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交政策的演变

印度外交政策的演变

ID:38228501

大小:134.7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1

印度外交政策的演变_第1页
印度外交政策的演变_第2页
印度外交政策的演变_第3页
印度外交政策的演变_第4页
印度外交政策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度外交政策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亚太2002年第6期国际关系印度外交政策的演变3赵 萍【内容提要】 本文阐述了印度独立后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印度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和主宰南亚地区的外交战略和策略。X鲁还说过,“如果印度能够发挥它的力量而使独立初期至50年代的外交政策其他国家感受它的影响,那是一件好事。”③言外之意是,印度应该而且必须运用自己的印度以其庞大的权势基值,即居于世界力量对其他国家施加自己的影响。尼赫鲁为第七位的地理规模,第二位的人口规模,位居印度制定的外交政策可以概括为:主宰南亚世界前列的资源规模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底次大陆;确立在亚洲的中心地位;争做世界大蕴,一直在谋取大国

2、地位。早在印度独立之前国。尼赫鲁就对印度未来在世界上的地位做了明虽然尼赫鲁勾画了印度国家未来做一个确的阐述:“印度以它现在的地位,是不可能“有声有色”的大国的蓝图,但独立之初及50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年代的印度,经济凋敝,百业待兴,因而无力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采取进取姿态。从国际上看,印度1947年获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①这得独立时,战后两个阵营对抗的世界战略格一理想确定了印度外交战略的根本目标。同局已经形成,世界开始处于冷战时期。时,他还提出南亚国家关系中印度的大国地面对两极世界的基本战略格局,囿于自位和政治

3、、经济活动中心的使命:“在将来,太身实力,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国大党政府决平洋将要代替大西洋成为全世界的神经中定在两极对立中采取中立立场,即不依附于枢,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大西洋国家,却任何大国,不参与任何军事集团,在两个超级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从东南亚一直到中亚西亚,印度X西藏自治区党校副教授。①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的发现》,中译本,世界也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②知识出版社1958年版,第57页。②尼赫鲁上引书,第712页。这种论点构成了印度外交的理论基础。尼赫③尼赫鲁上引书,第712页。41©1995-200

4、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国际关系当代亚太2002年第6期大国间推行平衡外交,以保留自己的战略主国形象,客观上顺应了当年蓬勃兴起的亚非动权;同时主张刚摆脱殖民压迫的亚洲新兴民族独立运动的世界潮流,因而获得第三世国家和睦团结,以共同抗衡大国特别是西方界国家的普遍响应和支持,印度也因此获得大国的强权势力。这就是印度的中立不结盟、了较高的国际声誉;同时,不结盟政策维护了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印度的独立地位,并从世界各国特别是美、俄在这种外交政策的指导下,1947年印度和西欧各大国得

5、到较多的经济、技术和军事倡导召开了亚洲关系会议;1955年与印度尼援助。另一方面,印度对本地区的关注也取得西亚共同召开了亚非会议。中印关系也经过了实际的利益,控制着南亚中小国家,排斥区了一个“蜜月”时期。1950年印度承认了刚刚域外大国的介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共产主义国家。此后,印60~80年代的外交政策度始终主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54年印度与中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60~70年代,印度经济有了一定恢复和项原则”。印度以“不结盟领袖”和“第三世界发展。60年代中期以来推广的绿色革命使印代言人”的身份周旋于国际

6、舞台,在全球推行度实现了粮食自给,经济作物也有了较大增灵活的有效的不结盟外交政策。长。印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摩根索所说的在南亚地区,印度继承和巩固了英国殖“粮食的长期匮乏是在国际政治中永远软弱民统治者在南亚地区的权利,并把南亚次大的根源”的问题①,这使印度有希望实行积极陆的邻国看成是印度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的外交政策并使它有可能从实力地位出发去进一步积极推进自己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的实行外交政策。这一时期印度的外交政策一友好关系,印度企图换取中国对印度已非法是重点借助同苏联的“特殊关系”,二是开始占领大片领土的承认,并借此抵制中国对次加强军事力量以实现国家利益。大陆

7、的影响,从而使自己得以放开手脚在南此时,国际形势转为对印度有利。中苏关亚谋求领导权。对于巴基斯坦,印度在1947系开始恶化,印度和苏联均因与中国有矛盾年分治之日即与之发生了战争,结果控制了而进一步靠拢。苏联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克什米尔五分之三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权,向中国施加压力,同印度建立了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乃至安全领域的特殊关系。苏口。双方结怨的根本原因在于印度认为印巴联把印度视为它在发展中国家中最亲密的盟分治是人为的历史性错误,印巴本应是一个友和制衡中国的力量。尤其是印度的武器装国家。被寇松称之为“保护国链条”的三个喜备主要来自苏联,而正是这些武器装备,才

8、使马拉雅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