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88091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浅议燕伋兴学育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燕伋兴学育才筑台尊师精神的内涵及对世人的影响作者:陈小丽单位:千阳县教研室职称:一级教师大教育家孔子72贤之一的燕伋是我们千阳人引以为荣的骄傲。他以在渔阳(今千阳县城西关裴家台)设坛授徒,首开西秦教育之先河,以及思念恩师心切,用衣襟撮土筑台,登高望鲁,寄托思情而千百年来被人们所推崇和敬仰。尤其是他所筑望鲁台更成为千古丰碑,被誉为中华尊师第一台。我们学习燕伋的精神,不能仅停留在他设坛授徒、筑台望鲁这些浅层次的表象上,而要深入的去挖掘和剖析其精神内涵。这样,才能使燕伋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一、设坛授徒,首开西秦教育之先河的精神境界。燕伋
2、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那是一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在经济上,铁器时代的到来使生产工具得到质的改进,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私田的大量出现导致“井田制”的瓦解,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为体力、脑力劳动的进一步分工提供了可能。在政治上,春秋时期,烽烟四起,战乱频繁。政治的多元化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分裂、组合,使政教合一的封闭社会政治模式开始瓦解,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革,必然引起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于是,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士”阶层逐渐兴起,官学逐步衰落,私学大量出现。燕伋的老师——闻名
3、遐迩的大教育家孔子就在这百家争鸣的时代独领风骚,他首创私学,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教育为职业的人。他广收门徒,传经授道,宣扬儒家思想和文化。出生在我们千阳燕家山的热血青年——燕伋也就是6在这个时期不远千里,赴鲁求学三次,历时18载,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中最有造诣的72贤之一。让我们不解的是,在当时那个时代,孔子的广收门徒,一方面是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学习封建礼教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为封建统治阶层培养接班人。他竭力宣扬“学而优则仕”。其意思就是说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而学习成绩优秀则是做官的主要条件。对这个问题,他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说:“先进于礼乐
4、,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其意思是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平民,先有官位而后学习礼乐的是贵族子弟,如果要选用,他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师从他的弟子基本上都是奔着做官的目的去的。据史载,孔子的弟子中,大多饱学经史,散游诸侯,炫耀才能,被各诸侯国封卿拜相者枚不胜数。然而,作为精通六艺、学富五车,名列孔子72贤第19位的燕伋何以不出仕为官,而要选择除老师孔子之外前无古人的教师作为职业呢?愚以为他绝非缺衣少食,以设馆授徒作为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主要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诸侯割据,战乱连年,加上统
5、治阶级圈田屯地,巧取豪夺,残酷剥削压榨百姓。而大多数穷苦的劳动人民却由于没有受过教育而思想懵懂,愚昧无知。对统治阶层的剥削和欺压逆来顺受,唯唯诺诺,任其宰割。这些作为同是贫苦农民出身的燕伋是深有感触的。他决心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教化民众,使更多的人从愚昧走向觉醒。特别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渔阳培养人才,以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这可能是其弃政从教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我认为可能与燕伋特别敬重老师孔子有关。幼年时,燕伋6便从父兄口中知道了孔子的鼎鼎大名。成年后,他历尽艰辛,赴鲁求学三次,历时18年。亲自目睹了老师的言行举止、
6、学识和为人,深受其感染,对其佩服得可谓五体投地。他决心继承老师的衣钵,踏着着老师的足迹走下去,……这些可以从燕伋秉承师意,在设坛授徒时坚持的收徒标准看出其与老师的思想如出一辙。他按照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在收受弟子时不分种族,不论贫富,不问阶级出身,来者不拒。因此,他所收授的弟子既有贵族子弟,也有平民百姓,学生遍及陕、甘、宁及周边地区,为中西部以及大西北培育了一大批英才。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千阳文化底蕴的积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文化下嫁”即文化知识传播于民间做出了巨大贡献。二、筑台望鲁,堪称中国
7、尊师第一人的人格魅力。据史料记载,燕伋二十二岁那年,他遵照父亲的遗愿,负笈千里,到山东曲阜参与“杏坛”笔者拜师求学。二十三岁时跟随老师孔子周游列国,考察周社会的吏制和道德礼仪。一是问礼、学礼,二是传播儒家学说和齐鲁文化。燕伋在孔子门下读书,周游考察,历时五年,于二十七岁回归故里。在家度过了八年耕读生涯,三十五岁时又去齐国,跟随老师孔子读书考察。后随孔子至齐国。浏览了齐桓公庙,瞻仰了一代霸主齐桓公的画像,受到齐桓公雄才大略、英风豪气的熏染,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与学问,较全面的接受了齐鲁文化的熏陶与洗礼。这次,他在鲁国住了五年,四十岁又
8、回到了千阳。燕伋第二次从鲁国游学归来,开始在渔阳(千阳古称)设教办学,正式传授儒家学说。在此期间,他非常想念老师孔子,便日日登高,遥望鲁国。为了站得更高,望得更远,他每日上裴家塬时,就用衣襟撩一小撮土垫在脚下,向东方眺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