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储蓄模式为何如此迥异?

全球储蓄模式为何如此迥异?

ID:38192898

大小:166.4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全球储蓄模式为何如此迥异?_第1页
全球储蓄模式为何如此迥异?_第2页
全球储蓄模式为何如此迥异?_第3页
全球储蓄模式为何如此迥异?_第4页
全球储蓄模式为何如此迥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球储蓄模式为何如此迥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球储蓄模式为何如此迥异?·经济2012年09月19日14:25   文/若离作者KeyuJin系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讲师。本文为ProjectSyndicate专栏文章,经授权发布,中文版已审改。 自新兴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初融入全球经济以来,出现了三大引人注目的趋势:核心发达工业国与外围新兴国家在个人储蓄率上的分化(前者大幅上升而后者稳步下降);两个区域之间巨大的全球性失衡;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利率下调。当全球不平衡状况吸引了许多观察者的目光之时,很少有人试图解释世界各地的储蓄行为为何差异如此之大。 在1988年,中美两国的家庭储蓄率大致持平,约为5%。但到了2007

2、年,中国家庭的储蓄率已经上升到令人吃惊的30%,而美国仅有2.5%。对比过去20年间其他发达工业国与新兴市场,中美的模式是不具代表性的(表一)。 储蓄行为总是随着利率的变化做出反应,利率在过去20年里持续走低,到今时今日已经降至创记录的低水平。但是,这些完全融入世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经济体之间出现了如此显著、往往截然相反的储蓄模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答案或许是发达国家的信贷市场比新兴国家发展得更为完善,尤其是在家庭可借款的数额方面。当然,有人会提出亚洲人节俭和美国人挥霍仅仅反映了对信贷的不对称需求,也就是说,亚洲人骨子里更不愿意借钱。照这样说来,家庭负债的显著差

3、异(表二)——从新兴亚洲国家(东南亚、中国、印度,香港和韩国)的25%到美国以及其他盅格鲁-撒克逊经济体(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和英国)的超过90%——就只是些偏好上的差异。 而另一个更能令人信服的解释就是,机构借贷能力的差异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各国的储蓄率有多大不同。证明过程很简单:所有经济体都有贷款者和存款者,而借款成本(或者储蓄回报)变化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当利率下降时,贷款者就能贷更多的钱,相反存款者可能不得不在利息收入下降时增加储蓄。 从宏观方面来说,在一个贷款限制较少(因此拥有大量有效贷款者)的经济体,贷款增加时储蓄会减少。而在一个拥有大

4、量有效存款者的国家,贷款增加时储蓄率会不降反升。因此,这种储蓄模式的不对称性可能体现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与贷款较多限制的经济体相比,限制贷款较少的经济体对贷款成本下降更加敏感。 在笔者与尼古拉斯·科尔达西埃(NicolasCoeurdacier)和史黛芬妮·居堡(StéphaneGuibaud)的共同研究中,我们找到了经济数据支持上述观点。首先将贷款者和存款者按年龄分组。年轻人的当前工资收入通常较低,但未来收入增长较快,适合透支未来收入以扩大当前消费和在教育方面的投资。而准备退休的中年人可能是经济体的存款者。如果贷款限制不对称确实是重要因素,那么年轻的贷款者和中年的存

5、款者就将在限制贷款和较少限制贷款经济体的对比中表现出炯然不同的行为模式。 事实上,在1992至2009年,中美两国不同年龄段的储蓄行为存在着显著差异。美国年轻人(25岁以下)与中国年轻人的贷款率高10%,而中国的适龄劳动者(35-54岁)比同龄美国人的储蓄率高17%。 这个观点蕴含的另一个意义就是,中国储蓄的急剧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年中国人储蓄率的上升,并非年轻人贷款率下降)。相反,美国储蓄率的减少则主要来自于年轻人增加了贷款,而不是中年美国人储蓄率下降。 1992至2009年,中国家庭总储蓄率(作为GDP的一部分)增加了20.2%。实际上,中国的中年存款群体在其

6、中的比例超过60%(余下部分主要由老年人贡献)。在美国,同期作为GDP一部分的总储蓄率下降1.8%。其中年轻存款群体的存款与GDP之比下降了1.25%,而中年储蓄者的数据其实上升了大约1.5%。 除了考虑储蓄率方面的全球差异之外,中国严格的信贷限制也许能够解释为何中国储蓄率较高,而且不断增加。突出的原因是巨额国内存款主要来自家庭储蓄。这将意味着中国大肆宣扬刺激国内消费可能实际上是在呼唤适当的信贷市场改革。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Bernanke)所提到的“全球存款过量”概念经常用来解释世界范围内利率下降。而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存在信贷限制可能就是为何存款过量首先

7、会出现在这些地方的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