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知识讲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

ID:38294474

大小:728.81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6-07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_第1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_第2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_第3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_第4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00九年八月十七日9/14/2021性病性病的概念:就是性传播疾病,是以性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病。性病的病种:淋病、梅毒、艾滋病、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生殖器疱疹等。淋病:淋病奈瑟氏菌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沙眼衣原体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衣原体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艾滋病流行概况卫生部通报显示:1、截至2008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例264302例,其中病人77753例;

2、报告死亡34864例。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全球范围内,约有3300万人感染艾滋病,中国占70万,还有44万人没有被发现。2、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主要途径,分别占37.0%和28.0%,经既往采供血途径传播占5.1%(均是上世纪90年代感染,今年检出并报告),母婴传播占1.4%。3、经性途径感染呈上升趋势。哨点监测资料显示,暗娼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1996年为0.02%,2008年有哨点暗娼的感染率超过1.0%。对男性同性恋人群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该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在1-4%。部分高

3、发地区高达10以上。高发地区孕产妇和婚检人群监测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经达到或超过1%,达到较高流行水平4、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哨点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暗娼人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8.7%,注射吸毒人群共有针具吸毒的比例为50.8%。另外,感染者的流动、大量人口流动和性病疫情上升等是造成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流行趋势和特点我国的艾滋病流行趋势:四大特点一、是艾滋病流行波及范围广二、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进入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三、艾滋病流行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四、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

4、素广泛存在我省艾滋病疫情的特点:一是感染者相对集中,主要在皖北农村;二是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占81.03%三是感染途径主要为既往不规范采血,占70%四是大多为贫困农民,许多家庭一贫如洗,五是报告感染者呈逐年上升,性传播的比例在不断增加艾滋病的流行传播过程三个环节,二个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传染源:感染HIV的人是艾滋病唯一的传染源,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他们的体液均具传染性,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2、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3、母婴垂直传播人群

5、易感性:所有的人对HIV病毒具有普遍易性。自然因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个体间的差异等社会因素:个人的行为,特定的环境等9/14/2021艾滋病传播自身的特点艾滋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除了具有一般传染病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1、潜伏期长2、传播隐密,速度快3、病死率高,没有有效的治愈药物4、没有疫苗可以预防5、感染往往与个人的行为密切相关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在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非常的弱,离开人体很快死亡,干燥的环境下几小时活力下降90-99%,60度3小时灭活,80度半小时灭活。

6、常用的消毒液杀灭艾滋病病毒效果都很好,艾滋病病毒不耐高温、耐低温等1、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的接吻、劳动用具和办公用具等都不会传播;2、公用马桶、游泳、公用浴池,卧具、餐饮具等都不会传播;3、咳嗽、喷嚏不会传播、4、蚊虫叮咬不会传播5、最新的报道:新鲜的吐液和新鲜的伤口也不会传播,因为吐液的病毒含量不至于传播艾滋病一、艾滋病的定义:二、艾滋病的病原体及发病机理三、艾滋病的诊断治疗--联合(ART)--鸡尾酒疗法四、HIV感染的自然史(临床表现):性急期(窗口期)、无症状期(潜伏期)、发

7、病期、死亡期五、艾滋病免疫功能的重建:1、免疫功能重建的意义、2、HIV感染时主要免疫病理的改变、3、艾滋病免疫功能的重建、4、免疫功能重建的指征、6、免疫功能重建的局限性艾滋病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发生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的传染病。艾滋病就是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而造成CD4T淋巴细胞(简称T4细胞或CD4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T4淋巴细胞功能遭到损害,最后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艾滋病的病

8、原体及发病机理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属逆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2、病毒的结构、临床意义3、HIV的复制:吸附及穿入、脱衣壳和逆转录、环化、整合、转录、翻译和装配、病毒体成熟、芽生等艾滋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艾滋病病毒一旦离开宿主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便很快消失,HIV对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因素抵抗力比较弱1、HIV对温度的抵抗力:高温灭活、低温保存。2、HIV对化学品的抵抗力:耐碱不耐酸、对化学因素很敏感、对紫外线不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