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的_典故_王安忆长篇小说_长恨歌_新论

解构的_典故_王安忆长篇小说_长恨歌_新论

ID:38281431

大小:354.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1

解构的_典故_王安忆长篇小说_长恨歌_新论_第1页
解构的_典故_王安忆长篇小说_长恨歌_新论_第2页
解构的_典故_王安忆长篇小说_长恨歌_新论_第3页
解构的_典故_王安忆长篇小说_长恨歌_新论_第4页
解构的_典故_王安忆长篇小说_长恨歌_新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构的_典故_王安忆长篇小说_长恨歌_新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5卷第3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15No.31998年8月JournalofShenzhen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Aug.1998解构的“典故”———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新论万燕摘要本文比照白居易的《长恨歌》,认为王安忆的《长恨歌》是以上海和上海的女人为歌重新确定了“史诗”和“女人”的概念,在把上海这座城市化为女人的心灵的同时,拆解了女人的历史,构筑了女人的现代,为当代女性城市文本组建了一个界碑。关键词女人,史诗,典故,王安忆《,长恨歌》自1975年起“,王安忆”这个名

2、字总是和文坛联系在一起的。20多年来,她的盛名从未消褪,她的创作却在盛名之下经过了一个由低到高的蜕变历程。这一点,任何一个评论家只要运用“时间”和“艺术”的永恒尺度去测量,都不难发现个中事实。也就是说,后期的王安忆才是真正成熟的,表现在具象上就是从《小鲍庄》“、三恋”①到《长恨歌》的三次递增高峰。而标识符最接近目前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则以它的杰出无可辩驳地昭示着人们———王安忆确实已成大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王德威教授由此欣喜地论断“海派作家,又见传人”②,并且第一次将王安忆置于现代中国小说的一个流派传统中考察辩析,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只是王安

3、忆的《长恨歌》问世至今,各种各样的内涵疏解与文本技术探讨纷至沓来,却常常把一个最显而易见又最关键的问题轻易放过,以致于丧失了多次洞悉这部长篇内在实质的机会。王安忆用《长恨歌》做题目,它使人想起了白居易的著名长诗《长恨歌》。这种自然联想提醒批评家和读者“:《长恨歌》有个华丽却凄凉的典故,王安忆一路写来,无疑对白居易的视景,作了精致的嘲弄。”③只可惜,这种常识往往阻碍人们深究其理。在王安忆与白居易之间,在此《长恨歌》与彼《长恨歌》之间,必定有着某种如小说般纠葛相缠的究竟,否则一个明智的作家是决不会用自己洋洋30万字的心血去和一个脍炙人口的名篇撞车的

4、。毫无疑问,王安忆借用典故的传统(这传统里不仅包含着唐玄宗、杨贵妃的典故,甚至还包含了“烽火戏诸侯”“、倾城倾国”等一系列的典故),只不过是为解构的方便,将基点定位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上。从解构典故出发,王安忆首先着重表现并且重新阐释了“史诗”与“女人”两个概念。史诗作为一种记述“参加集体的而非个人的开拓事业的历史人物或传奇人物⋯⋯的业绩”④的样式,本文于1998年6月收到。作者系本校师范学院讲师,文学博士。深圳518060。第3期万燕:解构的“典故”·51·它既不存在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不存在于王安忆的《长恨歌》中,但作为“安史之乱”的

5、一段史实,作为上海那样“一个城市的故事”,⑤它们在作者的心中未尝没有一些史诗的构想。从现代意义上说,评论家认为“史诗是叙事文学形式的最初例证,同时又是严肃文学的例证”⑥,白居易的《长恨歌》作为长篇叙事诗,王安忆的《长恨歌》作为歌行体般的长篇小说,其精神实质都是和史诗这种例证交相辉映的。只不过白居易要的是一种生离死别的帝王爱情佳话,而王安忆则别有所求。如果说白居易对史诗精神的追求尚且停留在“历史人物或传奇人物”这一质素上,王安忆则已立志于把史诗精神导入一个现代城市的日益平凡的女人身上。没有看过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红房间》的人,第一次看到王安忆《长恨

6、歌》开头的写法,都会受到极大的震动。而看过的人,在想起《红房间》开篇第一章标题《斯德哥尔摩鸟瞰》之余,也仍会惊诧于王安忆长歌不绝的勇气。王安忆既要以上海为“歌”,以上海的影子———女人为“歌”,她就别无选择地要写开头这四节《:弄堂》《、流言》《、闺阁》和《鸽子》。这四节的内容和形式非常有趣。在内容上,它们彻底背叛了史诗英雄式的悲剧类型,孜孜沉醉于“和历史这类概念无关,连野史都难称上”、“有一些私心”、“说不出名目和来历”⑦的弄堂、流言和闺阁等;在形式上,它们又无处不保留着要做史诗的特征,展示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城市的全景图。仅就开篇第一句而言“,站

7、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里面就尽显了王安忆驾驭一个社会的意图,这意图是坚决而毫不张扬的。这种内容和形式的奇异交叉,一直贯串到了小说的最后一个句号。为此,王安忆动用了史诗情节的两大特征———逼真和奇异,这同样也是白居易《长恨歌》的两大情节特征。两人的作品当然也都且歌且叙,只不过白居易有一段奇异的歌叙落在人间之外,王安忆的奇异却落在生活实处。为了解构典故的构想,王安忆在悠悠112万字的上海背景后,才终于让闺阁小姐王琦瑶登场。这种现象在文学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可见王安忆为了解构典故不惜付出的胆识。王琦瑶是王安忆设想的逼真和奇异,是

8、骨子里的平凡话语,脸面上的绚烂多姿,是英雄美人的灰飞烟灭,是女人穿越古今的摇身一变。她是有前世的,若说杨贵妃是她的前世,王琦瑶就是她的今生;若说杨贵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