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64370
大小:2.01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6-07
《2015届云南省玉溪市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练习化学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绝密★沉着冷静认真作答沉着冷静,认真作2015年玉溪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练习卷化学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含30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Na—23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相
2、应的位置上)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 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氧气B.水C.硫酸D.氯化钾3.下列事实与对应解释不相符合的是A.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B.甘蔗甜,苦瓜苦——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D.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CD水浓硫酸不断搅拌A5.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丙的盐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3、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甲>乙>丙B.丙>乙>甲C.丙>甲>乙D.乙>丙>甲6.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红墨水红墨水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生石灰7.2012年4月央视曝光,不法企业为谋取暴利,用工业明胶生产“毒胶囊”,造成有的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倍受社会各界关注。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下列说法中24Cr铬52.00正确的是 A.铬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克C.铬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4D.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
4、00%酚酞溶浓氨 外焰内焰焰8.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A.比较火焰B.检验氢气的纯度C.验证CO2的密度D.探究空气的组成各层温度比空气大成分9.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正大力推广“LED”绿色节能交通指示灯和城市景观灯。砷化镓(GaAs)是光源材料,Ga为+3价,As的化合价为A.﹣3B.﹣5C.﹢3D.﹢510.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
5、图中,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11.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水冲B.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立即端下油锅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12.观察下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使温室效应加剧炼铁煤炉尾气排放煤的燃烧炉渣固体废物污染酸雨CO2SO2COCO2CO2SO2NO2火力发电A.SO2、NO
6、2B.CO2、COC.SO2、CO2D.NO2、CO1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氢原子甲乙丙氧原子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6:1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1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CaCl2溶液稀盐酸加过量碳酸钙,过滤BK2CO3溶液KCl加适量稀盐酸CCaOCaCO3加水,过滤DNaCl溶液Na2CO3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15.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近似pH,其中一定呈碱性的是A.(6.5-7.5)饮用
7、水B.(4.0-4.4)番茄汁C.(2.0-3.0)柠檬汁D.(9.5-10.5)洗发液16.有一条酸河,经分析发现是由于河水中含有的物质R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A.FeSB.Fe2S3C.FeOD. FeS217.O2、H2O和CO2都是身边常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B.H2O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C.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和CO2D.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空气中含量越高越好18.下列化肥属于铵态氮肥的是A.磷酸二氢钙(Ca
8、(H2PO4)2)B.硫酸铵((NH4)2SO4)C.尿素(CO(NH2)2)D.硝酸钾(KNO3)19.百合具有润肺止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