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素质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ID:38284871

大小:213.4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3

素质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1页
素质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2页
素质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3页
素质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素质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要痼疾。再次,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一些世界500强企业进驻南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Ⅳm,我们已置身世界大市场之中。到目前为止,世界500强已有约100多家进驻了我省,但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南通却没有形成这方面的竞争优势,与苏州市的差距迅速扩大。2000年世界500强企业在苏州及其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项目达43家,到2001年已达48家。南通不应甘于落后,应积极行动起来。并迎头敢上。最后,充分发挥南通地理位置等优势。随着“苏通”大桥的立项通过,南通一上海的距离将缩短三分之二,

2、无形之中会给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化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我们应积极主动的接受国际大都市的辐射,加大人才培养及引进力度。目前,“南通大学城”的筹建工作已展开,将会为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化输送更多的、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参考文献:[I】[美1舒尔兹.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2]杨玉川.生产要索市场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3】R科斯,A阿尔饮,D诺期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4】南通历年的统计年鉴[5】江苏省科委、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科技创新情况2000[z】【6]陈昭锋.政府推

3、动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J】.清华大学学报,1998,(2).【7】陈昭锋.论政府与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需求创造【J】中国科技论坛,2000,(4).【8】苏州工业园区2000年、2001年统计报告【R1本刊声明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免费提供作者文章引用统计分析资料。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燮NTGXYXB"x万方数据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4、002年第3期济总量的迅速增长人是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体要素,人能够根据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使用和创造生产资料,并在再生产过程中,不断解决人与物之间的矛盾.不断积累生产经验和科学知识,提高劳动技能来解决矛盾,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获得经济产出的增长。而人的生产经验、科学知识、劳动技能等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就是人的素质提高的过程。可见,人口素质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据测算,1900—1995年,美国物质资本投资增加4.5倍,利润只增加3.55倍,而人力资本投资只增加3.5倍,利润却增加17.55倍,利润增加是人力资本投资的5倍。更为重要的

5、是,通过提高人口素质获得的经济增长具有持久性特征,它可以有效避免因人口素质低下而导致的人口增长过快,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发展受阻的恶性循环,实现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一个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质量的提高人¨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是优化国民经济质量的重要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产业革命已成燎原之势,电脑的广泛使用,网络经济异军突起,原有的产业结构比例已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第-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渐缩小,第三产业即交通运输、通讯、金融及服务

6、贸易行业比例日渐增大,新兴的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势在必行。目前,高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优势越来越大,谁掌握了最新技术谁的优势就大,谁所占份额就会越多。靠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必将被历史淘汰。不光_[业需要高科技武装,连传统的农业也与高科技喜结良缘,高新技术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夫,所占份额越来越多。现在高新技术对生产的贡献率,全圜的比率是12%,深目【l是39.5%,珠海是24.39%,而美日欧等国已超过50%,我们的差距显而易见9。(三)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力资本由数量向质量扩展的历史在工业革命前期,生产和技术水平还处于

7、比较低级的阶段,劳动基本卜是手工操作,工业劳动力瓣NTGXYXB一般从农业中转移,或从殖民地国家中获得,这’时期丰要是通过劳动力数量的不断扩展来发展生产,增加总量。自产业革命后机器大T业迅速发展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主要依靠劳动者数量的增加转变到质_量的提高,劳动者技术、文化等人口质量方面的因素作用越来越明显。据估计,二十世纪初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来自技术进步,中期提高到49%,末期达到60%一80%,有的部¨甚至达到100%,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显示出强大力量。不论是从美国、英国、德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近百年经济发展的历史,还是从六七十年代日

8、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事实,以及深圳特区的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