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09648
大小:3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07
《石编委200617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石编委〔2006〕17号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渝委办发〔2002〕28号)和中央编办、市编办关于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加强县乡党政群机关(包括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群众团体、民主党派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管理,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机制,-9-防止机构编制再度膨胀,实现机构编制
2、管理法定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经2006年3月16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第3次全体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完善政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市编办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党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我县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一直
3、未建立起来,导致一些部门和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员超编、混编混岗、职责不清、管理不规范、政事不分、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实行“一个萝卜一个坑”,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控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无序增长和遏制超配人员,有利于解决混编混岗、吃“空饷”等问题,有利于群众监督,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各部门、各乡镇必须充分认识推行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切实把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
4、。二、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总体要求及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及科学配置党的执政资源-9-要求,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全县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机构编制部门组织实施。县编委负责编制实名制的领导、监督、管理工作。县编办负责机构编制册、人员编制证的制作、审核、颁发和信息管
5、理等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负责本系统本单位具体申报工作。 (二)按编定人,严格管理的原则。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性质和结构,确定每个工作人员的编制性质和岗位。 (三)积极探索,稳妥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有效工作机制和工作手段,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实现把机构编制真正管好管住的目的。 三、实施范围和对象全县各级党委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机关,群众团体机关和事业单位及其使用机关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行政执法专项编制、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全额事业编制、差额
6、事业编制、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以及其他专项编制的人员。四、实行编制实名制的主要内容-9-实行编制实名制,是指将编制管理和实有人员管理紧密结合,严格按照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和人事管理的政策规定,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定编到人,并将编制数额和配备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的一种管理制度。即在部门“三定”工作的基础上,将每一个单位所核定的编制,分解成不同的岗位,使每一个在岗的人员对应一名编制。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册,个人实行编制证,做到一人一编一证,人随编走,证随人动,无编不发证,无证不拨经费,切实做到机构性质清、人员编制清、实有人数清、经费渠道清,
7、形成严格的制约机制。单位机构编制册注明有单位名称、机构性质、机构规格、成立时间、编制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人员数、经费形式、人员变化、职能职责调整等内容;编制证注明有在编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民族、工作单位、职务、岗位、编制性质、经费形式、考评奖惩及个人头像等内容。五、办理程序(一)提交材料办理单位机构编制册和人员编制证时应提交以下材料:1、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成立机构的文件复印件一份;2、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批准文件复印件一份;3、单位领导和中层干部的任职文件复印件一份;4、《机构编制册申报表》一式两份;5、《人
8、员编制证申报表》一式两份;-9-6、居民身份证(或居民户口簿)复印件一份;7、在职人员的同底一寸免冠彩色相片3张;8、单位住所证明;9、近两年的年度考评、奖惩情况。(二)上报材料各部门、各单位按要求,填写相关表格后,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乡镇所属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