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育种造福百姓——“寒地香稻之父”苗永增

潜心育种造福百姓——“寒地香稻之父”苗永增

ID:38286755

大小:199.9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2

潜心育种造福百姓——“寒地香稻之父”苗永增_第1页
潜心育种造福百姓——“寒地香稻之父”苗永增_第2页
潜心育种造福百姓——“寒地香稻之父”苗永增_第3页
资源描述:

《潜心育种造福百姓——“寒地香稻之父”苗永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潜心育种造福百姓——“寒地香稻之父”苗永增■编辑:四季味道薛宏玲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艰辛的工作变为快乐,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一个一生热衷于水稻育种事业的老人,一个视事业为生命的奋斗者。跟随“四季味道”的步伐,让我们走进“寒地香稻育种之父”苗永增的人生。苗永增,一位从事水稻育种技术研究的资深专家,被业内人士尊称为“寒地香稻育种之父”,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并誉。然而同样的光环却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虽然两位水稻专家是同龄人,但苗永增老先生笑称自己是“土专家”,因为他没

2、有接受过专业的水稻技术培训,一切经验都来源于自己的潜心研究与积累而且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唯一获取水稻育种知识的机会就是他在家乡绥化县双河镇中学任教的23年,带领学生们搞“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并在这期间根据气象资料编制出了《双温曲线交图》。在实际生产中当地农民根据苗永增编制的《双温曲线交图》,抢种抢收,水稻亩产量明显增加,当地的农民都称他为专家,有什么种植问题也愿意找苗永增帮忙。在苗永增老先生的心里,土地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源,黑土地上生长起来的生灵就是人们生活的来源,在他的家乡黑龙

3、江省绥化市种水稻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因此从小他就知道水稻对家乡有多重要。因为他亲身经历过食不果腹的生活,经历过农民收不到庄稼的痛苦。20世纪40年代,日寇侵占东北,逼迫中国人民种大米,但却不让中国人吃,因为种出来的大米,都被日军充做军粮,即使是稻田里遗落的稻穗也不允许中国人去捡,中国人要想吃上一口白米饭就必需要等到下雪后到老鼠洞里去挖老鼠储藏的稻子,儿时的苗永增对此记忆犹新。苗永增曾说:“他搞水稻研究与当时的这种刺激有很大关系。”这种践踏尊严的耻辱,使他倍感激愤。从那时起,苗永增就在心里暗下决心:以后

4、要让中国人想什么时间吃就什么时间吃,而且要吃最好的大米。1977年,东北地区水稻发生稻瘟病,双河镇在面积水稻颗粒无收。本是水稻产区却还要靠国家返销粮救济,这使47岁的苗永增内心很是沉重,励志要用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培育出高产、早熟、搞病害的水稻良种。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他的特种水稻良种研发和培育工作,不顾家人的反对,苗永增毅然辞去老师这个职位。在温带和寒温带种植特种水稻,国内没有文献记载和资料可查。外国人虽在理论上证明可行,但实践上并没成功。苗永增抱着即使不成功,也要为后人铺平路的决心,开始了艰辛的育种实验

5、。没有实验经费,他就自己掏腰包支撑实验的连续性。废寝忘食、披星戴月,历经几年的摸索,他终于在黑稻良种培育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培育出了亩产500余公斤的高产、耐寒的黑稻品种,而这个品种之前在南方一些气候好的省市亩产量也仅有三四百公斤,而听从苗永增意见种他培育的水稻新品种的一些农户,几年间迅速致富,率先在村里住上了大瓦房。如今86岁高龄的苗永增老先生依然专注于寒地香稻育种方面的科学研究。在他近40年的香稻育种道路上,已培育出世界最高纬度上的香稻品种,黑龙江省第一个香稻品种绥粳4号,此项研发填补了我国高纬度地区

6、无香稻品种的空白,创出了严寒高纬度地带也能种植优质香稻的奇迹,1999年通过省审定推广;2010年又培育出苗香粳1号和绥糯1号;2011年,培育成功我国首例矮秆香稻;2013年,审定通过了全省第一个香糯稻品种苗稻1号,目前这些香稻品种在黑龙江省广泛种植,绥粳4号育成后,省内各院校、科研单位及民营科研所、种业公司等纷纷以香稻品种培育为课题,相继又育成了多个各具特性的香稻新品种,已经形成了香稻品种的大家族。仅“香粳4号”一项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已突破1.2亿,其他品系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无法评估。在种稻推广的道路

7、上,苗永增老先生从未考虑过将他潜心培育的新稻种以他的姓氏命名。有人说他脑袋不灵光,但苗永增老先生却说:“我所做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事情,热爱家乡人人有责,什么名利呀对我不重要,只要能让中国人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而且是吃最好的大米,我就觉得高兴。”他的话纯朴而耐人深思,淡泊名利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儿时的经历不予余力地渗透到他的整个人生轨迹当中,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一家饭香,香百家”的境界更值得现在的很多人去领悟。30余载的风雨兼程,带给他的是满心安慰,带给农民的是满心欢喜而带给家乡

8、的则是满载效益。在他的家人看来已是耄耋之龄的老人,应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为此苗永增老先生的大儿子苗锡波特意在绥化市给他买了楼房,然而苗永增却不高兴了。他说:“我对农村的感情比较深,喜欢在农村住,而且我的科研项目我始终觉得我没有搞到底,现在看起来优质香米育种空间还很大。”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苗永增老先生毕生对水稻育种事业的热爱,他的人生也许就是一个传奇,传颂出对事业的热衷,传递着对同胞的热情,传扬出对家乡的热爱,传承着对社会的无私奉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