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93706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7
《基坑支护降排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坑排水开挖底面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时,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当雨季施工时,地表水会流入基坑内。如果坑内积水,不及时排走,不仅会使施工条件恶化,还会使土被水后,造成波塌方和坑底承载能力下降。因此为保证安全生产,在坑基(槽)开挖前和开挖时,必须做好排水工作,保持土体干燥才能保障安全。因此必须做好以下排水工作:1、雨季施工时,应在基坑四周或水的上游,开挖截水沟或修筑土堤,以防地表水流入坑槽内。2、基坑(槽)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水井,并沿坑底的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中井内,然后用水泵抽去,抽出的水应予以引开,严防倒流。3、四周排水沟及集水井应设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去向的上游,
2、并根据地下水量的大水,基坑平面状况及水泵能力,集水井每隔20~40米设置一个。集水井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6~0.8米,其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随时保持低于挖土面0.7~1.0米,井壁可用竹、木等进行简单加固。当基坑(槽)挖至设计标高后,井底应低于坑底1~2米,并铺设碎石滤水层,以避免在抽水时间较长时,将泥砂抽出及防止井的土被扰动。当土为细砂或粉砂时,抽出地下水流会带走细粒而发生流砂现象,造成边坡坍塌,坑底隆起,无法排水和难以施工,此时应改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基础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基础支护采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作坑壁支护时,要符合下列规定:1、应尽量减少打桩时
3、对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影响。2、当土质较差时,宜采用齿合式板桩。3、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时,要在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挖空心思。4、在桩身附近挖土时,不能伤及桩身。采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桩作坑壁支撑并设有锚杆时,要符合下列规定:1、锚杆宜选用螺纹钢筋,使用前应清除油污和浮锈,以便增强粘结的握震力和防止发生意外。2、锚固段应设置在稳定性较好的土层或岩层中,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计算规定。3、钻孔时不应损坏已有管沟,电缆等地埋没物。4、施工前先测定锚杆的抗拉力,验证可靠后,方可施工。5、锚杆段要用水泥砂浆灌注密实,需经常检查锚头紧固和锚杆周围土质情况。干土或天然温度的黏土类土,深度在2M以
4、内,两侧挡土板水平放置,用撑木和木楔顶紧,挖一层土支顶一层。挖掘湿度小的黏性土及挖土深度小于3M时,挡土板水平放置,中间留出间隔,然后两侧同时对称立上竖木方,再用工具式横撑上下顶紧。挖掘较潮湿的或散粒的土及挖空心思土浓度小于5M时,挡土板水平放置。相互靠紧,不留间隔,然后两侧同时对称立上竖木方上下各顶一根撑木,端头加木楔顶紧。挖掘松散的或温度很高的土(挖土深度不限),挡土板垂直放置,然后每侧上下各水平放置木方一根用撑木顶紧,再用木楔顶紧开挖较大基坑或使用较大型的机械挖土,而不能安装横撑时,挡土板水平顶在柱桩的内侧,桩柱一端打入土中,另一端用拉杆与外锚桩拉紧,挡土板,内侧回填土。开挖较大基坑
5、或使用较大型的机械挖土,而不能采用锚拉支撑时,挡土板1水平钉在柱桩的内侧,柱桩外侧由斜撑支牢,斜撑的底端只顶在斜桩上,然后在挡土板内侧回填土。开挖宽度大的基坑,当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足时,打入小短木桩,一半露出地平,一半打入地下,地上部分背面钉上横板,在背面填土。开挖宽度大的基坑,当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足时,坡角用砖,石叠砌或用草袋装土叠砌,使其保持稳定。人工降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就是在坑基开前,预先在基坑(槽)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以下,同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仍然继续不断地抽水,使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从根本上防止细砂和粉土产生流砂现象,
6、改善挖土工作的条件,同时土内的水分排出后,边坡长度可变动,以便减小挖土量。人工降水的方法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管井井点,深井泵以及电渗井点等,究竟采用何种方法,可根据土的渗透系数,降低水位的深度,工程特点及设备条件等确定。1、轻型井点一般用于土壤渗透数K不小于0.1M/昼夜,最好用于K=5~20M/昼夜的土壤中。2、对渗透系数K〈0.1M昼夜的土壤,可在轻型井点管的内圈增设一些电极(用钢筋或钢管)通入直流电,以加速地下水向井点渗透,加速排水。3、当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开挖较深时,应采用“喷射井点”进行降水,喷射井点的设备,主要是喷射井管,高压水泵和管网系统,(进水总管、排水总管等)。4、管
7、井井点就是沿基坑每隔一定距离(20~50M)设置一个管井,(深度8~15M),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潜水泵或离心泵)不断抽水以降低地下水位,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K=20~200M/昼夜),地下水量大的土层。5、当降水深度较大,在管井内用一般水泵满足不了要求时,可改用深井泵降水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