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84广东林业科技2005年第21卷第4期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策略叶辽源(增城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增城511300)摘要文章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对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认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品味较高、特色较突出;指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热情好客的社会氛围等为白水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条件;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规律提出了促进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关键词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S7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42
2、7(2005)04-0084-04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旅游业与电子、信息等[1]新兴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支柱产业。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不但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生态效益。广州市和增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增城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等定位为珠三角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现将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规律,提出了促进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一些看法。1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基本评价所谓
3、旅游资源评价就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某些标准,采取一定的方法,对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判和鉴定,从而为旅游资源合理经营、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旅游资源综[2]合效益最大为目的的一项管理活动。本次调查与评价均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1.1旅游资源种类较丰富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位于增城市北部,共分为大封门景区、高滩温泉景区、派潭河景区、将军石景区、七仙墩景区、白水仙瀑区、体育休闲区、密石卧佛景区、黄沙景区、牛牯嶂景区等10大景区。总面积约150002hm。区内有“南国天池”的大封门水库、白水寨水库、七仙墩湖、石灶天湖、上九陂
4、湖及中国大陆落差最大的白水寨瀑布在内的众多数不清的瀑布群。区内有漫山遍野的森林,有形态各异的奇石,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奇峰秀水,空气清新,是珠三角生态游的最佳选择。通过初步调查,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计有8大主类,26个亚类,75种基本类型,分别占“国标”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总数的100%,83.9%和48.4%。说明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详见表1和表2)。1.2资源品味较高“国标”根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旅游资源分为五级:五级旅游资源,90分以上;四级旅游资源,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30~44分
5、。29分以下为“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同时将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分值达70分,属于三级旅游资源,达到了“优良级”。因此,可以说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品味还是较高的,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1.3资源特色突出由表1可以看出,白水寨旅游资源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计有14个亚类,37种基本类型,分别占“国标”中自然旅游资源17个亚类,71种基本类型的82.4%和52.1%。在自然旅游资源中则以生物景观和水域风光资源更为突出,“国标”中的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在白水寨风景名胜
6、区内都可以找到。经过调查认为:白水寨风景区惟我独有的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一水一米”。叶辽源: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策略85表1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主要旅游资源分类统计主类亚类基本类型AAA山丘型旅游地AAB谷地型旅游地AAE奇异自然现象达式AAG垂AA综合自然旅游地直自然地带A地文景观AB沉积与构造ABA断层景观ABC节理景观ABD地层剖面ACE奇特与象形山石ACF岩壁与岩缝ACG峡谷段落ACH沟壑地ACL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岩石洞与岩穴AD自然变动遗迹ADA重力堆积体ADB泥石流堆积BA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B水域风光BB天然湖泊与池沼BBA观光游憩湖区BBC潭池BC瀑布BC
7、A悬瀑BCB跌水BD泉BDA冷泉BDB地热与温泉CA树木CAA林地CAB丛树CAC独树C生物景观CB草原与草地CBA草地CBB疏林草地CC花卉地CCA草场花卉地CCB林间花卉地CDA水生动物栖息地CDB陆地动物栖息地CDC鸟类栖息地CDE蝶类CD野生动物栖息地栖息地D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象DAA日月星辰观察地DB天气与气候现象DBA云雾多发区DBB避暑气候地DBC避寒气候地DBE物候景观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EBA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