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

略论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

ID:38245085

大小:512.9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1

略论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_第1页
略论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_第2页
略论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_第3页
略论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略论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略论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安尊华①(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内容提要:梁启超在综合考辫前辈学者整理古籍的基础上,从事古籍整理实践,认为整理古籍是旧学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整理古籍要有大胆的怀疑精神,求真是其终极目的,又归纳了四种校勘方法,提出检验辑侠优劣的四个标准。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关键词:梁启超怀疑精神求真目的校勘法辑侠标准中图分类号:I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50(2007)01一88-4一、引言在中国学术史上,清代乾嘉学派一反明代末流做学问空疏的陋习,潜心研究古籍,对经学、史学、小学、音韵学及先秦

2、诸子百家进行注释整理,硕果累累。他们的好古学风,以诵习经史相淬励,引起了许多古书的复活,影响了近代思想,其“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更为后人所推崇。梁启超就是极力推崇乾嘉朴学求实精神的大学者,他总结清代学者整理古籍的成绩,摈弃了繁琐的考据学风,继承“求真”、“求实”的治学精髓,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了系统的古籍整理思想,对今天的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二、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一)怀疑精神是考证古籍的前提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用大量篇幅论述文献史料,其中贯穿了一条红线,那就是大胆的怀疑精神。这一精神影响了上世纪20年代的整理国故的运动。以胡适而论,他

3、对史料的态度是“宁可疑而过,不可信而过”。梁启超对于古籍史料自始至终都抱定怀疑态度:“采取资料的原则,与其贪多而失真,不如极谨严,真可信才信,无处不用怀疑的态度。”川无处不用怀疑的眼光,不迷信史料,认为“任何名著总不免有一部分不实不尽之处”,强调“治史者明乎此义,处处打几个折头,庶无大过矣”〔’]治学要以求真为本,读书不可盲从,即使用第一等史料来立说也会导致谬误,还要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不苟同任何人,“苟不惬于吾心,不妨持异同,但能得有完证,则绝无凭藉之新说,固自可以成立也”[310梁启超晚年从事古籍整理,有诸多原因,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在政治生涯中已不能东山再起,转而

4、从事学术研究,回归学术。在他看来,与神学、玄学不同,古籍整理时刻都应采取怀疑的态度,因为任何名著、任何古籍史料都不可能完全忠实地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治玄学者与治神学者或无须资料,因其所致力者在螟想,在直觉,在信仰,不必以客观公认之事实为重也。治科学者,无论其为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周不恃客观所能得之资料为其研究对象”。0[4]研究整理古籍离不开客观的资料作对象,而古籍港如烟海,不能一跳而就。于是他提出,从事古籍研究,首先要有怀疑精神,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于那些历史事实明知极不可信而苦无明确反证以驳倒的;二是对史书记载的历史上事件,同样必须持怀疑态度;三是对于历史事实,由

5、于种种关系,“绝对确实性很难求得的时候,便应采取怀疑的态度,或把多方面的异同详略罗列出来。”乙’」梁启超的这种怀疑精神,源于康有为,但对康亦心存疑虑,说“至于我,虽然勇于疑古,比起他们也巳瞳乎其后。我生性便如此,一面尽管疑古,一面仍带保守性。当我少年帮助康先生做《新学伪经考》的时候,虽得他的启发思想的补助不少,一面也疑心他不免有些武断的地方,想修正其一部分。,,6]在梁启超看来,对于任何古籍都抱定怀疑态度,再从事整理和研究,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成果。其逻辑思路是怀疑—整理—成果。概①作者简介:安尊华(1966一),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略论梁启

6、超的古籍整理思想而言之,大胆的怀疑精神是古籍整理的前提。(二)求真是考证之目的孟子曾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0”7',7J司马迁曾“考信于六艺”,唐刘知几开创辨伪之风,认为五经和上古之书真伪不分。宋代胡应麟《四部正讹》提出了系统的辨伪原则。清代阎若珠《尚书古文疏证》、胡渭《易图明辨》最有名。崔述《考信录》辨伪方法精妙。梁启超整合前贤的基础__匕把鉴别古籍史料总分为两类:正误鉴别和辨伪鉴别,“史料以求真为尚,真之反有二,一曰误,二日伪。正误辨伪,是谓鉴别。n[8」辨伪即辨别古书的真伪。伪书指“其书全部分或一部分纯属后人伪作,而以托古人也”[9]0鉴别伪书很重要,若以

7、伪书作研究的基础,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史家应当具有鉴别伪书的能力,必须忠实于史实,否则会导致思想混乱,“无因无果,是无进化。如是,则吾济治史学为徒劳。是故苟无鉴别伪书之识力,不惟不能忠实于史迹,必至令自己思想涂径起混乱也。;f10〕古籍中伪书太多,他认为已考定者“什仅二三耳,此外古书或全部皆伪或真伪杂揉者尚不知凡几。”具体而言,他提出十二种鉴别伪书的公例和六种方法证明某书是真书;还把伪书归为十类组川。伪书亦有真的一面,这体现了古籍整理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如说《管子》为管子作则伪,同样《周礼》为周公作则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