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阅读视野

蒲松龄的阅读视野

ID:38281680

大小:145.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1

蒲松龄的阅读视野_第1页
蒲松龄的阅读视野_第2页
蒲松龄的阅读视野_第3页
蒲松龄的阅读视野_第4页
蒲松龄的阅读视野_第5页
资源描述:

《蒲松龄的阅读视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献目录索引·文章编号:1002-3712(2008)04-0131-04蒲松龄的阅读视野李娜(淄博市博物馆,山东淄博255000)摘要:文学作者的阅读视野对其创作活动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对我国文言小说巨匠蒲松龄一生的读书活动和阅读视野作以简要概括和分析,以阐明在《聊斋志异》等杰出作品的背后作者所汲取的丰富知识营养,并进一步探求这些阅读活动对他的文学创作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关键词:蒲松龄;阅读视野;创作中图分类号:K825.6文献标识码:A著名聊斋学家马瑞芳在新出版的重校评批《聊斋志异》著作序言中指出:“《聊斋志异》是一部雅俗共赏、跨越时空、跨越国界、魅力非凡的小说。它既是普及的小

2、说,又是深奥的文学经典。说它普及,‘崂山道士’、‘画皮’等故事,小学生都能讲;说它深奥,全世界多少所大学教授拿它开专题课,博士拿它写论文,一代代学者皓首穷经地点评它、研究它,古今中外的作家,从乾隆年间的纪晓岚到当代诺贝尔奖得主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从各种角度解读它并[1](代序P1)借鉴它……”马瑞芳教授从现代文学史观,为重新评价《聊斋志异》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崭新视角。的确,《聊斋志异》的价值和对它的研究,收稿日期:2008-06-17作者简介:李娜(1981-),女,山东淄博人,淄博市博物馆,助理馆员。131已远远超出了纯文学探讨的范畴。《聊斋志异》以及蒲松龄的其它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雄奇诡异

3、的浪漫想象、深刻入髓的现实内容和含蓄邃远的思想意蕴,以及它的雅俗共赏的语言艺术成就、幻化多姿的创作结构形式等都堪称文学创作的典范,也是研究清初中国社会和山东淄博地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这些杰出的成就使人不由得对创作这些作品的作者产生浓厚的兴趣,蒲松龄作品所展现出的深厚渊博的文化功力源自何方?作为一个以教书为业、倾情著述的读书人,他有着怎样的阅读视野,他经历了怎样的治学轨迹?在这些惊人的才情后面,他都曾汲取了怎样的知识营养?纵观蒲松龄的一生,读书、教书、著书是形成和支撑他生命活动的三大重要支点。而读书,可以说是铺陈他生命轨迹、贯穿他生命活动始终的极其重要的生活内容。因此,了解和总结一下蒲松龄

4、的读书经历和阅读视野,对于更好地欣赏蒲氏作品,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书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尚处于朝代更迭的阵痛之中。蒲氏家族也一样经历着数代人的兴衰枯荣。蒲松龄的父亲是个早年读书,后弃学从商,又转而闭户苦读的学识渊博之人,蒲松龄是他的三子。十一岁,蒲松龄经父亲发蒙授课,习字练文,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研读四书五经,习练八股帖括,因天资聪颖,过目成诵,深受父亲钟爱。十九岁,蒲松龄在科场初试锋芒,即以县、府、道三试第一的佳绩为自己的风华岁月划上一个深刻圆满的符号。青年时期意气风发的蒲松龄,曾与同邑好友张笃庆、李希梅、[2](P1763

5、)王鹿瞻等共结“郢中诗社”,吟诗集会,学问相长,又希望能够使躁志潜消,于文业有助。其后,他们又曾到当时文人墨士常聚首的青云寺离世索居,挑灯夜读。不久之后,好友李希梅又诚邀他到李宅共读。李希梅笃嗜诗书,藏箧甚丰,蒲松龄在此读书眼界大开,视野日阔。因此可以说,青年时期的蒲松龄勤于学习,读书刻苦,踌躇满132志,一方面为科场再战做准备,另一方面也继承了父亲博览群书的嗜好,涉猎广泛,雅好诗文。从读书方法来说,有资料显示,他曾把古人诗句按“风、花、雪、月”分类抄写、背诵。蒲松龄故居曾征集到部分古人诗词的抄录稿,系蒲松龄手抄本。从阅读兴趣而言,相对于内容枯燥,形制死板的八股文,他更喜欢《庄子》、《列子

6、》、《史记》、《李太白集》以及东晋张华的《博物志》等这类天马行空的作[1](代序P2)品。以至于他的好友张笃庆称他“自是神仙人不识”。不幸的是,蒲松龄在其后的闱场奋战中,再没得遇当年山东学政施闰章那样的官场伯乐,因分家析爨带来的生活的艰困也使他不得不终止无忧求学的生活。在应同乡好友孙蕙之邀到江苏宝应做过短暂的幕僚之后,几个孩子相继出世,使他不得不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自此开始长达几十年的教书生涯。在他四十岁踏入淄川西铺毕府(现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西铺村)设帐前的十几年里,蒲松龄为营生辗转多处府第做塾师,此段经历因与本文相关性不大,故略去不谈。但值得肯定和告慰的是,科举屡次失利以及生活的坎坷

7、乖蹇,都未能中止蒲松龄阅读的兴趣和借笔倾诉的愿望。期间,在许多个“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的时刻,他“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2](P1776)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一部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的初稿逐步形成。有人曾粗略统计过,在《聊斋志异》的其中几十篇短文中,所涉及引用和借鉴的古代文献就有百余种之多。这也正说明了蒲松龄的阅读生活,在青壮年时就拥有了一个较为开阔的视野。康熙十八年(1679),蒲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