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两宋时期]鄂东地区的钱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0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0第1期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1,2010两宋时期鄂东地区的钱监尚平,张泰山(湖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湖北黄石435002)摘要湖北东部铜、铁等金属矿藏丰富,在两宋铸币业的发展中,这一地区出现过一些重要的钱监。北宋和南宋时期鄂东钱监的类型和地位不同,其中铜钱监在唐五代的基础上虽有明显发展,但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小;而南宋时期鄂东地区集中了当时四川以外的多数铁钱监,铁钱铸造
2、量巨大,在南宋货币及矿冶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而且这一地区的铸币业在两宋历史上所表现出来的延续性在各矿冶区中也很罕见。关键词两宋;鄂东地区;钱监中图分类号K87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733(2010)01009504鄂东,即今天的湖北省东部,具体而言,包括武汉以可作补充,如唐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便反映了韩东长江两岸的黄冈、鄂州、黄石地区和部分咸宁地区在愈父亲韩仲卿任职时永兴县(即今阳新县)铜冶业发展内的一个地域范围。鄂东地区以大冶、鄂州为中心,铜、状况:铁、锡等矿产蕴藏丰富,一直是历
3、史上重要的矿冶业较仲卿,南阳人。自潞州铜鞮尉调补武昌令,##兼为发达的地域。宋代经济繁荣,铜钱与铁钱铸造数量巨操刀永兴二邑。同化时,两京、宋城易子而炊骨,吴楚转大,当时矿产丰富的鄂东地区在两宋时期的货币铸造业输,苍生熬然,而此邦晏如,襁负云集。未居二载,户口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有关宋代矿冶业三倍,其初铜铁曾青不择地而出,大冶鼓铸,如天降神,[1]和货币史的研究都出现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这些既烹且烁,数盈万亿,公私甚赖之。(卷29)研究多从断代经济史角度着眼,从地域角度对鄂东地区至五代时,这一带的矿冶业仍有很兴盛。
4、从宋代留宋代矿冶经济的发展面貌进行考察的研究成果还很少,下的记载看,大冶县在南唐和宋初的设立显然与其矿冶本文试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该地区的钱监概况和业有关。!太平寰宇记∀记载:∃大冶县,本鄂州武昌县地位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地。天佑二年伪吴析置大冶、青山场院,主盐铁。乾德一、北宋时期鄂东地区的钱监五年,唐国升为大冶县。国朝太平兴国二年(977)来属。北宋统一五代十国后,在铸币使用上逐渐确立了以白雉山,山高一百一十五丈,其山有芙蓉峰,前有狮子铜钱为主币的体制。至北宋灭亡,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岭,后有金鸡石。西南出铜、铁,自晋、宋、梁、陈
5、已来置[2]和财政的扩张,对铜钱的需求持续增长,铜钱的铸造量炉烹炼。%(卷113)后!十国春秋∀亦有类似记载:∃大[3]也在不断增加,作为铜矿蕴藏丰富的鄂东地区也一度成冶,唐置永兴地為大冶、青山场院,南唐升为大冶县。%为铜钱监所在地。事实上,本地区的矿冶业、尤其是铜(卷111)大冶县是在大冶场、青山场(院)的基础上发展矿开采和冶炼在宋代之前已有很大的发展。铜矿多产来的,以场、院命名,自然不是一般的行政单位名称,其于南方,但在唐代以前,史籍中有关鄂东地区的铜冶的与工商业相关,若结合∃大冶%之名,自然是因其矿冶业记录并不多见,可是发展
6、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这里的而来。关于这一点,在宋代所修的!舆地广记∀∃兴国铜冶业的地位有了显著的上升。如在!太平寰宇记∀、军%条中也是表露得很明确,∃大冶县,皇朝乾德五年以[4]!通典∀和!新唐书∀等文献中都可以看到有关记述,而大冶场置,属鄂州。太平兴国三年来属,有磁湖。%(卷这些史料也为研究者所重视。此外,仍有一些重要史料25)考虑到!太平寰宇记∀为宋初所修,其中记录反映的[基金项目]2008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08y306),2007年湖北师范学院院级项目。[收稿日期]2009&10&12[作者简
7、介]尚平,男,陕西武功人,湖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张泰山,男,湖北安陆人,湖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95∋[11]是宋初及其以前的内容,故此可知在吴和南唐,大冶地铜钱监的铸钱岁额列表进行了说明。(155页)当时,区在包括铜冶在内的矿冶业方面已有相当的发展。兴国军富民监铸币岁额20万贯,鄂州宝泉监10万贯,十冶铜业的发达是铜钱监设立的基础。北宋自将江七监岁铸总额为506万贯,鄂东两钱监所占比例为6%南地区纳入版图伊始,便考虑在鄂东地区设立铜钱监。左右。从北宋中期后,发展起来了六所铸钱规模大、数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
8、记:∃李煜旧用铁钱,于民不量多的铜钱监,而鄂东钱监也主要是自北宋中期以后才便。(太平兴國二年)二月壬辰朔,(樊)若冰请置监于受到重视,且屡有罢复。总体而言,北宋时期鄂东的钱升、鄂、饶等州,大铸铜钱,凡山之出铜者,悉禁民采,并监,在当时宋朝境内的钱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