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阅读三问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三问

ID:38341671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0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三问_第1页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三问_第2页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三问_第3页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三问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三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初中语文阅读三问所谓语文阅读三问,就是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如何表达。这三问简单重要,方便实用。它能把当今我国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如语文性质,课本文选,班级齐学,思维训练,应试教育等,都连通起来。一、简单重要有经济学家说,几百年来经济学的问题还是老问题,只是解决的方法不同。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亚当斯密的《国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凯恩斯的《货币通论》,还有中国某些人喜欢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几百年来,天才辈出,群星灿烂,都是在寻解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香港的张五常老人,只用简简单单的

2、需求定理,解释经济,阐释世事,出神入化,神乎其技。现在,用上面的经济实例来类比语文学习。从孔子的私塾的有教无类,演化为汉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到坚船利炮送来的全民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或者教育的基本问题依旧是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为谁学习。孔子的因材施教,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礼记》的格物致知,蔡元培的兼容并包,都是对人类学习的基本问题的不懈探求。在这里,把学习限制为母语学习,再缩小为语文学习,直到九年义务教育的七八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九年义务教育的七八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为谁学习。可以用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如何表达这

3、三个问题串联语文的学习。二、方便实用1、用三问,指导教学设计。用三问,依据文章的特性来确定课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设流程等。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是学习文章的第一步。重点在字词句上预测学生情况,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案。文以载道。“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诗词歌赋,童话寓言,戏剧小说,书信通知,议论说明,文章都有其想要表达的东西,或感情,或思想,或态度,或意见,或信息。有的说得直白,有的特意隐晦,有的故弄玄虚,有的弄巧成拙,有的画虎成狗。所以追寻作者想表达什么,是学习的难点。如何表达是

4、语文学习的重点。可以分类为材料详略,结构顺序,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练字造句等。想表达什么决定如何表达,作者的生活和特性演绎表达的个性。2、用三问,指导学生预习。带着三问,快速浏览全文。划出不懂的或关键的字词句,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再通过文前提示,文中注解,文后练习,查字典,翻资料,解决自己不懂的东西。学生的预习的这过程,在三问的指导下,既目标明确,又方法清楚。既培养了提问的能力,也培养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培养了主动,习惯,更是一个重要的训练的过程,也为全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做一定的准备。这过程是很

5、重要的过程。一般放在课下完成,万一不行,课堂上也要给足专门的时间。3、用三问,指导课堂学习。课堂上一般就是解决这三问。一堂课,甚至学生课前课后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时间都是有限的,一篇文章可以学习的很多,一定要突出重点,对其余的可以,甚至必须略学或点到为止或舍弃。世上好东西多着呢,选择了一种生活就意味着放弃另一种生活。课堂上依据三问,按照预定的设计进行课堂学习。预定不是万能,即使是你熟悉的学生,很多你都可能考虑不周全。况且课堂学习,情况瞬息万变。不要刻意追求课堂的生成,追捧教学的机智。要抓住重点,勇于取舍。不硬追求任何问题都要学生

6、想明白,说清楚。有的就可由老师直接讲解。三、工具优先初中语文学习目的是什么?理解别人,表达自己。“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具性的提出和完善是语文教育的进步和成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高考竞争,语文教学形成了死气沉沉的程序化,如千篇一律的字词解释,作家背景,段落层次,中心思想,修辞方法,写作特点,感悟反思,系统的语法知识等。这只抓住了语文工具的形,却不知语文工具性的魂。形是文章写了什么,魂是作者想表达什么。语文三问,把这形和魂有

7、机统一。不是语文的工具性有问题,而是学习语文的工具性时方法出了问题。四、班级学习现在的大中国是采用固定的班级授课制,普通为五十人左右为正常,大到一百人是重点学校,小到几人是偏远山区。以班级五十人为基础,由于是义务教育,中途不准淘汰。但学生的天资,特质,态度,方法,勤奋,家庭等诸多的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别,经过几年的学习,差别非常大。能成橄榄球形的是非常理想的。以120分的语文试卷为例,有的100多分,有的不及格。老师一般以中间的学生为参照,兼顾优秀和学差。这三问正好可以把全班学生都串起来,都可以去思考,去学习。既能使学有余

8、力的学生精益求精,又可使有心无力的学生学有所得。平常课堂有两个极端,一是,想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文学家。一是,字词句修辞,不见森林。满堂灌,知识容器。满堂问,问题碎化,不见本质。讨论化,热闹无序。三问法,修正以上几种方法的不足,融合他们的优点。使课堂专业化,流程化,高效化。由过去把我对教材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