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良:我心目中未来的复旦

杨玉良:我心目中未来的复旦

ID:38199559

大小: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5

杨玉良:我心目中未来的复旦_第1页
杨玉良:我心目中未来的复旦_第2页
杨玉良:我心目中未来的复旦_第3页
杨玉良:我心目中未来的复旦_第4页
杨玉良:我心目中未来的复旦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玉良:我心目中未来的复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心目中未来的复旦——在全校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2月24日)杨玉良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是本学期第一次党政干部大会,也是我到任后的第一次干部会议。原本今天是要我向大家布置2009年度的行政工作要点,但《工作要点》已经下发给各单位,我没有必要在这里拿腔拿调地念一遍,或是作一些“强调”和“解释”。我总觉得这样讲或多或少有一点“官气”,令人生厌。我相信大家回去后会认真阅读,具体落实。因此,我昨晚突然决定要换一种方式,一来不想使大家觉得“又是老一套”,二来想在这里说一点我自己想说的话。这样一来,我就不得不预先申明:下面的讲话没有受班子的委托。这或许有点自由主义,

2、但是我保证我下面要说的是真话。    掐指算来,我到任才刚进入第六周,要说一些所谓的“施政纲领”那是无稽之谈。最近一段时间,我找了学校的一些教授(主要是人文社科的教授),听听他们到底有些什么想法。我深怕职能部处给我留下一些先入为主的意见,因此在座的职能部处的干部我大多还没找。在与教授们的交谈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有一些感受,谈出来求教各位。    最近我随时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到复旦来当校长,你准备好了吗?答案只能是“没有”。但是有人会说,你连准备都没有那你来干嘛!我说我在作一些调研,有人说我这是托词,也该谈点什么了!总而言之,我只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如果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咱们就像

3、北大“兼容并包”那样,也把我兼容一下,尽管我是校长。    作为一个大学校长,他的知识结构极其重要。有些专著上说,大学校长必须是一个通才。然而,专才容易,通才难得。所以,我的压力大家可以理解。从我的背景来看,我是一个自然科学家,再具体一点就是化学家,再具体一点就是高分子化学家,所以这点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其次,像我这样的科学家有一个习惯,说它好也好,说它不好也好,就是比较喜欢用逻辑的办法来看问题,但是现实告诉我这个世界又不全是逻辑。所以我在稿子的页边上写了一句话:“避免完全用一个科学家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或者说来看这所学校。”但是要改变这个思维方式确实很难,说实话我也只能力图改变。   

4、 在座各位都知道,复旦大学从陈望道校长离任以来,已经有32年都是理科的人来当校长。我们不去分析为什么老是由理科的人任校长。北大的陈平原教授有过一句话:道理很简单,因为现在都要用院士,但是人文及社会科学没有评院士。但是我在回复旦任校长前,北大有一位退下来的副校长跟我讲,复旦大学是一所有非常深厚的人文社科底蕴的大学,你这个校长当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人文社科的教授对你的接受、认可程度。说句实话,我听了以后出了一身冷汗,因为人文社科不是我的长处。我一想也有道理,人文社科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关键学科,因为它关乎人的精神。而且,教育学就属于哲学的范畴。我经常自嘲,别人有时也这么评价,我只是

5、有点知识,但是没有文化,也不懂管理,主要只有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所以,让我扛着复旦大学校长的名头,这个压力是可以想象的。要想没有压力,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你对这所学校干脆就不负责任,但这显然不是我的选择。    所以,对我来讲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大家学习,向教授们学习,向书本学习。我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力图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这所学校,而不是完全用科学家非常逻辑的眼光。换言之,我们能否不只是简单看一个学校有多少院士、多少博导、多少SCI文章、文章引用率多少、得奖数多少......,我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能不能把这些所谓的“指标”先撇开,然后再看看这个学校到底应该是

6、什么样的一个学校。    看一所学校,尤其对于一所名牌大学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历史感。要看出复旦是一所活生生的、有文化底蕴的复旦,这是我所期望的。所以昨晚我起草这个发言提纲的时候,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我心目中未来的复旦。    在国务院学位办工作的这些年,我走了很多学校,但是我感觉在大学文化的坚守上,或者说是精神和使命的坚守上普遍有所缺失。大家都在忙忙碌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以有一些荒唐事情就会出来。我最近在读余英时的《知识人与中国文化的价值》,序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文化的价值虽然起源于一个民族的共同的生活方式中,但必须经过系统的整理、提炼、阐明,

7、然后才能形成一套基本的规范,反过来在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当中发生了引导作用。这一整理、提炼、阐明的重大任务,就中国传统而言,一直是由‘士’承担着的。”如果按这个定义的话,一个民族的文化尚且如此,那么现在知识分子集中在大学里,大学的文化当然是由我们在座的、不在座的和已经毕业的所有成员来共同塑造、整理、提升的。    春节团拜会时,我曾经引用过北大前校长许智宏先生在离任时的演讲。他说:“什么是大学的文化,她就承载于一些名师们的传说和轶事当中。”所以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