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球计数板误区探究

血球计数板误区探究

ID:38198315

大小:16.3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血球计数板误区探究_第1页
血球计数板误区探究_第2页
血球计数板误区探究_第3页
血球计数板误区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血球计数板误区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血球计数板误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新课程标准增设的一个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变化的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但这项探究历时长,涉及的技术多而复杂,教科书通常仅作简要的提示,因此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或师生共同查阅相关资料,如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就是学生学习中不容回避的障碍之一。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大学教材、网络资源及某些中学教辅书籍说法不一,甚至还不乏谬误,易给师生的教与学造成混乱,甚至误导。笔者通过多方求证和实践,力图就血球计

2、数板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惑逐一探讨,以期达成共识并解除诸多疑惑。   1 规格之误区   关于探究活动中血球计数板的选用,人教版、浙科版教材推荐使用2mm×2mm方格,苏教版推荐使用1mm×1mm方格。后者在市场上较为常见,多数大学教材也多以此规格为例。以上数据是指计数板计数平台上大方格的规格,也即计数室的边长。由于方格网距盖玻片0.1mm,因此,这两种计数室的容积分别为0.4mm3(4×10-4mL)、0.1mm3(1×10-4mL)。当镜检所选中格并计数完毕后,推算出整个计数室细胞总数,

3、除以计数室容积就可获得所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   2 公式之误区(以1mm×1mm规格计数板为例)   每种规格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通常与又有两种规格,一种是25×16型,即大方格中含25个中格,每个中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因此每个大方格(计数室)中含有25×16个小方格;另一种为16×25型,即大方格中含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25个小方格(2004年版河北少儿版教科书第82页示意图在表示方格划分方面存在失误),每个大方格(计数室)中含的小方格数为16×25。显然,尽管规格不同,但

4、两类计数室均含有400个小方格(25×16或16×25)。   2.1 用25×16型计数室计数   通常计数四个角及中央的五个中方格(5×16=80个小方格)的细胞数A,计数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酵母菌个数/1mL=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80×400×10000×稀释倍数;   或:=A/5×25×10000×稀释倍数。   2.2 用16×25型计数室计数   通常计数四个角的中方格(4×25=100个小方格)的细胞数A',计数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酵母菌个数/

5、1mL=10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100×400×10000×稀释倍数;   或:=A'/4×16×10000×稀释倍数。   公式中,“10000”是指1mL相当于10000个计数室(容积为0.1mm3)的容积。因为:1mL=1cm3=1000mm3,0.1mm3=1×10-4mL。“10000"前面的式子表示计数室中细胞总数,可用小方格数400×平均每个小方格中细胞数,也可用计数室所含中方格数×平均每个中方格中细胞数。综上所述,计算公式可概括为:酵母菌个数/1mL=计数室中酵母菌数×10000×

6、稀释倍数,其中计数室中酵母菌数因其规格及取样方法而异。   3 边缘效应之误区   对如何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三2007年版第75页明确描述为:“一般而言,样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教科书必修三2004年版第72页描述为:“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数”。河北少儿版第82页也有类似的描述,但还常见到以下不同说法:2010年版教辅资料《世纪金榜》第42页描述为:“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

7、顶角的酵母菌。”1989年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微生物学实验》第137页则描述为:“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数上方和右边线上的。”综上所述,鉴于中学阶段教学实际及操作的可行性和避免混乱,建议采用人教版教学用书的处理约定。通俗地说即:在计数时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交点处个体只记一次。   4 加样之误区   因血球计数板在结构及原理上不同于普通的载玻片,其加样及盖盖玻片也有特殊要求,即“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8、(人教版教科书必修三2007年版P68)。河北少儿版第82页描述为:“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下缘滴入一小滴(勿产生气泡),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悬液”。而浙科版第72页却描述为:“用滴管从试管中取1滴培养液到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格区,盖上盖玻片。”网络中部分实验视频中也采取了后盖盖玻片的方式。其实,后盖盖玻片也未尝不可,但它对液滴量的要求较高,盖盖玻片时也易产生气泡。因此,从操作规范及成功率角度讲,应采用先盖盖玻的方式。至于加样位置,因计数室靠外侧边缘的平台已作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