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87558
大小:7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7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大学物理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物理实验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2010/11/12实验名称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二、实验原理:1.刚体的转动定律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Iβ(1)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
2、。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2。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Mf。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Mf=Iβ。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m(g-a)r-Mf=2hI/rt2(2)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3、法求得转动惯量I。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A.作m-1/t2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M=K1/t2(4)式中K1=2hI/gr2为常量。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2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从m-1/t2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2hI/gr2求得刚体的I。B.作r-1/t图法:配重物的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4、刚体,取砝码m和下落高度h为固定值。将式(3)写为:r=K2/t(5)式中K2=(2hI/mg)1/2是常量。上式表明r与1/t成正比关系。实验中换用不同的塔轮半径r,测得同一质量的砝码下落时间t,用所得一组数据作r-1/t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从r-1/t图上测得斜率,并用已知的m、h、g值,由K2=(2hI/mg)1/2求出刚体的I。一、实验仪器:刚体转动仪,滑轮,秒表,砝码刚体转动仪:包括:A.塔轮,由五个不同半径的圆盘组成。上面绕有挂小砝码的细线,由它对刚体施加外力矩。B.对称形的细长伸杆,上有圆柱形配重物,调节其在杆5、上位置即可改变转动惯量。与A和配重物构成一个刚体。C.底座调节螺钉,用于调节底座水平,使转动轴垂直于水平面。此外还有转向定滑轮,起始点标志,滑轮高度调节螺钉等部分。一、实验内容:1.调节实验装置:调节转轴垂直于水平面调节滑轮高度,使拉线与塔轮轴垂直,并与滑轮面共面。选定砝码下落起点到地面的高度h,并保持不变。2.观察刚体质量分布对转动惯量的影响取塔轮半径为3.00cm,砝码质量为20g,保持高度h不变,将配重物逐次取三种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砝码下落的时间,分析下落时间与转动惯量的关系。本项实验只作定性说明,不作数据计算。3.测量质量与下落时间关系:测量的6、基本内容是:更换不同质量的砝码,测量其下落时间t。用游标卡尺测量塔轮半径,用钢尺测量高度,砝码质量按已给定数为每个5.0g;用秒表记录下落时间。将两个配重物放在横杆上固定位置,选用塔轮半径为某一固定值。将拉线平行缠绕在轮上。逐次选用不同质量的砝码,用秒表分别测量砝码从静止状态开始下落到达地面的时间。对每种质量的砝码,测量三次下落时间,取平均值。砝码质量从5g开始,每次增加5g,直到35g止。用所测数据作图,从图中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计算转动惯量。4.测量半径与下落时间关系测量的基本内容是:对同一质量的砝码,更换不同的塔轮半径,测量不同的下落时间。将两个配7、重物选在横杆上固定位置,用固定质量砝码施力,逐次选用不同的塔轮半径,测砝码落地所用时间。对每一塔轮半径,测三次砝码落地之间,取其平均值。注意,在更换半径是要相应的调节滑轮高度,并使绕过滑轮的拉线与塔轮平面共面。由测得的数据作图,从图上求出斜率,并计算转动惯量。二、数据处理:表一塔轮半径r=3cm,高度h=90.00cm,m0位置:5-5’单位:sm(g)5.010.015.020.025.030.035.0第一次8.496.054.974.333.863.523.26第二次8.476.074.994.333.843.483.25第三次8.526.084.8、954.293.843.553.25平均值8.496.074.974.323.8
3、法求得转动惯量I。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A.作m-1/t2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M=K1/t2(4)式中K1=2hI/gr2为常量。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2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从m-1/t2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2hI/gr2求得刚体的I。B.作r-1/t图法:配重物的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
4、刚体,取砝码m和下落高度h为固定值。将式(3)写为:r=K2/t(5)式中K2=(2hI/mg)1/2是常量。上式表明r与1/t成正比关系。实验中换用不同的塔轮半径r,测得同一质量的砝码下落时间t,用所得一组数据作r-1/t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从r-1/t图上测得斜率,并用已知的m、h、g值,由K2=(2hI/mg)1/2求出刚体的I。一、实验仪器:刚体转动仪,滑轮,秒表,砝码刚体转动仪:包括:A.塔轮,由五个不同半径的圆盘组成。上面绕有挂小砝码的细线,由它对刚体施加外力矩。B.对称形的细长伸杆,上有圆柱形配重物,调节其在杆
5、上位置即可改变转动惯量。与A和配重物构成一个刚体。C.底座调节螺钉,用于调节底座水平,使转动轴垂直于水平面。此外还有转向定滑轮,起始点标志,滑轮高度调节螺钉等部分。一、实验内容:1.调节实验装置:调节转轴垂直于水平面调节滑轮高度,使拉线与塔轮轴垂直,并与滑轮面共面。选定砝码下落起点到地面的高度h,并保持不变。2.观察刚体质量分布对转动惯量的影响取塔轮半径为3.00cm,砝码质量为20g,保持高度h不变,将配重物逐次取三种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砝码下落的时间,分析下落时间与转动惯量的关系。本项实验只作定性说明,不作数据计算。3.测量质量与下落时间关系:测量的
6、基本内容是:更换不同质量的砝码,测量其下落时间t。用游标卡尺测量塔轮半径,用钢尺测量高度,砝码质量按已给定数为每个5.0g;用秒表记录下落时间。将两个配重物放在横杆上固定位置,选用塔轮半径为某一固定值。将拉线平行缠绕在轮上。逐次选用不同质量的砝码,用秒表分别测量砝码从静止状态开始下落到达地面的时间。对每种质量的砝码,测量三次下落时间,取平均值。砝码质量从5g开始,每次增加5g,直到35g止。用所测数据作图,从图中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计算转动惯量。4.测量半径与下落时间关系测量的基本内容是:对同一质量的砝码,更换不同的塔轮半径,测量不同的下落时间。将两个配
7、重物选在横杆上固定位置,用固定质量砝码施力,逐次选用不同的塔轮半径,测砝码落地所用时间。对每一塔轮半径,测三次砝码落地之间,取其平均值。注意,在更换半径是要相应的调节滑轮高度,并使绕过滑轮的拉线与塔轮平面共面。由测得的数据作图,从图上求出斜率,并计算转动惯量。二、数据处理:表一塔轮半径r=3cm,高度h=90.00cm,m0位置:5-5’单位:sm(g)5.010.015.020.025.030.035.0第一次8.496.054.974.333.863.523.26第二次8.476.074.994.333.843.483.25第三次8.526.084.
8、954.293.843.553.25平均值8.496.074.974.323.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