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学生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ID:38338888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0

如何提高学生操作活动的有效性_第1页
如何提高学生操作活动的有效性_第2页
如何提高学生操作活动的有效性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学生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之以“动”取“效”作者:[摘要]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其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本文则从动手操作之内容选择、时机把握、问题导向、评价机制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操作,达到以“动”取“效”的目的。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操作适时恰当以“动”取“效”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早期儿童是在动作中思

2、考的,小学生的思维呈现出“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特点。《小学数学新课标》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老师分发学具,抛出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全班学生兴致勃勃

3、分组操作。没过多久,老师便请学生停止并汇报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的阵势刚刚摆好,老师一声令下,便草草收兵。这种形式上的操作,表面看似乎很热闹,但没有让每个学生真正从操作中有所收获,这种虚设的“伪操作”剥夺了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缺乏有效性。如何以“动”取“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  动手操作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能设计有结构、易操作的直观材料来反映数学实质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

4、适合动手操作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操作学习。在没有任何价值的情况下,操作活动充其量只能算做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休闲”和“消遣”。从操作的难度上讲,要注意选择适合相应年级学生,能被学生所接受的。从操作的内容上讲,要注意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即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操作既不能由老师包办,也不能一味地全部推给学生,应重视操作的目的和难易程度,来选取操作的对象。难度大、精确度高的应由老师来做;稍难一点的,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做;比较简单的应放手让学生去做。  比如在教完《米和厘米的认识》后

5、,我安排了一个测量活动,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小小体检表”,要求每人量出自己的身高、头围、胸围、臂长等。活动前,我先向学生示范了每个部位的正确量法,量头围、胸围、臂长并不难,学生间只要互相合作就能完成。只是学生的身高都已超过一米,量起来很困难。我帮学生在墙壁上画好刻度,让学生站过来背靠着墙壁,量出身高。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方法,还主动帮其他学生测量。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测量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何乐而不为?  二、正确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在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中,只有把握恰当

6、的时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具操作成为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1、在建立某些起始概念时组织实践操作。如第一次建立面积、面积单位等概念时,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区别某些易混、易错的数学知识时组织实践操作。如比多比少的应用题,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狭隘,容易出现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不良定势。教学中,让学生用学具充分地摆一摆,就可以很容易地突破这个学习难点。3、在推导抽象公式和法则时组织实践操作。如:教学“三角

7、形三边关系”时,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疑问:“给你任意长短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测,有的学生说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说不可以,有的说有时候可以有时候不可以。此时紧抓这一有利时机,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标有长度的线段,围一围,算一算,填一填统计表,再观察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同学们学得很主动,在交流信息时,甚至可以得出判断三条线段是否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快捷方式。三、明确提出恰当的研究问题   有关研究表明,只有情境而无问题的活动是没有明确目的的活动,问题可

8、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它必须具体而富有启发性。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动手探究,进而使操作学习达到最优化。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在画好的图中量一量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个结论,这样的操作就是走形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达到操作的目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4人为一组讨论:“你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这简短而带有挑战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