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40759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0
《板材的误导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板材的误导篇很多家具销售人员说的”实木颗粒板“,其实就是板式家具使用的材料,根本不是什么“新型环保材料”,给这中密度板、刨花板两种板材起了新名字,误导消费者。常见的称呼是称中密度板为微粒板,称刨花板为颗粒板,还在前面加上“实木”二字用来迷惑消费者。(点击:1157)☆美蝶2008-09-0622:31:04发表于搜狐焦点家居-装修总论坛-成都装修集采论坛刨花板,密度板,实木颗粒板的差别板材的一些基本知识,很适合想要买家具和装修的朋友木质家具按照材料组成分为实木家具和板式家具两种,其中板式家具是指以人造板为主要基材、以板件为基本结构的拆装组合式家具,因其可塑性强、价格较低等
2、优势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现如今,只要您随便走进哪一家家具商场逛一圈下来,准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人造板材种类越来越多,名称越来越多,想要把它们都弄明白了真是不容易。想要挑选一套称心如意的家具就更难了。 对于消费者来说,刨花板、纤维板、细木工板等人造板的名称都很熟悉。但是,它们究竟都是什么东西呢?目前来家具市场挑选家具的消费者大多对这几种板材有一些了解,但是不够准确。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销售人员的误导和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对各种板材的认识走进误区。 误区一:刨花板比密度板更环保 目前市场上板式家具的板材以刨花板和中密度板居多,由于两种板材都是由林木加工粉碎后掺入
3、胶粘剂制成的,而胶的多少决定了其化学成分的多少,也就是其环保程度。记者了解到大多数消费者十分关注这两种板材哪一种更环保。因此,许多销售人员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时往往会误导消费者。采访中,一位家具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时对记者说:"我们的板材全部是东北的实木刨花板,你看,这颗粒多大,用的胶就少,和那些用胶水粘的密度板能一样吗?比他们的密度板环保多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中国家具协会的专家告诉记者:"合格的,也就是达到国家标准的密度板和刨花板的环保程度是一样的,不存在哪一种更环保的说法。"平时所谓的密度板多指中密度板,也叫中密度纤维板。是利用木材或植物纤维经机械分离和化学处理,掺入胶
4、粘剂和防水剂,再经铺装、成型和高温、高压压制成的一种人造板材,其密度比较均匀,力学性能接近木材,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人造板材。刨花板和密度板的区别是:刨花板的原材料不是被完全粉碎成纤维,而是粉碎成颗粒状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刨花,然后再加入胶压合而成;而密度板则是将木质原材料完全粉碎成纤维状再加入胶压合而成。刨花板的密度和中密度纤维板比较接近,但由于刨花板是由刨花材料加入胶粘剂压合而成,所以其密度不均匀,中间低,两头高,因此其握钉力低于中密度纤维板。而且中密度板的表面比较细腻,平整度较刨花板高。但是,刨花板相对于中密度板来说在吸湿防潮方面更好,而且价钱相对较低。因此,可以
5、说合格的中密度板和刨花板只是在功能上各有所长,并没有哪一个更环保之说。 误区二:实木颗粒板是"新型环保产品" 由于一直以来应用未达到国家标准的中密度板、刨花板制成的板式家具造成了众多室内污染案例,导致这两种板材名声都不太好,因此,许多销售人员给这两种板材起了新名字,误导消费者。最常见的称呼是称中密度板为微粒板,称刨花板为颗粒板。还有些销售人员会把它们的前面加上"实木"二字,以表示其为"天然、环保"产品。在北京市附近的香河家具城一位销售人员就告诉记者:"我们用的是我们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天然实木颗粒板,绝对环保。"当消费者仔细追问实木颗粒板与实木的区别时,销售人员含糊其词
6、,死不承认它们的真实身份:"实木颗粒板就是实木的颗粒压制的啊,与实木肯定是有区别,板式家具呗!但是,您看这价钱,一样环保的东西,实木家具能这么便宜吗?"如果消费者一路逛下来,碰到个七八家销售人员都这么说,能不晕嘛! 误区三:细木工板是实木板 细木工板又称为大芯板,将原木切割成条,拼接成芯,外贴面材加工而成。因为主要材料都是实木的,所以很多销售人员都会介绍说是环保板材,事实上大芯板一样是含有胶粘剂的人造板材。 误区四:三聚氢氨板就是中密度板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销售人员在介绍自己的产品时都会告诉你他们用的是三聚氢氨板,当记者进一步询问三聚氢氨板是什么板材时被告知:
7、"三聚氢氨板就是中密度板。"而消费者在销售人员的误导下,也普遍认为三聚氢氨板就是中密度板,反之,中密度板就是三聚氢氨板。事实上这种板材就是把印有色彩或仿木纹的纸,在三聚氰胺透明树脂中浸泡之后,贴于基材表面热压成形。三聚氰氨树脂固化后使贴面具有较好的耐磨、耐划等物理性能,并且有一定的耐明火性能。用这种材料做贴面的板材都叫三聚氢氨板,而基材就各不相同了,中密度板、刨花板等都可以做成三聚氢氨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