.1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根据自评的结果,改进安全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化实施水平和安全安全绩效。4.2自评小组组长:总经理副组长:生产安全部部长成员:各部长、车间主任公司自评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生产安全部。4.3自评小组职责4.3.1负责编制、实施公司安全标准化运行自评计划(可结合公司年度安全管理工作部署进行);4.3.2对自评发现的问题和差距,提出完善措施,编制自评报告,并公司经理批准后实施;4.3.3负责对自评结果的监督落实及跟踪验证。4.4自评办法 公司级安全标准化运行自评小组依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标准化实施情况检查和评价细则。安全标准化运行自评小组每月对安全标准化基础工作或专门要素进行检查和评价。每年1月上旬,公司自评小组对上一年安全标准化运行情况,依据检查与评价细则,在公司范围内组织进行综合检查和评价,编制自评报告,提出进一步改进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报公司批准后实施。检查和自评结果与公司考核挂钩。4.5年度自评的结果,纳入公司下一年度安全工作计划的输入。4.6对需组织整改的问题,由自评小组办公室以“整改通知单”或其他文件形式下达到责任单位,限期完成。自评小组办公室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5附则5.1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5.2本制度由公司生产安全部负责解释。5安全培训教育1目的和范围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保障企业生产安全。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运输、采购、销售、储存等环节。2规范依据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制定本制度。3职责3.1管理部负责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开展演练,并到政府相关部门备案。3.2管理部负责开展企业危险化学品登记普查工作,依据普查情况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负责到有关部门和机构进行登记、备案。3.3管理部负责配合企业内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对厂内员工进行危害告之教育。3.4公司设立24小时报警、咨询电话。3.5各归口管理部门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并相应建立的管理、检查台账,对相关方进行危害告之,对使用本企业危险化学品的相关方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 4控制程序4.1生产和使用4.1.1车间应根据生产需要,规定危险物品的存放时间、地点和最高允许存放量。原料和成品的成份应经化验确认。生产备料性质相抵触的物料不得放在同一区域,必须分隔清楚。4.1.2生产和使用剧毒物品场所及其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剧毒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加强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4.2安全技术措施4.2.1改革工艺技术,并采用安全的生产条件,防止和减少毒物溢散。4.2.2以密闭、隔离、通风操作代替敞开式操作。4.2.3加强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4.3个人防护措施4.3.1配备专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持完好。4.3.2严禁直接接触物品,不准在生产、使用场所饮食。4.3.3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结束后必须更换工作服、清洗后方可离开作业场所。4.3.4有毒物品场所,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应急解毒药品。4.4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使用时,气瓶内应留有余压,且不低于0.05兆帕(Mpa),以防止其它物质窜入。4.5盛装腐蚀性物品的容器应认真选择,具有氧化性酸类物品不能与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燃烧物品混装,酸类物品严禁与氰化物相遇。4.6易燃物品的加热禁止使用明火,在高温反应或蒸馏等操作过程中,如必须采用烟道气、有机热载体、电热等加热时,应采取严密隔绝措施。风险评价安全培训、教育需求记录;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安全培训、教育记录。安全生产费用台账或资金计划;安全资格证书及培训档案。1.载明企业从业人员岗位标准的文件;2.从业人员招聘资料、员工台账、档案。从业资格证; 从业人员上岗证6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o1、生产设施建设o2、安全设施o3、特种设备o4、工艺安全o5、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o6、检维修o7、拆除和报废生产设施建设1、企业应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企业应按照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的设立阶段、设计阶段、试生产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规范管理。“三同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必须进行安全论证,确定可能对从业人员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预防措施,并将论证结果载入可行性研究报告;2、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时,应同时编制《安全专篇》,并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审查批准的设计报告进行施工,编制《总体开工方案》,不得擅自更改安全设施的设计,并对施工质量负责;4、建设项目的验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规定进行。不符合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不得验收和投产使用;5、建设项目验收合格正式投入运行后,生产设施和安全设施必须同时投入使用,不得将安全设施闲置不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应经过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工会的联合审查。《安全专篇》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依据、工程概述、建筑及场地布置、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安全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专用投资概算、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的主要结论、预期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委托具有国家颁发相应资质证书并有较好业绩的评价机构,承担安全预评价。建设单位在试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同时对安全设施进行调试,对效果做出评价;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试生产运行正常后,建设项目预验收前,企业应自主选择、委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单位进行安全条件检测、危险程度分级和有关设备的安全检测、检验,并将试运行中安全设备运行情况、措施的效果、检测检验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写入《安全验收专题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建设项目竣工进行安全验收。《安全验收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初步设计中安全设施,已按设计要求与主体规程同时建成、投入使用的情况;2、建设项目中的特种设备已经由具有法定资格的单位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检验合格证)的情况;3、工作环境、劳动条件经测试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4、建设项目中安全设施,经现场检查符合国家安全规定和标准情况;5、安全管理机构设立情况,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情况,安全培训教育情况,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考核情况,取得安全操作证情况,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定情况。3、企业应对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实施有效安全监督,保证施工过程处于有序管理状态。企业应对建设项目的事故过程进行安全监管。对施工单位的”三违“现象进行检查,避免施工过程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定期召开安全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事故过程存在的问题。4、企业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规定,履行变更程序,对变更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5、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企业的变更管理制度应明确对生产设施建设中变更的管理。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变更,应严格按照变更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并且要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安全设施1、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设施台帐。安全设施:是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安全设施分为预防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三类。1)预防事故设施:o①.检测、报警设施: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组分等报警设施,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等检测和报警设施,用于安全检查和安全数据分析等检验检测设备、仪器。o②.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防护罩、防护屏、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动、限速、防雷、防潮、防晒、防冻、防腐、防渗漏等设施,传动设备安全锁闭设施,电器过载保护设施,静电接地设施。o③.防爆设施:各种电气、仪表的防爆设施,抑制助燃物品混入(如氮封)、易燃易爆气体和粉尘形成等设施,阻隔防爆器材,防爆工(器)具。o④.作业场所防护设施:作业场所的防辐射、防静电、防噪声、通风(除尘、排毒)、防护栏(网)、防滑、防灼烫等设施。 o⑤.安全警示标志:包括各种指示、警示作业安全和逃生避难及风向等警示标志。o(2)控制事故设施o①.泄压和止逆设施: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真空系统的密封设施。o②.紧急处理设施: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却等设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气体、反应抑制剂等设施,紧急停车、仪表联锁等设施。o(3)减少和消除事故影响设施:o①.防止火灾蔓延设施: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墙、防爆门等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蒸汽幕、水幕等设施,防护材料涂层。o②.灭火设施:水喷淋、惰性气体、蒸汽、泡沫释放等灭火设施,消火栓、高压水枪(炮)、消防车、消防水管网、消防站等。o③.紧急个体处置设施:洗眼器、喷淋器、逃生器、逃生索、应急照明等设施。o④.应急救援设施:堵漏、工程抢险装备和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抢救装备。o⑤.逃生避难设施:逃生和避难的安全通道(梯)、安全避难所(带空气呼吸系统),避难信号等。o⑥.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包括头部,面部,视觉、呼吸、听觉器官,四肢,躯干防火、防毒、防灼烫、防腐蚀、防噪声、防光射、防高处坠落、防砸击、防刺伤等免受作业场所物理、化学因素伤害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2、企业应确保安全设施配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做到:(1)宜按照SH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在易燃、易爆、有毒区域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设施,报警信号应发送至工艺装置、储运设施等控制室或操作室;(2)按照GB50351《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在可燃液体罐区设置防火堤,在酸、碱罐区设置围堤并进行防腐处理;(3)宜按照SH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在输送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安装防静电设施;(4)按照GB50057在厂区安装防雷设施;(5)按照GB50016、GB50140配置消防设施与器材;(6)按照GB50058设置电力装置;(7)按照GB11651配备个体防护设施;(8)厂房、库房建筑应符合GB50016、GB50160;(9)在工艺装置上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部位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o3、企业的各种安全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o4、安全设施应编入设备检维修计划,定期检维修。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维修拆除的,检维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o5、企业应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规范管理,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安全设施管理台账 .设备检维修计划;.安全设施检维修记录;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校验和维护记录。o特种设备于2003年3月11日公布,同年6月1日实施。2009年1月24日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1、企业应按照《特种设备o安全监察条例》管理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规范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进行了修订。全文由原来的七章91条修改调整为八章103条。1、将“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列入特种设备管理范围(第二条第一款),企业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必须按照条例规定要求进行登记注册、检验等规范管理;2、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提出了“节能”规定(第五条、第十条),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能效指标负责,不得生产不符合安全性能要求和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不得生产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3、对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进行分级(第六十一至六十三条),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故四级,分级和调查处理与国务院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等级划分相一致。“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单列第六章,同时对出发与责任追究也进行了细分(第八十至九十八条)。4、条例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o企业常见的特种设备主要有: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o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有:锅炉作业(锅炉操作、水处理作业)、压力容器作业(压力容器操作、气瓶充装)、压力管道作业、电梯作业(安装、维修、司机)、起重机械作业(机械安装、维修;电气安装、维修;司索;指挥;司机)、场(厂)内机动车辆作业(司机、维修)、特种设备管理等人员。2、企业应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企业应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包括原始资料和检维修资料、检测资料,要按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检测,确保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在许可的情况下有效运行,证件齐全。 工艺安全1、企业操作人员应掌握工艺安全信息,主要包括:o(1)化学品危险性信息:o①物理热性;o②化学特性,包括反应活性、腐蚀性、热和化学稳定性等;o③毒性;o④职业接触限值。o(2)工艺信息:o①流程图;o②化学反应过程;o③最大储存量;o④工艺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组成)安全上下限值。o(3)设备信息:o①设备材料;o②设备和管道图纸;o③电气类别;o④调节阀系统; o⑤安全设施(如报警器、连锁等)。2、企业应保证下列设备设施运行安全可靠、完整:(1)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包括管件和阀门;(2)泄压和排空系统;(3)紧急停车系统;(4)监控、报警系统;(5)连锁系统;(6)各类动设备,包括备用设备等。3、企业应对工艺过程进行风险分析:(1)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性;(2)工作场所潜在事故发生因素;(3)控制失效的影响;(4)人为因素等。4、企业生产装置中开车前应组织检查,进行安全条件确认。安全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1)现场工艺和设备符合设计规范;(2)系统气密测试、设施空运转调试合格;(3)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已制订;(4)编制并落实了装置开车方案;(5)操作人员培训合格;(6)各种危险已消除或控制。5、企业生产装置停车应满足下列要求:(1)编制停车方案;(2)操作人员能够按停车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6、企业生产装置紧急情况处理应遵守下列要求:(1)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应按照不伤害人员为原则,妥善处理,同时向有关方面报告;(2)工艺及机电设备等发生异常情况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并通知有关岗位协调处理,必要时,按程序紧急停车。7、企业生产装置泄压系统或排空系统排放的危险化学品应引至安全地点并得到妥善处理。8、企业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工艺参数运行出现的偏离情况及时分析,保证工艺参数控制不超出安全限值,偏差及时得到纠正。为了有效地防止超温、超压、超负荷,应尽量采用自动分析、自动调节、自动报警、自动停车、自动排放、自动切除电源等安全联锁自控技术,以便在工艺指标突然变化时,能自动快速地进行工艺处理。火灾爆炸危险性大的生产现场,应设置可燃气体、有毒有害其他自动报警仪,以便能及时发现和消除险情。在日常生产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原料、材料与燃料:(1)原料、材料、燃料的理化性质(熔点、沸点、蒸汽压、闪电、燃点、危险性等级等),受到冲击或发生异常反应时的后果;(2)工艺中所用原材料分解时产生的热量;(3)对可燃物的防范措施;(4)有无粉尘爆炸的潜在危险性;(5)材料的毒性容许浓度;(6)容纳化学物质分解的设备是否合用,有何种安全措施?(7)为了防止腐蚀及反应生成危险物质,应采取何种措施? (8)原料、材料、燃料的成分是否经常变更,混入杂质造成何种不安全影响,流程的变化对安全造成何种影响?(9)是否根据原料、材料、燃料的特性进行合理的管理?(10)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原料如果补充不上有什么潜在性的危险,原料的补充是否能够得到及时保证?(11)使用惰性气体进行清扫、封闭时会引起何种危险,气源供应有无保证?(12)原料在储藏中的稳定性如何,是否会发生自燃、自聚和分解等反应?(13)对包装和原料、材料、燃料的标志有何要求(如受压容器的检验标志、危险物品标志等)?(14)对所用原料使用何种消防装置及灭火器材?(15)发生火灾时有何紧急措施?2、工艺操作(1)对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反应操作,采取了何种隔离措施?(2)工艺中的各种参数是否接近了危险界限?(3)操作中会发生何种不希望的工艺流向或工艺条件以及污染?(4)装置内部会发生何种可燃或可爆性混合物?(5)对接近闪点的操作,采取何种防范措施?(6)对反应或中间产品,在流程中采取了何种安全裕度?如果一部分成分不足或者混合比例不同,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7)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都有什么样的反应速度?如何预防温度、压力、反应的异常,混入杂质、流动阻塞、跑冒滴漏,发生了这些情况后,如何采取紧急措施?(8)发生异常状况时,有无将反应物质迅速排放的措施?(9)有无防止急剧反应的措施?(10)泵、搅拌器等机械装置发生故障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危险?(11)设备在逐渐或急速堵塞的情况下,生产会出现什么样的危险状态?1.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及安全附件检验报告;2.安全阀检验报告;爆破片、防爆膜合格证及更换记录;3.紧急停车系统分布图及维护记录;4.监控、报警系统、联锁系统维护、调试记录;5.各类动设备,包括备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等;6.工艺控制流程图及自动化控制资料。7.风险评价记录;8.岗位操作规程。1.生产装置开车前安全条件确认检查表;2.系统气密、置换及动设备空试记录; 3.装置开车方案;4.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5.操作人员培训记录;6.开车前隐患排查与整改记录。1.停车方案;2.停车操作记录。1.操作规程;2.操作记录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o1、关键装置: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高温、高压、真空、深冷、临氢、烃氧化等条件下进行工艺操作的生产装置。o2、重点部位:生产、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场所,以及可能形成爆炸、火灾场所的罐区、装卸台(站)、油库、仓库等;对关键装置安全生产起关键作业的公用工程系统等。1、企业应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实行企业领导干部联系点管理机制。2、联系人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负有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包括:(1)指导安全联系点实现安全生产;(2)监督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3)定期检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4)督促隐患项目治理;(5)监督事故处理原则的落实;(6)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等。3、联系人应每月到联系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活动形式包括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检查、督促治理事故隐患、安全工作指示等。4、企业应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建立企业、管理部门、基层单位班组监控机制,明确各级组织、各专业的职责,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形成记录。5、企业应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操作、检修、仪表、电气等人员能够识别和及时处理各种事件和事故。6、企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为重大危险源时,还应按5.2.5条(重大危险源)执行。企业应制定“机、电、仪、操、管”人员和有关管理部门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工艺、技术、机动、安全、仪表、电气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进行的安全管理要求如下:1、各项工艺操作指标符合操作规程、工艺卡片要求;2 、各种动、静设备、设施、附件达到完好标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其安全附件应齐全好用,关键机组实行特护管理;3、仪表管理符合制度要求,严格执行仪表联锁管理规定;4、各类安全设施、消防设施齐全、灵敏、完好,符合有关规程和规定的要求,消防道路畅通;5、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基层单位安全管理要求:1、确认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危险点,绘制出危险点分布图,明确安全责任人;2、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3、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设置专职安全工程师;4、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班组安全管理要求:1、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2、严格遵守工艺、操作、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3、按巡回检查制度定期对安全设施、危险点进行安全检查;4、及时报告险情和处理存在的问题。本公司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保证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及相关责任人。按照本制度对责任范围内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负责。4、内容与要求(1)公司安全环保部配合生产计划部对关键装、重点部位进行挂牌标识。(2)生产计划部协助使用部门在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结合其性能、用途配置监测、防爆、自动控制等相应安全设施;监督、配合使用部门做好保养、维护工作,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处于良好运行状态。(3)安全设施不准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确保其始终处于监控状态。(4)当班操作工和班组长要定时巡回检查,不得擅自离岗,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及时处理紧急情况。(5)生产计划部要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台账和安全检查书面汇报制度,每月巡回检查一次,做好相应记录。(6)安全环保部组织技术部门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每年进行一次演练。4、内容与要求(8)各部门应明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负责人;并对各级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持持证上岗。5、相关记录《管理人员安全承包责任明细表》《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管理人员承包活动考核表》《安全作业证》《巡回检查记录》o检维修1、企业应严格执行检维修管理制度,实行日常检维修和定期检维修管理。2、企业应制订年度综合检维修计划,落实“五定”,即定检修方案、定检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修质量、定检修进度原则。3、企业在进行检维修作业时,应执行下列程序:(1)检维修前:①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②编制检维修方案;③办理工艺、设备设施交付检维修手续;④对检维修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⑤检维修前对安全控制措施进行确认;⑥为检维修作业人员配备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⑦办理各种作业许可证。(2)对检维修现场进行安全检查。(3)检维修后办理检维修交付生产手续。拆除和报废1、企业应严格执行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拆除作业前,拆除作业负责人应与需拆除设施的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到现场进行对接,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制定拆除计划或方案,办理拆除设施交接手续。2、企业凡需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理,应先清洗干净,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3、企业欲报废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仍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应清洗干净,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处置。生产设施运行及检维修废管理制度1、目的和范围为保证生产设施的运行、检维修、拆除和报废过程的安全,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应于本公司内所有生成设施的运行、检维修、拆除和报废管理。2、编制依据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省安全生产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制定本制度。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设施运行方面的安全管理。3.2生产部负责对检维修、拆除和报废方面的安全管理。3.3使用部门对分管的生产设施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认真检查生产设施运行中动态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保证生产设施的运行安全。3.4生产设施的拆除和报废,由各使用部门负责。各使用部门负责人应对拆除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并指定专人负责整个报废、拆除过程的安全工作。3.5安全环保部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控制程序4.1生产设施的安全管理 4.1.1生产设施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管理与维护。4.1.1.1生产部每天进行生产设施安全运行检查,并认真填写岗位设备巡回检查表。4.1.1.2生产部每天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并认真填写岗位设备巡回检查表。4.1.1.3操作工严格按照岗位作业指导书操作设备,加强日常维护保养,认真填写设备运行记录表及岗位设备巡回检查表。4.1.2生产部对生产设施的管理与监督4.1.2.1日常检查:生产部巡检人员每天对生产设施进行认真巡检,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并认真填写岗位设备巡回检查表。4.1.2.2对主要生产设施的检查:生产部巡检人员每周一次对主要生产设施进行重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产设施的压力、温度、声音、振动、油压、油温、油位、电流、电压及轴承润滑点、防腐保温、主要泄漏点等,如发现问题,同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一同会诊处理。4.1.3生产设施隐患的处理4.1.3.1各部门领导根据查出的生产设施隐患,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详细说明存在的问题,整改意见及期限。4.1.3.2生产设施使用部门在接到隐患整改通知单后,不及时整改或组织不力逾期不完成的或整改不彻底者,按未整改对待,除加倍经济处罚外,还要拿出处理意见,并纳入年终考核。4.2.生产设施安全检维修管理4.2.1维修前的准备4.2.1.1设备维修作业开始前应办理《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4.2.1.2根据设备维修项目的要求,检修部门应制定设备检修方案,落实维修人员、维修组织、安全措施。4.2.1.3设备维修如需高处作业、动火、动土、断路、吊装等,按相关规定办理相应的安全作业证。4.2.2维修前的安全教育内容4.2.2.1维修作业必须遵守的有关检修安全规章。4.2.2.2维修作业现场和检修过程中可能存在或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4.2.2.3维修作业中身体防护用品和用具的正确佩戴和使用。4.2.2.4维修作业项目、任务、维修方案和维修安全措施。4.2.3维修前的安全检查和措施4.2.3.1安全检查和措施应详细填写在《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上。4.2.3.2应对检修作业使用的脚手架、手持电动工具、扳手、管钳、锤子等各种工具进行检查,凡不符合作业安全要求的器具不得使用。4.2.3.3转动设备维修前应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切断需检修设备上的电器电源,并经启动复查确认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合闸”的安全标志,并加锁。4.2.3.4对维修中使用的气体防护器材、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器材应经专人检查,保证完好可靠并合理放置。4.2.3.5对维修中使用的移动式电气工具,应配有漏电保护装置。4.2.3.6对有腐蚀性介质的检修场所应备有冲洗水源。4.2.3.7应将检修现场的易燃易爆品、障碍物、油污、冰雪积水、废弃物等影响检修安全的杂物清理干净。4.2.3.8应检查、清理检修现场的消防通道、行车通道,保障畅通无阻。4.2.3.9需夜间检修的作业场所,应设有足够亮度的照明装置。4.2.4检修作业中的安全要求4.2.4.1参加检修人员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4.2.4.2检修作业的各工种应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并严格执行本公司《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中各种设备检修安全注意事项。4.2.4.3严禁涂改、转借《设备检维修安全作业证》,变更作业内容,扩大作业范围或转移作业地点。4.2.4.4在生产和储存化学危险品的场所进行设备检修时,检修项目负责人应及时与当班班长联系沟通,防止异常情况发生。4.2.4.5对《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审批手续不全,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的,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4.2.5检修结束后的安全要求4.2.5.1检修项目负责人应会同有关检修人员检查检修项目是否有遗漏,工器具和材料等是否遗漏在设备内。4.2.5.2因检修需要而转移的盖板、扶手、栏杆、防护罩等安全防护设施应恢复正常。4.2.5.3检修所用的工器具应搬走,脚手架、临时电源、临时照明设备应及时拆除。4.2.5.4设备检修负责人应会同设备所在部门,对检修的设备进行单机和联动试车、验收、交接。4.2.6《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的管理使用1.检维修风险分析记录;2.检维修方案;3.工艺、设备设施交付检维修手续;4.检维修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5.相应作业许可证及安全控制措施;6.对检维修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的记录;7.检维修交付生产手续等。 7作业安全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作业活动的安全管理,规范作业行为,预防控制作业风险,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公司内各部门3、引用文件《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福建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4 、定义   本程序采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中的定义。5、职责5.1.1分管副总负责一级动火作业许可证的审批。5.1.2安全部门负责二级动火作业及其他作业许可证的审批;负责危险性作业活动安全措施的审核;负责对危险性作业的安全监督检查。5.1.3作业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性作业及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措施;负责危险性作业及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5.1.4作业施工单位负责提出并落实危险性作业及直接作业环节安全措施。6 、管理内容及要求6.1、作业证6.1.1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盲板抽堵作业、设备检修作业及断路作业等九大作业必须执行作业许可证制度,未经许可,禁止作业。6.1.2作业许可证实施分级管理,作业许可证的审批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程序签字、审批。6.1.2.1   分管经理负责一级动作业许可证的审批。6.1.2.2   安全部门负责二级动火作业及其它作业许可证的审批。6.1.3  作业许可证的内容主要包括作业内容、作业地点、作业时间、安全措施、危害辨识、作业现场负责人意见、作业组织部门负责人意见及作业许可证审批意见等,作业许可证的格式见附表。6.1.4  作业许可证由作业施工单位或作业科室组织填写,填写内容要真实;危害辨识要全面;安全措施的制定要有针对性,能有效预防、控制作业危害。6.1.5一张许可证限用一次。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变动,必须重新办作业许可证。6.1.6  作业活动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持许可证向签发科室办理作业结束手续,签发科室需在许可证上签注“作废”并在存根上注明工作结束时间。6.1.7  作业许可证一式二份,施工单位、组织部门、安全部门各留一份。6.2 、警示标志6.2.1安全科负责按有关法规规定,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警示标志和告知牌;负责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负责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告知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6.2.2作业单位或作业组织科室负责在在检维修、施工、吊装、动火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6.2.3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具体按《警示标志设置管理办法》规定执行。6.3 、直接作业环节6.3.1直接作来环节作来前,作业组织科室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破土作业、施工作业、高温作业等直接作业环节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要有针对性,要能有效预防、控制作业风险;按规定程序办理作业许可证。风险控制措施必须报安全科审核。6.3.2根据风险情况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作业现场应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具),配备监护人员或指挥人员,指导、监督作业人员按规定合理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具),规范现场安全作业行为。6.3.3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要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具体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程序》相关规定执行。6.3.4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必须符合法规要求,具体按《危险化学品装卸运输管理办法》规定执行。6.4、文明施工、文明作业6.4.1  施工作业必须符合有关法规、标准要求,实现文明施工。6.4.2  作业区域的物品实行定置定位管理,设备、工机具、辅助设施的布置、生产物料的堆放,都应保证人员足够安全活动空间。6.4.3  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醒目,符合有关标准要求。6.4.4  作业结束后,作业环境得到有效恢复,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有效的处置。6.5、安全设施。作业过程中,任何人无权擅自拆除、改动安全设施、安全装置,若特殊情况确需改动时,要经公司安全部门和领导审批,并在及时恢复 8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预防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确保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管理。  2.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3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2.4本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无。  3、职责  3.1主要负责人对本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全面负责。  3.2安全主任负责为易得职业病岗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做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员工佩戴劳保用品的情况。  3.3各班组负责人每日巡查员工佩戴劳保用品的情况。负责作业场所职负责职业卫生隐患检查及治理。  3.4公司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职业病检查,并建立相关的健康监护档案。  4、工作程序及要求  4.1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及现场管理  4.1.1.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4.1.2.员工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职业病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工伤保险的缴纳由公司负责。  4.1.3.定期组织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宣传教育由安全主任负责。  4.1.4.员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治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4.1.5.公司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要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用。   4.1.6.每年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测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4.1.7.不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4.1.8.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部门提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工作场所及职工健康的影响做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其防护设施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1.8.公司生产流程、生产布局必须合理,应确保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与生活区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使从业人员尽可能减少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4.1.9.在尽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确定责任人和检查周期,定期检查、维护、并记录,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4.1.10.安全主任应根据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防治计划或实施方案,要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目标、方法、资金、时间表等,对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要定期检查,确保职业危害的防治与控制效果。  4.1.11.公司发现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部门报告,确诊的,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人事部门报告。  4.2职业健康检查的管理  4.2.1.公司负责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者从事禁忌的工作。  4.2.2.公司对职业健康检查中查出的职业病禁忌症以及疑似职业病者,应根据职防机构提出的处理意见,安排其调离原有害作业岗位、治疗、诊断等,并进行观察。发现存在法定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危险因素,应及时、如实向当地安监管理部门申报、接受其监督。  4.2.3.公司按规定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国家规定的保存期限妥善保存,生产部对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应及时组织救治或医学观察,并记入个人健康监护档案。  4.2.4.体检中若发现群体反应,并与接触有毒有害因素有关时,公司应及时组织对生产作业场所进行调查,并会同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防治措施。  4.2.5.所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均需如实记入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并由公司自体检结束之日起一个月内,反馈给体检者本人。  4.2.6.应严格执行女工劳动保护法规条例,及时安排女工健康体检。安排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和照顾女工生理特点,不得安排女工从事特别繁重或有害妇女生理机能的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婴儿一周岁内)女工从事对本人、胎儿或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生育期女工从事有可能引起不孕症或妇女生殖机能障碍的有毒作业。  4.3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   4.3.1安全主任每年至少应组织一次全体员工安全培训,必须培训职业病防治的法规、预防措施等知识。  4.3.2.生产岗位管理和作业人员必须掌握并能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掌握生产现场中毒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相应的演练活动。  4.3.3.危险化学品使用与贮存岗位、生产性粉尘、噪音等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员工必须接受上岗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规教育、岗位劳动保护知识教育及防护用具使用方法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化学性因素  (1)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常见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铅、汞等金属类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2)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如矽尘、滑石尘、电焊烟尘、石棉尘、聚氯乙烯粉尘、玻璃纤维尘,腈纶纤维尘等。  2.物理性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高温,如热油泵房、催化剂生产的焙烧岗位、加氢催化剂反应器内操作、夏天进人油罐车或油槽车内作业等;低温,如石蜡成型的冷库。  (2)噪声如来自机械力(固体或液体表面的振动),气体湍流,电动力及磁动力等。如催化“三机”室、加热炉、高压蒸汽放空、泵、球磨机、粉碎机、机械传送带、电气设备等。  (3)振动如循环压缩机转动;使用风动工具,如锻锤、风锤;电锯、捣固机;研磨作业的砂轮机、铣床、镟床;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火车等。  (4)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表,如料位计的Y射线等。  (5)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热处理时的高频电磁场,电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时产生的紫外线,加热金属、玻璃时产生的红外线等。  3.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如引起皮革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炭疽的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炎的是由蟀传布的一种森林脑炎病毒等。  4.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h,连续10d、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2)劳动精神过度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氢,高压,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安排不当如超负荷的加班加点,还有检修时的工业探伤工作量往往过大。  (4)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疲劳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  5.卫生条件和技术措施不良的有关因素  (1)生产场所设计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有毒与无毒岗位设在同一工作间;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2)防护措施缺乏、不完善或效果不好如一些包装厂房或操作岗位,往往缺乏防尘、防毒、防噪声等措施,特别是聚丙烯粉料、硅酸铝催化剂等包装时粉尘飞扬。  (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铆工与焊工在同一厂房作业,铆工有耳塞防噪声,但焊工却没有;焊工有防紫外线的面罩,保护眼睛,铆工却没有。  (4)自然环境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长时间头部受照而发生中暑。  (5)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漏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人了氯气;化肥厂的氨气泄漏,同样,也可使处于下风侧的其他工种工人受害。职业危害因素识别记录J112职业危害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名称职业危害来源接触职业危害人数检测日期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台账序号名称设施数量负责人备注1防尘旋风除尘,水幕除尘(锅炉房)   2防毒有毒气体报警器   防毒面具   防化服   3防噪声值班室与工作场所隔离   4 洗眼器   5 淋浴器   6防寒防暑    7安全标志警示标识   注:该表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配套 个体防护用品台帐序号用品名称防护作用备注1工作服灼烫 2口罩粉尘 3风帽灼烫 4纱巾粉尘 5护目镜灼烫 6手套灼烫 7面具防毒害气体 8   9    9危险化学品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理台帐。1目的和范围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保障企业生产安全。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运输、采购、销售、储存等环节。2编制依据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制度。3职责3.1管理部负责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开展演练,并到政府相关部门备案。3.2管理部负责开展企业危险化学品登记普查工作,依据普查情况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负责到有关部门和机构进行登记、备案。3.3管理部负责配合企业内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对厂内员工进行危害告之教育。3.4公司设立24小时报警、咨询电话。3.5各归口管理部门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并相应建立的管理、检查台帐,对相关方进行危害告之,对使用本企业危险化学品的相关方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4控制程序4.1生产和使用4.1.1车间应根据生产需要,规定危险物品的存放时间、地点和最高允许存放量。原料和成品的成份应经化验确认。生产备料性质相抵触的物料不得放在同一区域,必须分隔清楚。4.1.2生产和使用剧毒物品场所及其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剧毒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加强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4.2安全技术措施4.2.1改革工艺技术,并采用安全的生产条件,防止和减少毒物溢散。4.2.2以密闭、隔离、通风操作代替敞开式操作。4.2.3加强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4.3个人防护措施4.3.1配备专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持完好。4.3.2严禁直接接触物品,不准在生产、使用场所饮食。 4.3.3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结束后必须更换工作服、清洗后方可离开作业场所。4.3.4有毒物品场所,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应急解毒药品。4.4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液氯、液氧、乙炔、液化石油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使用时,气瓶内应留有余压,且不低于0.05Mpa,以防止其它物质窜入。4.5盛装腐蚀性物品的容器应认真选择,具有氧化性酸类物品不能与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燃烧物品混装,酸类物品严禁与氰化物相遇。4.6易燃物品的加热禁止使用明火,在高温反应或蒸馏等操作过程中,如必须采用烟道气、有机热载体、电热等加热时,应采取严密隔绝措施。4.7生产、使用危险物品,应根据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和毒害程度,采取必要的排气、通风、泄压、防爆、阻止回火、导除静电、紧急放料和自动报警等措施。4.8输送有毒有害物料,应采取防止泄漏的措施。4.9输送固体氧化剂、易燃固体等,应防止磨擦、撞击。4.10容易发生跑气、跑料的大型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装置,应设有能迅速停止进料,防止跑气、跑料的安全设施,并应具有捕集中和、解毒和打捞流失危险物品的方法,避免事态扩大。4.11凡用于生产的有毒有害气体的蒸汽(水)管道,必须与生活用汽(水)管道分开,用途不同的工作气体(液体)管道不应联通。4.12生产、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粉尘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凡能相互引起化学反应发生新危害的废物不要混在一起排放。4.13装卸运输4.13.1托运危险物品必须出示有关证明,向指定的铁路、交通、航运等部门办理手续,托运物品必须与托运单上所列的品名相符,托运未列入国家品名表内的危险物品,应附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技术鉴定书。4.13.2危险物品的装卸运输人员,应按装运危险物品的性质,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装卸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摔拖、重压和磨擦,不得损毁包装容器,并注意标志,堆放稳妥。4.13.3危险物品装卸前,应对车搬运工具进行必要的通风和清洗,不得留有残渣,对装有剧毒物品的车,卸后必须洗刷干净。4.13.4装运爆炸、剧毒、放射性、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等物品,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操作过程中注意下列事项:禁止用电瓶车、翻斗车、铲车、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运输强氧化剂、 爆炸品及用铁桶包装的一级易燃液体时,没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不得用铁底板车及汽车挂车;禁止用叉车、铲车、翻斗车搬运易燃、易爆液化气体等危险物品;温度较高地区装运液化气体和易燃液体等危险物品,要有防晒设施;放射性物品应用专用运输搬运车和抬架搬运,装卸机械应按规定负荷降低25%;遇水燃烧物品及有毒害物品,禁止用小型机帆船、小木船和水泥船承运。4.13.5运输爆炸、剧毒和放射性物品,应指派专人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少于2人。4.13.6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保持安全车速保持车距,严禁超车,超速和强行会车。运输危险物品的行车路线,必须事先经当地公安交通部门批准,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运输,不可在繁华街道行驶和停留。4.13.7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危险物品”标志。4.13.8运输散装固体危险物品,应根据性质,采取防火、防爆、防水、防粉尘飞扬和遮阳等措施。4.14报废处理4.14.1剧毒物品用后的包装箱、纸袋、瓶、桶等必须严加管理,物资部门要统一回收,登记造册,专人负责管理,进行下列处理:1)铁制包装容器不经彻底洗刷干净,不得改作它用;2)包装容器必须由有资质的专业回收公司回收处理。4.14.2化学危险物品和放射性物质等废弃物的报废处理,必须预先提出申请,制订周密的安全保障措施,并经当地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处理。4.14.3凡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带有危险物品,必须先清洗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4.14.4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危险物品废渣等,必须加强管理,不得随同一般垃圾运出。5相关制度《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制度》。6相关记录6.1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表。 6.2各归口部门管危险化学品档案企业应对所有危险化学品,包括产品、原料和中间产品进行普查,建立危险化学品档案。化学品普查表危险化学品档案化学品分类化验室化学试剂分类清单。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标签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危险化学品登记危害告知储存和运输企业应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安全管理制度。10事故与应急 应急指挥与救援系统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即厂级、车间级管理。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队伍各级指挥系统和救援队伍职责应急救援设施1.1.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按照规定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消防设施及器材;2.建立应急救援器材、消防设施及器材台账;3.应急救援器材、消防设施及器材保持完好,方便易取;4.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符合规定,保持畅通。应急救援器材台账消防设施、器材台账应急救援器材、消防设施及器材检查维护记录2.建立应急通讯网络,保证应急通讯网络的畅通1.设置固定报警电话;2.明确应急救援指挥和救援人员电话;3.明确外部救援单位联络电话;4.报警电话24小时畅通。3.为有毒有害岗位配备救援器材柜,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并记录,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1.有毒有害岗位配备救援器材专柜,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2.防护救护器材应处于完好状态;3.建立防护救护器材管理台账和维护保养记录。防护救护器材管理台账;防护救护器材检查维护记录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 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定期演练,评价演练效果,评价应急救援预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形成记录。定期评审应急救援预案,尤其在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发生后。将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通报当地应急协作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1.组织应急救援预案培训;2.综合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3.演练后及时进行演练效果评价,并对应急预案评审。文件:1.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记录;2.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3.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评价报告4.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规定;5.应急救援预案评审记录。6.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回执;抢险与救护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企业负责人直接指挥,积极组织抢救,妥善处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技术、设备、动力、生产、消防、保卫等部门应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警戒工作,保护事故现场。发生有害物大量外泄事故或火灾爆炸事故应设警戒线。抢救人员应佩戴好相应的防护器具,对伤亡人员及时进行抢救处理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2.企业负责人直接指挥抢救,妥善处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相关部门协助现场抢救和警戒工作,保护事故现场。4.发生有害物大量泄漏事故或火灾爆炸事故时,及时设置警戒线5.抢救人员应熟练使用相关防护器具;6.抢救人员应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并经过急救技能培训事故台账和调查报告事故报告明确事故报告程序。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除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外,应按规定和程序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及有关部门。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企业在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时,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补报。事故调查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积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的事故调查,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委托企业负责组织调查的,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组织调查,按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落实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整改和预防措施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2)培训教育措施;(3)管理措施。建立事故档案和事故管理台账。11检查与自评 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保证安全标准化有效实施。1安全检查1.安全检查计划;2.各种安全检查表;2安全检查形式与内容根据安全检查计划,开展综合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日常检查和节假日检查;各种安全检查均应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建立安全检查台账,并与责任制挂钩。企业安全检查形式和内容应满足:(1)综合性检查应由相应级别的负责人负责组织,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各专业共同参与的全面安全检查。厂级综合性安全检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车间级综合性安全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2)专业检查分别由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主要是对锅炉、压力容器、危险物品、电气装置、机械设备、构建筑物、安全装置、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监测仪器等进行专业检查。专业检查每半年不少于1次;(3)季节性检查由。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系统相关人员进行,是根据当地各季节特点对防火防爆、防雨防汛、防雷电、防暑降温、防风及防冻保暖工作等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4)日常检查分岗位操作人员巡回检查和管理人员日常检查。岗位操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应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进行日常检查;(5)节假日检查主要是对节假日前安全、保卫、消防、生产物资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的检查。1.安全检查台账;2.检查考核记录。3整改对安全检查所查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间、责任人,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保存相应记录。检查问题整改记录企业各种检查的主管部门应对各级组织和人员检查出的问题和整改情况定期进行检查。1.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时进行整改;2.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3.保存检查、整改和验证等相关记录。4.各种检查的主管部门对各级组织检查出的问题和整改情况定期检查。4自评企业应每年至少1次对安全标准化运行进行自评,提出进一步完善安全标准化的计划和措施。1.明确自评时间;2.制定自评计划;3.编制自评检查表;4.建立自评组织;5.每年至少1次进行安全标准化自评;6.编制自评报告;7.提出进一步完善的计划和措施;8.对自评有关资料存档管理。 12本地区的要求主体责任落实1.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河南省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南》编制本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积极落实1.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实施标准和完成时间表;2.应包含《指南》中要求的适合本企业的各项工作安排,做到切实可行;3.实施方案备案情况;4.实施方案落实情况。2.企业应将实施方案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河南省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意见》(豫政〔2010〕29号)等系列文件精神,提升我省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在全省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全省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较大责任事故得到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一五期间年平均数下降10%,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100%;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达到三级以上;企业基本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企业自动化控制改造、安全设施设计改造、危险点监控系统、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场所介质泄漏报警仪表安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安装、危险化学品充装环节使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改造全面完成。二、方法步骤1.宣传教育(4月20日-4月30日)广泛开展系列文件宣传教育。要求企业将系列文件和《安全河南创建纲要(2010—2020年)》、《河南省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南》(附件1,以下简称指南)等相关材料发放到企业每一个职工。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电视、竞赛、问卷等各种方式,开展各项培训和宣传教育,层层发动深入宣传,使系列文件能够全面宣传并贯彻到每一个基层班组和每一个职工。安全监管部门应在检查中采取考试、问卷等形式,检查其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2.方案编制(5月1日-6月30日)企业应组织各职能部门、生产车间等共同组成编写小组,按照指南要求编制本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方案。方案中各项任务都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实施标准和完成时间表,并包括以下内容的工作安排:(1)系列文件的宣传教育;(2)落实主体责任的组织机构及其人员配备;(3)工作中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4)阶段性工作的任务、目标、时间、责任人;(5)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目录、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各项岗位责任制的目录和落实措施;(6)参照管理体系认证中各项安全工作程序文件的制定要求;(7)本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计划; (8)企业内部每一个的危险点的确定、隐患排查和专家检查计划;(9)自动化控制改造、安全设施设计改造、危险点监控系统、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场所介质泄漏报警仪表安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安装、危险化学品充装环节使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等基础工作的工作计划;(10)按照省局《关于规范河南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基本条件的意见》(豫安监管危化〔2009〕162号)要求,人员素质对照检查和提升计划;(1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危险化学品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以及相关的检查纠正计划。方案完成后,企业应将方案的正式稿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经备案后开始实施。3.方案实施(7月1日-10月30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和帮助企业按照已经备案的方案进行实施,在实施中落实方案制定的各项任务。企业可以在方案实施基本完成以后进入一个试运行阶段。在试运行中查找不足和漏洞,总结经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方案并全面落实。4.持续改进提高(11月1日-12月31日)企业可以采取自查、互查等方式,对于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交流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对企业完成情况进行抽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省辖市安全监管局应于2012年1月10日前将辖区内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情况总结上报省局监管三处。三、工作要求1.市县两级安全监管人员应采取定点联系的方式,分工联系到每一个企业,深入企业及基层班组和员工,及时了解在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中的问题,帮助和扶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企业在方案编制过程中要注意征求本行业专家和其他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3.方案编制应该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安全河南创建纲要(2010—2020年)》结合起来。4.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在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安全监督检查中,都要以这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方案的实施和运行作为重要的检查内容(附件2《河南省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监察表》)。5.企业主体责任得到落实的标志,是企业按照方案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能够有效地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企业应以编制和实施方案为契机,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程序文件企业应建立相关的程序体系,编制程序文件,程序文件包括:(1)描述程序文件的基本内容。(2)目的:说明程序所控制的活动及控制目地。(3)适用范围:程序所涉及的有关部门和活动。(4)职责:规定负责实施该项程序的部门或人员及其责任和权限。(5)工作程序:按活动的逻辑顺序写出开展该项活动的各个细节;规定应做的事情;明确每一活动的实施者;规定活动的时间;说明在何处实施;规定具体实施办法;如何进行控制;应保留的记录;例外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等。 1明确的责任人、实施标准和完成时间表;2.《指南》中要求的适合本企业的各项工作安排,做到切实可行;3.实施方案备案情况;4.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聘请专家按《关于印发<河南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专家安全检查制度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建立专家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和检查台账聘请专家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安全检查记录台帐先进适用新装备安装改造根据《关于做好危险化学品先进适用新装备安装改造工作的通知》(豫安监管办〔2011〕51号)要求,安装、改造先进适用新装备安全检测检验按照《关于开展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安全检测检验工作的通知》(豫安监管办〔2011〕153号)要求,依法接受对本企业的检测检验工作检验报告化工园区关于济源市啊打科化工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硫酸提纯项目入驻园区的证明贯彻本省年度重点工作情况根据本省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安排,认真贯彻执行,依法自觉接受安全监管。1.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及安全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2.依法接受安全监管部门的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源市啊打科化工材料有限公司整改情况回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