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26348
大小:526.31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6-10
《阴阳五行经络总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孙曌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针灸学经络腧穴部分阴阳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心—火、肺—金、脾—土、肝—木、肾—水肝主疏泄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3.调畅情志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心主血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1.面色红润2.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3.脉象和缓而有力4.胸
2、部感觉舒畅藏神神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脾主运化(1)运化食物(2)运化水液喜燥恶湿生理:脾体干燥有利于脾气升运。肺主气司呼吸一、全身气机调节二、气的生成(宗气)肺主宣发肃降浊气向上向外呼出体外、津液向上输布自然界清气、津液向下输布肾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肾主水:指肾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的功能。《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主纳气: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八纲辨证与补泻原则阳证表证—浅刺。热证—浅刺疾出,或刺出血。实证—泻法,多针,少灸。阴证里证—深刺。寒证—留针,多
3、灸。虚证—补法,多灸。八纲辨证与补泻原则不盛不虚—平补平泻。瘀滞不通—泻法,刺络出血。陷下之证—灸法,补法。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的定义。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分布及作用特点,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3、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特点、作用及意义。一、经络总论1、经络的含义: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沟通表里,运行气血的通路。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2、经络
4、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1)十二经脉:⑴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⑵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身。⑶特点:十二经脉有一定规律的循行路线,其特点是:①分布规律:阳明经在前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太阴经在前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躯干 少阴经在后②循行走向特点(流注):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③内属-定的脏腑: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④有表里络属关系:脏腑之间
5、有表里关系,所属的经脉间也有表里属络关系,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有络脉沟通。⑤十二经逐经相接,形成一个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传注系统。⑥交接部位:阴经与阳经(相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奇经八脉⑴含义:“奇”有“奇特”“奇异”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⑵特点: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②不直属脏腑③无表里关系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⑶作用:①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间,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②对十二
6、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3)十五络: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别出一络及脾之大络的总称4)十二经别:十二经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深入体腔的支脉3、经络的生理功能⑴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⑵ 运行气血,濡养全身⑶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4、经络的病理反应⑴反应病候:内脏有病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⑵传注病邪:正虚邪盛时,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①经脉病变可以传入内脏②内脏病变可累及经络③脏腑之间病变通过经络相互影响5、经络的临床应用⑴诊断方面⑵治疗方面①循经取穴治疗疾病②病在经络、内脏者取皮部③经脉郁滞者取之络④病在经筋者取阿是穴二、腧穴总论1、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
7、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俗称“穴位”。二、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分类。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2.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了解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3.了解腧穴的发展概况、现代研究概况。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腧穴─属经络─属脏腑2、腧穴的分类:腧穴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⑴经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其中:双穴(十二经穴)309穴单穴(任、督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