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

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

ID:38320071

大小:257.87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6-10

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_第1页
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_第2页
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_第3页
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_第4页
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 (试行)无锡市疾病控制中心疾控部2008-5-2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夏秋季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1972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本病,以后北京等十几

2、个省市均有报导。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在我国台湾省引发大量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病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在3个多月里共发生1698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其中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流行特征1、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

3、出。2、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3、易感人群: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一、疫情监测选择哨点医院,开展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监测。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规定开设感染性疾病门诊,做好预检、分诊,及时发现相关病例。二、报告与确认发

4、现手足口病病例时,要按照丙类传染病的管理规定,实行网络直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网络直报疫情的监控,及时发现疫情苗头。同时,密切关注聚集性病例发生。凡是在一周(7天)时间内,一个幼儿园或者一个自然村(居民小区)发现手足口病病例3例及以上,即作为聚集性病例。各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在2小时内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聚集性病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均按2小时级上报。任何单位不得瞒报、谎报、漏报和缓报。各市首起聚集性病例必须经市级专家组进行确认,确认后按上述要求

5、报告。三、流行病学调查对散发病例,医疗机构经治医生应详细询问有关流行病学情况,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后,疫情发生地的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立即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参照丙类传染病要求对报告病例进行核实,按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开展个案调查,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四、疫情处置对不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例实行居家隔离,隔离时间不少于10天,直到退热,口足的溃疡及水泡结痂。市首起聚集性病例和重大疫情必须有省级专家组参与应急处置。幼托(小学)的关闭标准:凡在15天内发现13例手足口病病例或病例数量达到在园学童18%的托幼

6、机构必须关闭,时间为2周。五、实验室检测对聚集性病例和重大爆发疫情及时采集病人的咽拭子、粪便、血清、疱内渗出液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对有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病例尽可能同时采集脑脊液标本。附:采样方法和要求采样液2.1pH7.4~7.6HANK氏平衡盐(含0.5%的牛血清白蛋白)。2.2pH7.4~7.6的Eagle’sMEM培养液(含0.5%的牛血清白蛋白)。咽拭子:用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同时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含3ml采样液的采样管中。手足口病患者疱内渗出液:用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涂擦疱内渗出液,将拭子头浸入含3ml采样液

7、的采样管中。患者粪便:采集5~10g粪便置于15ml空采样管中。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采集好标本后置于15ml空采样管中。心包炎患者的心包积液:采集好标本后置于15ml空采样管中。血清标本:须采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用真空负压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5ml,室温静置30分钟,1500~2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血清于2ml无菌螺口塑料管中。标本应在冷藏的条件下尽快进行送实验室检测,24小时内能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血清可在4℃存放3天、-20℃以下长期保存。标本

8、运送期间应避免反复冻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