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构形规律及文化

甲骨文构形规律及文化

ID:38250048

大小:3.09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6-06

甲骨文构形规律及文化_第1页
甲骨文构形规律及文化_第2页
甲骨文构形规律及文化_第3页
甲骨文构形规律及文化_第4页
甲骨文构形规律及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甲骨文构形规律及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七讲古文字构形及文化(一)汉字的三类符号:(1)图画体,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2)笔划体,包括隶书、楷书;(3)流线体,包括草书、行书。金文多数晚于甲骨文,但是图形性强于甲骨文,因为金属刻铸不怕字形圆曲,甲骨的刀刻更适于平直笔划。大篆、小篆(简帛文字,便于书写)逐渐失去图形性。隶书、楷书成为毫无图形性的“方块字”。流线体是快速急就的便写字体,跟正规字体并用。草字写起来快读起来难,行书写读都比较方便。隶变和草化都是应用频繁的结果。草书、行书是关于汉字书写的一种流线体符号古文字的走向草化(草篆、草隶、章草、今草)草书的源起至迟自春秋战国即已出现孙呈衍《急

2、就章考异》已提出“草从篆生”。当代学者陆锡兴《论汉代草书》对草书起源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他“不同意草书从隶书中产生的传统说法”,指出“小篆之前早已有古草书了”,“汉代草书体制上随篆书,就其草法来说,古文字草字是它的直接源头,汉代草书沿用了古文草法”。裘先生提出章草源于古隶的俗体,是以大量文字数据为依据的。秦代古隶中已出现一些草率写法,如“”(堤)、“”(正)等,为后世的草书所继承,正说明了秦隶俗体中已孕育出草书萌芽。陆锡兴先生在《论汉代草书》中也列举了部分古文字草书字例,如春秋时期齐侯镈上的“”()字,字的下部件用一种交叉笔划来取代文字中复杂部件的草法,增加了书写

3、的便捷性。汉草的字形“”(齿)的下部、“”(兴)的上部皆沿用了此草法。因此可以肯定,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少量古草书字存在,并对汉代章草书的形成产生影响。“对于章草书的来源,从总体上来说汉代章草书在秦汉古隶俗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也有一小部分字形直接出自战国时代的古文字草书”19。比如战国秦墓青川木牍中出现的“堤”()、“九”()、“陷”()、“有”()等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出现的“作”()、“筝”()、“必”()等字形;《老子甲本》中出现的“是”()、“亲”()、“徒”()等字。清代高二适在其《新定急就章及考证》中亦指出章草的字形,有少数草承篆籀之字,必须上溯到篆

4、籀字形,推究其由隶、篆变草的轨迹。因此,从广义上说,不管什么时代的字,只要写得潦草、快捷,都可以称之为草书。就如宋人张栻所云:“草书不必近代有之,但写的不谨,便成草书”。“简牍中的草书,成熟的是章草,今草数量较少,还处于萌芽状态。”实际上,章草、今草同时孕育于古隶之中,产生于隶形的草率写法,可谓一母同胞。应该说:章草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确给今草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或者说给予了很大的启示。就章草言,它是发端于战国,产生于秦末汉初,形成应用在西汉,而成熟则是到西汉晚期至东汉初。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指出:“草书就是在这些新旧草率写法(分别指秦隶书和篆书的俗体——笔

5、者注)的基础上形成的”;“八分和章草是分别由古隶的正体和俗体发展而成的”;“草书的形成不会晚于元、成之际,很可能在宣、元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侯开嘉先生有《隶草派生章草、今草说》一文,一反前人章草生今草之定论,谓隶草派生今草:从汉代简牍中现存的大量隶草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呈现出两种自然的书写状态:一种在结体上表现出横势,而另一种表现出纵势。在实用与审美的要求推动下,无数民间书家促进了两者不断地发展。它们表现在草法的日趋成熟和笔法的夸张与结体的美化。具有横势的隶草,特别强调横笔的波磔,逐渐形成了章草的造型;具有纵势的隶草,多注意上下字的联系,时而把竖笔有意拉长成悬针垂

6、露之态,就逐渐形成了今草的造型。李洪智先生还认为:“应该有部分汉代草书是直接由八分书草化而来。比如说(EPF22.574B),此字形从‘寸’,我们在古文字没有找到‘’字从寸的字,古隶中也没有,八分中有了,《武梁祠刻石》、《隶辨》中都有从寸的,分别写作‘’和‘’,可视为来源”寻鹏先生则认为“汉代章草书字形大部分源于古隶俗体,少量承自古文字草书和八分书”。19因此,草写书体的形成绝不是单向的关系,几种草写书体之间多向(或复向)的传承关系,笔者认为可以做出如下参考图表:隶草今草章草八分行书隶草是章草与今草的母体,章草与今草是同母异向的关系,只不过章草乃是受正体隶书之影

7、响,将隶草中之横势加强,用笔更加规范,先于今草而成熟并对今草产生重要影响,而且最早被社会精英阶层所接受、推广。如果再把正体的书体背景考虑进去,几种草写书体与正体之间的联系(多向性)又可进一步用下图表示:隶草今草章草八分行书篆书草篆古隶楷书以上图表中各种书体之间的联系,在很多文献和出土的简帛材料中都已得到证实。可见书体之间的发展绝对不是单向联系的,这也反映出书体生成发展的复杂性特点。就草书发展脉络讲,绝不能简单地说隶草、章草、今草是单线发展模式。但应该说,章草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今草的形成。隶草是不可能直接发展成今草的,它必须经历章草的发展阶段。因为从表面看,隶草与

8、今草是很相类,主要在章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