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_诗歌伦理_语言与生存之间的张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方文坛220000·651批评论坛民歌不就是底层人民的心声吗?乌克兰的诗人谢甫琴【注释】科,本身就是农奴,但他同时也是诗人。更何况今天,即①红松:《诗歌应关注社会底层》,见《网络观点》,《2001使是在底层,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文盲,也是越来越少年中国新诗年鉴》,60页,海风出版社,2002。②牛庆国:《诗观》,见《诗刊》2004年第5期下半月刊。的了。这些年来,从打工阶层中涌现了一大批像谢湘南③卢卫平:《向下的诗歌》,见《第三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这样有影响的打工诗人,难道可以视而不见吗?奖作品》,33页,漓江出版社,2006。当然,作为诗歌,面向底层的写作不应只是一种生④田禾:《
2、我永远写我的乡村》,见《第三届华文青年诗人存的吁求,它首先还应该是诗。也就是说,它应遵循诗的奖获奖作品》,70—71页,漓江出版社,2006。美学原则,用诗的方式去把握世界、去言说世界。我们在⑤李少君:《草根性与新诗的转型》,见《21世纪诗歌精肯定诗人的良知回归的同时,更要警惕“题材决定论”的选》第一辑,291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回潮。伟大的诗歌植根于博大的爱和强烈的同情心,但⑥⑦柳冬妩:《从乡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记——关于“打工同情的泪水不等于诗。诗人要将这种对底层的深切关诗歌”的白皮书》,见《文艺争鸣》2005年第3期。怀,在心中潜沉、发酵,通过炼意、取象、结构、完形等
3、一⑧张清华:《底层生存写作与我们时代的写作伦理》,见系列环节,调动一切艺术手段,用美的规律去造型,达到《文艺争鸣》2005年第3期。美与善的高度谐调与统一。也许这才是面向底层的诗人⑨夏济安:《评彭歌的〈落月〉兼论现代小说》,见《中国现所面临的远为艰巨得多的任务。■代文学批评选集》,79页,联经出版社公司,1977。“诗歌伦理”:语言与生存之间的张力王!永来,关于“打工诗歌”,评论界有“伦理与诗歌政治诗歌(文学)高度一体化的时期,语言/诗艺与生存/近伦理”之辩。有些评论者指出,“打工诗歌”是现实之间的纷争仿佛是一道绝佳的辩题“,正方”和“反方”一种“生存中写作”,更具“现实精神”、
4、“民间从未停止过他们针锋相对的辩论,并往往因此形成创造力因素”。这种建立在“我手写我口”式的内在基础上的写形态不同的创作社群——20世纪20年代的倡导“为人作,是对“技术主义”的反驳,也“勇敢地表现出道德上的生”的文学研究会与主张“为艺术”的前期创造社;30年代①勇气”,并彰显了“我们时代的写作伦理”。针对于这些的“诚心诚意试验做新诗”的新月派与标举“捉住现实”的评论,钱文亮认为,这只是“诗歌界人士面对当前中国社中国诗歌会;40年代《诗创造》的内部分裂也是由于九会现实矛盾与思想文化分歧的顺势选择”,并动用了“来叶派的主张与“现实主义”倡导者的意见不能统一而致;自诗歌之外的道德化伦
5、理化的公共性概念”,因此提出,而新时期作为“新的美学原则”的朦胧诗也是在“没能反认为诗歌应遵循其自身的写作伦理法则,即“一种审美映四化建设的现实”的批判声中崛起的。90年代,“一场的角度,一种沉着的专业的态度”,通过“技巧”和诗歌形诗学与社会学的内心争论”构成了不少诗人和诗论家的③式,成就“能够保持苦难的重要与质感的、具体的诗歌文噬心命题。因此语言/诗艺与生存/现实之间的“公②本”。这种话题的产生,与全球语境中伦理学成为新一案”构成了现代汉诗写作的“不断重临的起点”。轮的话语增长点不无关系,同时也与时下文学圈内关于在这次理论争辩中,高度赞誉“生存中写作”的评论“底层”、“草根性”
6、的讨论相关。但在我看来,它更主要还者认为,我们的文学和文坛多年来对打工诗歌/诗人有是现代汉诗写作中关于语言/诗艺与生存/现实之间“很大的忽略”,论者指斥了“纯文学、高审美的眼光”,并的纷争的“变奏”。纵览中国新诗史,我们可以发现,除却进而分析到,“专业或业余的区隔显然有着现代性职业SouthernCulturalForum22南方文坛220000·651批评论坛分工的陋见,也不无歧视性的意行当中所有的人都受到这个问题④涵”。钱文亮在《伦理与诗歌伦理》的诱惑——被要求去说明诗歌作一文中则认为,类似论述“以二极为一种艺术形式,“与我们作为社对立的方式,通过对诗歌技术主义会公民的存在之
7、间,其关系到底怎倾向的伦理化贬抑,来伸张打工诗样。它‘在场的功用’到底如何”。他歌、底层生存写作的价值优越性”。引用法国西蒙娜·薇依的话来进行与钱文亮的观点不同,依笔者看解释:如果社会在某个时期内于一来,评论者对诗歌技术主义的贬抑种强势话语中失去平衡,那么诗歌及对文化精英意识和趣味的批评的政治意义便在于作出一种抗衡,另有其更深层的目的和文化根由。朝事情被遗忘、遭忽视的一头添加⑧这种论述可视为一种“文学的祛力量,以保持天平的平衡。萨特在魅”思想的表达。布迪厄认为文化《为何写作》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