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

ID:38247130

大小:184.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1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_第1页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_第2页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_第3页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_第4页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998年第3期      植物检疫 PLANTQUARANTINEVol.12No.3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彭金火 谭 红       赵改萍 (大连动植物检疫局 大连 116001)(国家动植物检疫局 北京)  由疫霉引起的大豆(GlycinemaxL.)不但加重大豆发病,而且容易导致误诊。茎根腐和茎腐病(大豆疫病)于1948年最先部的病斑通常很快发生大豆茎溃疡病Di2见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公开报道则在aporthephaseolorumvar.caulivora并形1955年。Kaufmann&Gerdemann对引起成大量分生孢子器,也加

2、重病状并导致误该病的病原物作了详细研究,认为该疫霉诊。可区别于其它已有疫霉种,因而建立了一大豆疫霉一般不侵染大豆叶片,但因个新种,即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2大风暴雨,病原飞溅至幼嫩叶片上时,可侵[1]jae。随后加拿大、匈牙利、意大利、日本、染叶片,造成叶片黄化枯萎;湿度大时,病前苏联、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也有报害可向叶柄和茎部扩展。另外,大豆疫霉自[2,3,4]道。然侵染豆荚和种子的报道也较少,但人工1 症状表现接种可造成豆荚及种子发病,并可在种子[5]大豆疫霉可侵染任何生育阶段的大豆表皮内产生卵孢子。寄主,包括幼苗出土前

3、的烂种、烂苗和出土2 病原物的分类和命名后幼苗的猝死,造成缺苗断垄,及成熟前的引起大豆疫病的病原菌属卵菌纲、霜[2,3]侵染,造成植株矮化甚至枯萎死亡。霉目、腐霉科的疫霉属。在我国对外公布的大豆种子萌发产生根及下胚轴时即可A类应检危险性生物名单上,采用的学名被大豆疫霉侵染,受侵染的根及下胚轴呈是PhytophthoramegaspermaDrechslerf.[6]棕褐色。出土后至二叶期,主根受侵染时也sp.glycinea。呈棕褐色。三叶期至成熟前,在感病品种Kaufmann&Gerdemann研究了大豆上,先是下部叶片黄化并向上部叶片扩展

4、,分离物的形态学、生理学、致病性等特征,[1]茎基有棕褐色条纹状病斑,然后整株枯萎建立了新种。一年后,Hildebrand认为大死亡,但植株不倒伏,叶片不脱落,内部症豆分离物应属P.megasperma,但其致病状为木质部和维管束变色;在耐病和抗病性不同于已有P.megasperma菌株,可作品种上,症状常仅限于侧根之腐烂,有时茎为P.megasperma的一个变种,即P.[2]部有狭长的棕色、凹陷条斑,植株不死亡,megaspermavar.sojae。Kuan&Erwin仅见矮化和轻度失绿,但仍可造成产量损也认为来自不同寄主的菌株的致病性

5、明显失,有时可达40%。不同,但应采用致病专化型加以区分,如大大豆根部及茎基受大豆疫霉侵染并发豆菌株应为P.megaspermaf.sp.[6]病后,通常伴随镰刀菌Fusariumspp.的glycinea,为型种。他们的观点得到了不二次侵染,并在根及茎基产生大量子实体,少学者的支持。Hansen等比较了93个菌收稿日期:1997210209,1998202220修回—177—©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1998年第3期      植物检疫 PL

6、ANTQUARANTINEVol.12No.3株的形态特征、菌丝生长速度和菌落特征、养基(OMA)和绿豆培养基(GGA,彭金火全蛋白电泳、染色体数目和DNA的相对和谭红,未发表资料)等。在胡萝卜培养基含量,认为大豆菌株可自成一个独立的亚上,气生菌丝较发达,呈致密的絮状,无饰[7]组;同功酶、线粒体DNA内切酶限制片纹。该特征可用来区分木本或果树上的P.断长度的多态型(RFLPs)等研究结果也均megasperma。有菌丝膨大体。[8,9]证实大豆菌株自成系列。1991年,3.3 无性生殖Hansen和Maxwell根据已有致病性、形孢子囊梗单

7、生或简单分枝,内生层出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型。孢子囊顶生,倒梨型,偶有长椭圆型;无成果,认为大豆菌株、紫苜蓿菌株等可从乳突,偶见半乳突和乳突型。孢子囊萌发时P.megasperma中划分出来,独立成种,而先形成泡囊,并很快破裂,游动孢子通过裂大豆菌株仍以Kaufmann&Gerdemann口释放,这是间接萌发;有时孢子囊直接产在1958年的命名,即P.sojae,最为合生芽管,起分生孢子的作用;或形成游动孢[1,10]适。至此,P.sojae(大豆疫霉)才被广子,在孢子囊内萌发产生芽管,穿透孢子囊[1]泛接受,重现于各类文献及

8、检索词中。因壁生长。游动孢子卵圆型,一端或二端较此,我们的应检物名单中关于大豆疫病的钝,一侧较扁平,具2根鞭毛。游动孢子遇学名也应尽快地予以修改。固体碰撞时易形成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