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65538
大小:172.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针灸学讲座之灸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学讲座之灸法(厚朴中醫学堂讲稿)发表于2008-05-0914:04:16类别:白氏医话(艾灸图片)针灸的历史是很久远的,在有文字记录之前就达到一定的水平。从出土文物来考察,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使用的砭石、骨针的来看,我们的祖先真的是对生命活动的把握充满了智慧。在远古的传说中有伏羲氏制九针、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尝百草。九针是九种针,我们现在常见的叫毫针,是最小的一种。一说到针灸,我们许多人只想到了毫针,灸被淡化了。灸主要是用艾来熏灼穴位,当然还有灯草灸、白芥子灸等等。我们今天主要讲艾灸。端阳时节草凄凄,
2、野艾绒绒淡著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香自有庶民知。这首诗就是描述的艾。我们的祖先早就发觉了艾的妙用,在《诗经·玉风·采葛》中:“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端午节的时候,也是采艾的时节,大江南北,都有类似的习俗。采一把艾草,用绳子捆好,挂在门上,辟邪除毒。鲜嫩的艾叶,还可以食疗,在唐代孟诜《食疗本草》中:“春月采食,或和面作混沌如弹子,吞五枚,以饭压之,······常服治冷痢。”整个的艾草,晒干,到夏季乡下用来熏蚊子。嫩叶晒干,捣成绒状,就是艾绒,艾灸用的就是它。旧时代,孕妇生孩子,习俗中,用艾绒点燃,屋
3、子里可以卫生消毒。艾,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个阳性的东西。在《说文》中:“艾,冰台也。”为什么是冰台呢?在《博物志》中这样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干艾于后,承其景则得火,故曰冰台。”我们的祖先,不但钻木取火,还会削冰取火,把冰削为凸透镜,把日光聚集在艾绒上,很容易点燃。艾,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入肝、脾、肾经。功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孟子云:“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这里的七和三是说慢性的病,要用陈艾来治疗。南宋时的医家窦材,犹善灸术,著《扁鹊心书》,介绍临床艾灸,主张“须识扶阳”和“温补脾肾”。
4、提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的论断。窦氏认为“大病宜灸”,大病“须加艾灸,方保无虞。”施灸的壮数多,会疼。窦材创立睡圣散(曼陀罗花和大麻花等份),在灸前服用3钱,全身麻醉,再施灸疗,赞其用心良苦。因为古人多是用艾绒直接灸,把艾绒搓捏为圆锥形的艾柱,大小或如麦粒,或如莲子。灸时,每燃完一个艾柱,叫一壮。在《说文》中:“灸,灼也。”久,是灸的古字,以后灸之,象人两胫后有距也。(《说文》)为从后面灸灼治病,象人双腿后有物灼体的形状。中医的两大理论支柱,气化论和经络论。“气”是本质,是内容。经络
5、是“气”运行的径路。在用针用灸时,要把经络中的气,使之正常的运化。用针,“留针候气”。就是等候得气,等候气化,把病气化为正气,使“经气平定”,“邪气无所留”,取得“日丽天明”。用灸,七年之病,三年之艾,大病宜灸。用灸,每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要使经脉的气有一定的变化。我们现在用针灸,往往是半个小时就结束,不管体内是不是有了一定的变化,离古法是很远的。针灸治病,针,迅捷;灸,效专力宏。比如在1950年代,治疗大叶性肺炎,先用针,可以较快退烧,再用灸。针,取效很快;用灸,力量浑厚,是要是疗效能巩固和持久,使肺的炎
6、症彻底治愈。一针,二灸,三服药,得了病,古人的治疗次序是如此的。今天,我们是反了过来,灸法就更少了。1980年代,前卫生部长崔月梨先生就感叹,中医的衰败已成定局。从灸法来看,一叶落治天下秋。近来,所谓“仁人志士”批判中医药,一石激起千层浪,反而使国人关注中医药,中医学子发愤图强,未尚不“祸福相依”。我们今天,主要讲灸法,在这之前,先讲一些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概念。1,一气论。人在天地之间,就是一个微型的宇宙,是一团元气。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古人是“知内达外”的,通过“内求”,对人体自身的明了,“内圣外王”,去了解
7、宇宙时空,把握自然规律。在《圣济总录》中写到:“闭目内视,五脏历历分明,知其所处,然后五脏可安······视表如里,亦能驱五脏之神,为人治病。”李时珍也说:“内径隧道,唯返观者能察照之。”这里的内视,是古人在安安静静的状态下,对身体内特殊的感受,这个感受以视觉的形式反馈给大脑。古人讲“望而知之谓之神”,是神医,就是能以视觉的方式看到患者的病,象扁鹊那样,“尽见五脏症结”。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怎么去诊断疾病呢?我们刚才讲人体是一团元气,可以画一个圈表示。圈内空白,阴阳未判。这是人出生前未脱离母体的状态。而哇的一
8、声啼哭,开始独立的呼吸,来到这个世界,画个图,就是个阴阳鱼。先天之气和后天水谷之气混化的一个整体。如韩国的国旗,不是太极图,应是阴阳图。阴性重浊,主下降;阳性轻清,主上升。左升右降,往返循环,就是生命的规律。在这里我们重点讲阴阳,讲阴阳的辨证。平常有一句话,叫“治病容易辨证难。”其实遇到大病重症,治病和辨证都不易。也就是说,首先诊断很重要。当然,也有“针者不诊”的说法。说的是什么呢?用针或灸,可以不诊断。为什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