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43613
大小:1.73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6-10
《第二章 生活心理 钟 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学会调适——生活心理面临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特别是满怀憧憬的大学新生面临全新的大学环境,开始全新的生活与学习,将会遇到更多的困扰,产生心理不适感,甚至适应障碍,这就是大学生适应(collegeadjustoradaptation)。国内外研究显示,大学生适应分为学习适应、独立生活适应、社交适应以及归属感四个方面。近年来,大学生适应已经逐渐受到了高度重视。第一节大学生活适应一、适应的含义(一)适应的定义适应(adjustoradaptation)源于“生物适应”(adaptationinbiology)的概念,即改变有机体的构造或功能以促进其种族的生存。达尔文认为,生物演化以适者生存、
2、物竟天择为原则。人类有效适应环境,并不单指生物性适应,更强调的是社会性适应。国内学者认为心理学范畴的适应概念应包括生理适应、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生理适应如感官对声、光、味等刺激物的适应;心理适应通常是指遭受挫折后借助心理防御机制来使人减轻压力、恢复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这是一种狭义的适应概念;社会适应是指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包括为了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和努力改变环境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目前解释适应比较权威的定义来自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即:“适应是源于生物学的一个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这一定义
3、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明适应的性质与特点:第一,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没有环境的变化就无所谓适应或不适应。适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适应能力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第二,心理适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这是用平衡论对心理适应本质所做的解释,但从个体发展全程来看,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是经常的、绝对的,因此适应的直接目标是建立平衡,其根本目标是主体自身的发展。第三,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是同化与顺应的平衡。同化是指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顺应则是指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同化和顺应都是对环境做出反映和对自身(认知和行为)
4、进行调节的过程。心理适应实际上是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应对技巧对适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6概括来说心理适应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的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适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适应包含自我改变与环境改变,是双向的或多向的,而且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良好的适应促进心理健康,失败的适应则会导致心理不健康或不良的人格。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最基本的标志,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二)适应的分类适应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适应的对象可以将其分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对社会
5、环境的适应;根据适应的基础可以分为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根据适应的程度分为浅层适应和深层适应;根据适应过程是否有意识参与可以分为有意识适应和无意识适应;根据适应过程中态度的积极或消极又分为主动适应和被动适应。根据适应表现方式可将其分为内部适应和外部适应;根据适应的内涵分为狭义适应和广义适应;根据适应的效果分为消极适应和积极适应。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从个体发展角度来看,个体在适应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态度,这极大影响了在现实中适应环境的行为方式,或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或改变环境适应自身发展。根据适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适应大体可分为消极适应和积极适应两类。1、消极适应。消极适应即个体改变自己
6、的行为或态度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这是一种基本的、比较被动的人与环境的消极互动过程。2、积极适应。积极适应是个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不相适应的行为,并尽最大可能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发展的需要,这是一种比较高级、主动的适应方式。发展是人对环境的积极适应,是我们所提倡的适应。请分析下列情况属于何种适应?A.冰雪声音甜美,普通话准确,希望能在学校的广播站施展才华,但她报名面试三次均以失败而告终。她感到悲哀和失望,情绪低落,发誓再也不参加任何社团的面试和活动了。B.御翔来自偏僻的贫困乡村,但他克服自卑心态,不与别人比经济,勤奋好学,自强不息,成绩优异,还担任了学生会干
7、部,毕业后很快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消极适应和积极适应的目的都是使个体与环境达到一种暂时的平衡,因此两者不可分割。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生存与发展密不可分,首先要能够生存,才谈得上发展。从个体适应能力形成的过程来看,要先学会生存适应,才能达到发展适应水平。二、大学生适应大学生适应问题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大学生适应的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将有助于大学生及时自我调整,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一)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由于应试教育等原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