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证兼谈如何读经

论语新证兼谈如何读经

ID:38304342

大小:987.31 KB

页数:79页

时间:2019-06-08

论语新证兼谈如何读经_第1页
论语新证兼谈如何读经_第2页
论语新证兼谈如何读经_第3页
论语新证兼谈如何读经_第4页
论语新证兼谈如何读经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新证兼谈如何读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論語》新證——兼談如何讀經清華大學廖名春一愚民還是重民?——《泰伯》篇“民可使由之”章辨正二修養論還是治國論?——《為政》篇“道之以政”章發覆三重知還是重行?——《里仁》篇“朝聞道”章反思四隱匿還是矯正?——《子路》篇“父子互隱”章補證經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詞也;所以成詞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必有漸。(戴東原:《與是仲明論學書》)由小學入經學者,其經學可信;由經學入史學者,其史學可信;由經學史學入理學者,其理學可信;以經學史學兼詞章者,其詞章有用;以經學史學兼經濟者,其經濟成就遠大。(張之洞:《書目答問》附二)一愚民還是重民?

2、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泰伯》)鄭玄:民,冥也,其見人道遠。由,從也。言王者設教,務使人從之。若皆知其本末,則愚者或輕而不行。何晏:由,用也。可使用而不可使知者,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朱熹:民可使之由於是理之當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程子曰: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爾。孔子説:老百姓,可以使他們照着我們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們知道那是爲什麽。(楊伯峻《論語譯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郭店楚簡《尊德義》21、22: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強也。“民

3、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與“民可導也,而不可強也”語意非常接近。“民可導也”,從“民可使道之”出;“不可強也”,從“不可使知之”出。承認簡文“民可導也,而不可強也”是對“民可使導之,而不可使知之”的解釋,我們就會發現:“不可使知之”之“知”就是“強”,其意義應該是強迫,而不是所謂知曉、明白。而《論語》“不可使知之”之“知”也應如此。“知”非本字,當為“折”字之借。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大戴禮勸學:楔而舍之,朽木不知。晏子雜篇:夫不出于尊俎之間,而知衝千里之外。知衝即折衝。中庸引詩:既明且哲。釋文:哲,徐本作知。周易晉:失得勿恤。釋文:失,孟、馬

4、、鄭、虞、王肅作矢,虞云:矢,古誓字。禮記表記:信誓旦旦。釋文:誓,本亦作矢。《書·呂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釋文》:折,馬云:智也。《書·呂刑》:哲人惟刑。 王引之曰:哲當讀為折,折之言制也。哲人惟刑,言制民人者惟刑也。折民即制民,折就是制,就是用強力制伏、壓伏。折本義是以斧斷木,引申則有以強力阻止、挫敗、折服、制伏之意。簡文“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強也”當讀作:“民可使導之,而不可使折之。民可導也,而不可強也。”是說老百姓可以讓人引導他們,而不能讓人用暴力去阻止、折服他們;老百姓可以引導,但不能強迫。“導”是引導,“折”是以

5、強力阻止、挫敗、折服、制伏,其義正好相反。由於“強”與“折”義近,故簡文以“強”釋“折”。《論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眾可以讓人引導,而不能用暴力去阻止、挫折。由——迪——啟迪知——折——壓服二修養論還是治國論?《論語·為政》篇第三章: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禮記·緇衣》:夫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遯心。郭店楚竹書《緇衣》簡23至24:子曰:長民者,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懽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免心。上海博物馆藏楚竹書《緇衣》簡13:長民者,教

6、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莅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免心。孔子説:“用政法來誘導他們,使用刑罰來整頓他們,人民只是暫時地免於罪過,却没有廉恥之心。如果用道德來誘導他們,使用禮教來整頓他們,人民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人心歸服。”⑴道——有人把它看成“道千乘之國”的“道”一樣,治理的意思。也有人把它看成“導”字,引導的意思,我取後一説。⑵免——先秦古書若單用一個“免”字,一般都是“免罪”、“免刑”、“免禍”的意思。⑶格——此處“格心”和“遯心”相對成文,“遯”卽“遁”字,逃避的意思。逃避的反面應該是親近、歸服、嚮往,所以用“人心歸服”來譯它。此“民免而无

7、耻”,今本《缁衣》作“民有遯心”,而郭店和上博《缁衣》则作“民有免心”。遯,逃也。“免”与其义同,也当是逃避、离开之义,而非“免罪”、“免刑”、“免祸”之意。《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后汉书·申徒刚传》:“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褓。”李贤注:“免,离也。”《論語》此章的“民免而無恥”當讀作“民免而無止”,意思是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用“政”、“刑”來管治百姓,“苛政猛於虎”,“則民有遯心”,就會逃離而不止。“有恥且格”當讀作“有止且格”,是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自己原來的百姓就不

8、會逃離,就會安居樂業,這就是“有止”;而且別國的百姓也會被招徠過來,這就是“格”。自己的百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