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14859
大小:1.59 MB
页数:79页
时间:2019-06-09
《微生物学分类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与控制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师长宏changhong@fmmu.edu.cnhttp://animcen.fmmu.sn.cn/029-84774787(办)第一节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控制实验动物如受到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的污染,其正常状态的平衡将遭致破坏,引起动物发病,从而给动物的生产及实验的正常进行带来严重影响。有的不立即发病,但处于可能发病的污染状态,即机会致病因子的潜在性感染时,如再施加做为附加因素的实验处理,动物可能发病。一.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的原因1.引起实验动物的疾病和死亡传染病是引起实验动物疾病和死亡、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原因,这些病原
2、体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某些烈性传染病如鼠痘、兔出血症、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等的流行,可导致动物大批死亡或质量下降,从而给动物的生产和实验的正常进行带来严重影响。2.干扰实验结果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可不同程度干扰实验结果,从而影响研究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隐性感染常导致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变,使实验得不到应有的结果。或因实验处置,动物抵抗力下降,使隐性感染显性化,导致疾病的发生。掠夺宿主的营养;体外寄生虫对动物的骚扰;对宿主机体产生机械性损伤;对宿主产生毒性作用;对宿主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的影响。实验动物感染寄生虫后,不仅虫体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3、动物机体也对虫产生反应,使动物机体的生理、生化及免疫学指标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3.人兽共患病许多实验动物传染病为人兽共患性疾病,这些传染病可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因而也对饲养和研究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特别是那些在动物呈隐性感染、而对人类呈致死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4.影响生物制品的质量病原微生物污染了细胞培养物、肿瘤移植物或以动物组织和细胞为生产原料的生物制品,不仅干扰实验,而且还可将病原扩散,以至危害人类的健康。如果实验动物是用于生产生物制品的目的,其来源必须摆脱大量的能引发人类潜在人兽共患病的、带有特别病原体的动物群体。
4、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磺胺”事件、50年代法国的“有机锡”事件、60年代德国的“反应停”事件等,均导致大量的人员死亡或残疾。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最著名的克山病研究科学家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实验动物,研究成果没有得到世界同行的认可。我国最有价值的新药——青蒿素,也同样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实验动物而不能进入国际市场,被国外同行抢先注册,失去了独立知识产权。反应停(沙利度胺)最早于1956年在西德上市,主要治疗妊娠呕吐反应,期临床疗效明显,因此迅速流行于欧洲、北美、拉丁美洲的17个国家,到1960年左右,上述国家突然发现许多新生儿的上肢、下肢特别短小,甚至没有臂部和腿部,手脚支接连
5、在身体上,其形状酷似“海豹”部分新生儿还伴有心脏和消化道畸形、多发性神经炎等。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这种“海豹肢畸形”是由于患儿的母亲在妊娠期间服用沙利度胺所引起。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西方动物保护主义运动的影响,实验动物科学已从过去注重于动物的饲养管理和实验操作,愈来愈集中于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质量。实验动物使用总量下降,高质量实验动物使用量增加早在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实验动物在使用量上已经趋于平衡。但是,高质量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呈上升趋势,普通级、清洁级动物逐渐被SPF级取代。目前发达国家使用的大、小鼠等小型实验动物大多为SPF级.2005年在全国基本普
6、及使用清洁级实验大鼠、小鼠。某些重点科研项目用实验动物,达到SPF级水平。1.感染源内源性外源性2.传播途径:实验动物;生物材料;工作人员;宠物;材料和设备3.易感动物二、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的基本要素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主要的烈性传染病常见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三、实验动物常见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弓形虫病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沙门菌病狂犬病猴B病毒感染猴结核病1.重要的人兽共患病鼠痘兔出血症(兔瘟)2.主要的烈性传染病鼠肝炎病毒感染仙台病毒感染鼠肺支原体病嗜肺巴斯德杆菌病小鼠呼肠孤3型病毒感染球虫病犬细小病毒感染犬瘟热3.常见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第二节实验动物的微生物等级
7、不同等级啮齿类、兔、犬和猴等实验动物要求排除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应根据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有关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标准(GB14922.2—2001、GB14922.1—2001)。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国家标准GB14922-1994《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测等级(啮齿类和兔类)》将我国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即一级动物(普通级)、二级动物(清洁动物)、三级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和四级动物(无菌动物)。GB14922.2-200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