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国有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ID:38208062

大小:18.4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中国国有企业的出路在哪里_第1页
中国国有企业的出路在哪里_第2页
中国国有企业的出路在哪里_第3页
中国国有企业的出路在哪里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国有企业的出路在哪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郑永年:中国国有企业的出路在哪里?(2011-05-31)●郑永年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仍然扮演着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但是,近年来,国有企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抱怨的对象。公众对国企的不满有其深刻的原因,因为国企的行为在很多方面,对中国经济乃至社会和政治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国企的进一步改革不可避免;不改革,国企不仅无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对执政党的合法性造成巨大的冲击。  国企改革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在很多方面都作了尝试,但整个1980年代并没有找到改革的突破口。真正的突破口发生在1990年代,

2、是在朱镕基任副总理和总理期间。当时政府的做法主要有三。一是国企的法人化和企业化。此前,国企很难说是企业,因为其承担了很多非企业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说,每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不仅有经济功能,而且也有政治和社会功能。这种形态的国企当然和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想吻合的。1980年代所做的只是放权让利,即政府把更多的利益让渡给企业,使得企业有动力去追求利益。朱镕基期间政府实行的法人化目标,是要把国企转型成为真正的企业。这个目标可以分解成不同的方面,目标的达成也需要一些时日。当时的改革强调的是把诸多社会功能从国

3、企分解出来,这方面也的确做到了。  二是引进竞争机制。国企最大的难题就是缺失竞争机制。在1980年代,在国企之外开始产生一个非国有部门。但这个非国有部门并没有对国企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到1990年代,大多数国企,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处于亏损状态。1990年代开始对中小型国企实行“放小”政策,即民营化或者中国式的私有化。民营化过程尽管出现了包括被称之为“国有资产流失”等在内的问题,但方向是对的。没有这个过程,很难想象那么庞大的国企能够走出亏损的困境。民营化大大提高促成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民营化

4、对中国整体国民经济形态发生了结构性的影响,即达成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之间的大体平衡。而此前,国企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这种力量的平衡也反过来促成了两个部门之间的竞争。  三是组建大型国企集团,即“抓大”战略。“抓大”就是在关键的领域,通常是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通过组建大型国企来强化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个方向也是对的。作为一个后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扮演一个比发达国家更为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国际经济领域。因为全球化,中国企业成为国际经济的一部分,但在关键的领域毫无竞争力,国家因此意图通

5、过组建大型国企来参与国际竞争。  通过这些改革之后,国企已经今非昔比,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企已经挣脱了改制前的亏损局面,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国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就规模来说,国企可以和全球最大的企业媲美。实际上,国企已经是海内外各方“倾心”的对象,纷纷想和国企“攀亲”。近年来的“央企化”(即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地方国有企业都想和国企发生关联,不管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现象很能说明问题。国企为什么遭社会抱怨  既然取得了那么多成就,国企为什么遭社会抱怨呢?  首先是国企开始偏离原来组建大型国企集团的

6、目标。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国企进入非垄断领域。原来的设想是要国企在一些关乎国家战略利益的领域实行垄断,并发挥作用。但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国企大扩张,其触角马上伸展到非垄断领域,哪里可以赚钱,哪里就有国企。结果,国企大肆进入民营企业领域,占据了民营企业的空间,很快改变着原来国企和民营企业两个部门相对平衡的状态。同时,也因为国企都是大型的,它们空间的扩张表明中小型企业空间的缩减。如此,国企已经造成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  其二就是国企“走”不出去,或者盲目“走”出去。国企的其中一个责任

7、就是“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但这个目标显然没有达成,西方各国大都以政治和国家安全为理由,拼命抵制国企的“走出去”行为。但在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等,国企“走出去”又显得不够审慎。这里主要是能源领域。国企的投资很难说具有多大的经济理性,并且都是一些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使得民众有“走出去”了但“走不回来”的感觉。实际上也是这样。很多国企“走出去”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更为重要的是,国企很难使人相信还是国有的。国企内部变相私有化现象非常严重,国家管理国企的“代理人”

8、对国企具有无限的权力,这种权力甚至具有排他性质,即国企成为了独立的王国。简单地说,国企很容易演变成国企管理者的企业,而和社会甚至是政府无关。很多年里,国有企业盈利了,国企的管理者可以自行支配,进行内部分配。社会上的一些经营群体现在纷纷离开私企,甚至是待遇优厚的外企而进入国企,并非没有道理,即国企内部的待遇已经大大超越所有其他的企业。但是,如果一旦国企发生亏损,那么就会向政府伸手,需要动用纳税人的钱来救济。  即使在“盈利”问题上,公众也并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