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求失衡及其治理

货币供求失衡及其治理

ID:38311407

大小:2.43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6-09

货币供求失衡及其治理_第1页
货币供求失衡及其治理_第2页
货币供求失衡及其治理_第3页
货币供求失衡及其治理_第4页
货币供求失衡及其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货币供求失衡及其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死病与价格行为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1中

2、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曹永华假设某家庭手持现金30万,月收入8600元,月收入的50%用于归还房贷,也就是每月日常开支4300元,还银行贷款4300元,那么这个家庭现在有能力可以贷款20年,现在立即购买100万元的房屋。   如果通货膨胀30%后,家庭收入未改变。我们现在来分析通货膨胀后这个家庭的购房能力。   通货膨胀30%后,由于物价上涨30%,家庭日常开支由原来的4300增加到5600,这样还贷能力就被压缩,由以前的4300降低到3000。    现在这个家庭手持现金30万,还贷能力是月还3000,照样是贷款20年,那么这个家庭现在购买房子的能力是多少

3、呢?    经过计算,这个家庭现在只有购买80万的房子的能力。   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前这个家庭拥有买100万房子的购买力,   经过30%的通货膨胀后,这个家庭的房子购买力只能达到80万,   以原来100万购买力作为基数计算,通货膨胀后这个家庭的房屋购买力下降了20%,即80万的房屋购买力。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曹永华第八章货币供求失衡及其治理货币均衡与非均衡通货膨胀概念通货膨胀治理通货紧缩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曹永华第一节货币均衡与非均衡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经济学中的均衡是由物理学中引入的一个概念,是用于描述市场供求相适应的状态。失衡又称非

4、均衡,是指市场供求不相适应的状态。西方经济学家对这一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论。即瓦尔拉斯均衡与失衡、凯恩斯均衡与失衡、科尔纳均衡与失衡。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曹永华瓦尔拉斯均衡与失衡凯恩斯均衡与失衡瓦尔拉斯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时的市场状态,他认为,均衡是一种市场结清状态,是在所分析的市场上供求完全相等,既不存在滞存,也无短缺,市场运行处于均衡状态,反之就是失衡。凯恩斯则认为,瓦尔拉斯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它代表着传统的经济学均衡概念,不能对现代经济运行给出合乎现实的答案。他认为,在需求约束型经济中,普遍存在的是非自愿失业和非自愿的商品

5、供给过剩,由于愿意提供的供给大于用于交换的需求,所以现实经济运行中的均衡是由有效需求所决定的。即凯恩斯均衡是指由有效需求所决定的非充分就业均衡。而失衡则是指均衡以外的经济运行状态。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曹永华科尔纳均衡与失衡科尔纳则认为,现实经济运行中,瓦尔拉斯均衡并不存在,客观存在的是广义的均衡和正常状态下的均衡。广义的均衡是指短缺和滞存都不超过一定幅度的均衡;正常状态下的均衡是指均衡本身是一种正常状态,改变这种正常状态便是从均衡到失衡的过渡。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曹永华(一)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其含义主要在于经济社会中货币总供给等于货币总需求

6、,即Ms=Md。它意味着货币供应量与实际货币需求量相等,既无超额需求,也无超额供给。货币均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求作用的一种状态,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数量上的完全相等,货币供求完全相等只是一种偶然现象。2.货币均衡是一种动态过程,它并不要求在某一具体时间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完全相等,它允许短期内货币供求间的可接受的不一致状态,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3.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均衡状态。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曹永华(二)货币失衡的原因与表现形成原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绝对货币均衡是

7、不常见的,货币失衡反而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当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不一致时,就会出现货币失衡。表现形式货币失衡有三种情况:货币供给过多(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不足(通货紧缩)及结构性货币失衡。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曹永华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概念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出的可供商品总量,包括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之和。社会总需求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货币购买力的总额相应提出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适应,它是宏观经济的最终平衡,要实现这一平衡,就必须实现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统一均衡。其中货币市

8、场的均衡又处于主导地位,因为现代经济运行总体均衡的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