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涉痛与内脏关系

牵涉痛与内脏关系

ID:38227160

大小:142.0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牵涉痛与内脏关系_第1页
牵涉痛与内脏关系_第2页
牵涉痛与内脏关系_第3页
资源描述:

《牵涉痛与内脏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34GuangxiMedicalJournal,Feb12002,Vol124,No12牵涉痛区与皮部的比较研究广西区人民医院星湖门诊部针灸科(530022) 唐胜修  牵涉痛区与皮部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牵涉前个有机的整体,皮肤也按经络的走向分布分为十二区属于西医神经系统的范畴,而皮部属于祖国医学皮部,合而为六经。的经络系统,两者均指体内脏器的生理病理变化在  可以看出,牵涉痛区与内脏以神经相联系,皮部体表的反应区,临床上两者均能有效地指导诊疗实与脏腑则以经络内外相联。但神经与经络却不是同践。为探讨两者的区别

2、,笔者从概念、具体划分、机一物质,分布走向也不一样,但都是内外相联的信号制、诊断、功能、施治工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路。1 概 念4 牵涉痛区与皮部用于诊断  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  根据体表牵涉痛区部位,可推测是哪一脏器罹生感觉过敏或痛疼的感觉,这些区域叫牵涉痛区,牵患疾病,Boas和小野寺诊断法就是根据牵涉痛区的涉痛区有助于内脏疾病的诊断。内脏患病有时表现原理进行疾病诊断的。另外,体内各脏器发生病变,在该内脏邻近的皮肤区,有时表现在距患病内脏较会在相应的皮区出现感觉过敏区,在该区内皮肤电

3、远的皮肤区。阻也发生变化(即成为良导点),可通过探测皮肤电  人体的经脉、别络、络脉、经筋,大体上是分手足阻良导点来诊断特定的脏器疾患。如在脊椎左侧第三阴三阳,在体表的皮肤也是按经络来分区,这些代10~11肋间出现良导点,反映胃、十二指肠疾患;右表手足三阴三阳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皮肤区域肩背部出现良导点时,反映肝及胆囊疾患。皮部与诊称做皮部。皮—络—经—腑—脏,成为疾病传变的层断关系见表2。次,脏腑、经络的病变能反应到皮部,从皮部的诊察  现代经络研究中也发现与病变脏腑相应的皮部和施治则可推断和治疗内部脏腑的

4、疾病。临床上的出现良导点。可以看出,牵涉痛区与皮部有某些相同皮肤针、刺络、敷贴等治疗方法,都结合皮部理论。十的物理特性。二皮部上下同法,合为六经皮部,在六经辨证意义重5 牵涉痛区与皮部的主治功能大。从概念可以看出,二者均是皮表与内脏的对应关系,内脏有病变可反应于相应的皮表部位。  牵涉痛区在主治功能方面基本是空白,但皮部的主治功能全面且具体,详见表3。2 具体划分6 牵涉痛区与皮部施治之常用工具和方法  两者具体划分见表1。从表1可看出,牵涉痛区与皮部的划分存在相同区域,不同区域的差别也很  目前还没有依据牵涉

5、痛区理论进行施治的措施大。和方法。根据皮部理论进行施治的工具及方法全面且具体(见表4)。3 机 制  从以上几方面的比较来看,经络皮部理论更加  传导患病内脏的感觉神经与牵涉痛区皮肤的感完善,可从皮部诊断和治疗疾病,但理论显得粗略;觉神经进入同一脊髓节段,脊髓后角内密切联系,故牵涉痛区理论具体,但不全面,仅用于诊断,局限性从患病内脏传来的冲动可以扩散或影响到邻近的躯大。临术上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用于疾病体感觉神经元,从而产生牵涉性痛。一个脊神经节神的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从事西医工作者,基本上经元的周围

6、突既分支到躯体部,又分支到内脏器官,对皮部理论不甚了解,而从事中医工作者对牵涉痛这就是牵涉痛机理的形态学基础。区也知之甚少,若对二者均有所了解,则能全面考虑  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异常皮肤表现,这极有益于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即不同的脏腑通过所现代的皮部研究如果借鉴祖国医学的理论,相信会属经络与体表相联系,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成为一有新的发现。广西医学 2002年2月 第24卷 第2期235(1、2、3)表1 牵涉痛区与皮部划分异同比较位置牵涉痛区     皮

7、部颏颐颧额、明堂阳明胃、大肠面额无下级、阙、囟、颠太阳膀胱、小肠颥、颞、蔽、鬓、曲角少阳胆、三焦颠、枕骨太阳膀胱、小肠后枕肠角、完骨少阳胆、三焦正中少阴心、肾颈肺两侧阳明胃、大肠项中太阳膀胱、小肠项肺、支气管两侧少阳胆、三焦左胸部、左肩、左臂  心脏胸骨少阴心、肾前胸缺盆       肺膺、乳阳明胃、大肠右肩        胆囊膺外太阴肺右肩背       肝胆左右肩少阳三焦后背膂脊        胰胃背腰太阳膀胱膂外侧、胁、季胁   肝胆胁、季胁少阳胆剑突下        胃(胰)正中少阴心、肾上腹上腹阳明胃

8、胁肋       肝胁肋厥阴肝、心包中腹        小肠正中少阴肾中腹委胁、眇      肾两侧阳明胃季胁、眇太阴脾丹田       膀胱正中少阴肾下腹右下腹、脐周    阑尾两侧阳明大肠、胃腹股沟及会阴部     睾丸、肾脏气街厥阴肝腰太阳膀胱腰泌尿生殖器髀枢少阳胆尻、尾子宫太阳膀胱内厥阴肝、太阴脾腹股沟下输尿管中阳明胃外少阳胆桡侧         C3~C8桡侧太阴肺上肢内侧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