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07546
大小:291.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1
《对比五常大米和吉林大米的生长环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五常大米生长环境分析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于中温带大陆气候,无霜期140天,平均年降水量608毫米,年日照2629小时。溪浪河、拉林河、牤牛河贯穿全境,水系纵横。充沛的日照,天然河水灌溉,加上种植的成熟期长的优质晚熟品种的水稻,使五常大米与众不同的特点。五常山清水秀,更是鱼米之乡。地貌特征五常大米稻作区是一个三面环山,开口朝西的盆地,东南部山脉挡住了东南风,而西部松嫩平原的暖流可直接进入盆地内回旋。日照五常大米水稻生长季节(4月—9月)为1080h—1370h。气温五常大米水稻生长季节(4月—9月)日平均气温17℃,昼夜温差10℃,最大温差20℃。无霜期
2、110d—160d。水稻生长季节(4月—9月)大于等于10℃的积温为2700℃—3000℃。降水五常大米水稻生长季节(4月—9月)降水量为250㎜—650㎜,平均480㎜。土壤五常大米的土壤类型主要为砂壤土和草甸土。耕层土壤PH值6.0—7.2,平均PH值6.5;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24%;碱解氮平均含量108㎎/㎏;速效磷平均含量32㎎/㎏;速效钾平均含量215㎎/㎏;全氮0.12%;内梅罗综合指数为0.541。水源保护区内河流总长2468㎞,河网密度0.33km/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量32.10亿立方米,年径流深248.7㎜。地下水为山区基岩裂隙水,高平
3、原潜水和平原层间水,可开采储量为7亿立方米。水质均符合GB5084要求。环境空气符合GB3095—1999中二级规定。栽培技术应用具有五常特色的一段超早育苗及大棚旱肓苗、旱育稀植等栽培技术。加工工艺采用清理、砻谷、碾米、白米分级、包装等,亦可有抛光或色选。大米加工中除添加符合GB5749要求的水外,不添加任何物质。感官指标应有五常大米固有的气味,没有异味。蒸煮时应有特有的米香味,饭粒表面有油光。口感绵软略粘、微甜、略有韧性,冷却后仍能保持良好口感。感官要求按GB/T5492的规定执行。吉林大米生长环境分析气候情况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中部,地处北纬40°52′~
4、46°18′,东经121°38′~131°19′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时间短,气温回升较快,有利于水稻育秧;夏季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生长;秋季光照充分,多晴少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粮食作物营养积累;冬季寒冷漫长,减少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使用,并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全省年平均气温为5.4℃,无霜期110-155天。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600℃,作物生长季(5-9月)大于10℃有效积温2512.3℃,8-9月中旬作物灌浆至成熟期平均气温19.9℃,昼夜温差达10.5℃,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且不易出现高温
5、效应,使水稻具有很好的口感。年日照2200-3000小时,在水稻生育期内的日照时间达13~16小时/日;年降水量在400-900毫米,其中80%左右集中在6-9月份,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对一季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土壤条件吉林省现有耕地560万公顷,共有19个土壤类型,其中黑土、黑钙土、淡黑土、草甸土等肥力较高的土壤占52%;其中,适宜种植水稻的土壤类型有8个:草甸土、冲积土、黑土、黑钙土、白浆土以及经改良后的泥炭土、沼泽土和盐碱土。上述土壤类型的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有机质含量15-50mg/kg,全氮含量1.0-2.0mg/kg,速效磷含
6、量15-40mg/kg,速效钾含量100-200mg/kg,土壤pH值5.5-8.5,非常适宜水稻种植。水资源状况吉林省属于全国三个河源性省份之一,全省现有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条,3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0多条,分别属于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五大水系;这五大水系均发源于省内,吉林省处于这些水系的上、中游地带,水流污染小,水质好。主要湖泊有长白山天池、松花湖、月亮泡、大布苏泡、查干泡、波罗泡等10余个,大多分布于中西部。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98.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44.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3.
7、61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68.9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449立方米。据2014年度全省189条江河的监测评价结果显示,优于Ⅲ类水质的河段占71%,优于Ⅴ类水质的河段占90%,全省各主要江河均符合农业灌溉用水要求,水稻主产区的灌溉用水普遍良好。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37处,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12处,机电排灌泵站4949处,机电井23.7万余眼、水闸463座、塘坝10038座,实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711万亩,其中水田灌溉面积1120万亩。建成并注册水库1579座,其中大型水库19座、中型水库96座,小型水库1464座,19条主要
8、江河初步建成了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基本上满足全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