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理论

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理论

ID:38187427

大小:116.4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5

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理论_第1页
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理论_第2页
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理论_第3页
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理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SocialSciencesinYunnanNo.5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理论郭家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34)摘要:汉语“民族”一词是中国的本土词汇,是不具有国家和政治因素含义、主要基于文化差异来区分“我族”与“他族”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有“有教无类、华夷一家”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亦即“文化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种不同的民族关系理论。这两种理论作为两种工具,被灵活应用于不同的时空和不同的情势。从总体历史来讲,仍然是文化主义的民族观占据主导地位。关键词:中国历史;文化主义;民族主义;民族关系理论中图分类号:C9

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691(2007)05—0033—04[2]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和处理好民中国民族学界形成上述共识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权威的族关系,从来都是关系国家统一及其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中,由牙含章先生综合当时的题。因此,历朝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学者,都从研究成果撰写的“民族”辞条说:“汉语中‘民族’一词出现各自不同的立场,提出了自己处理民族关系的观点和见的年代较晚。在中国古籍里,经常使用‘族’这个字,也常使解,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民族关系理论。用民、人、种、部、类,以及民人、民种、民群、种人、部人、族类等字。但是,‘

3、民’和‘族’组合为一个名词则是后来的事。一、汉语“民族”一词的本土起源及中国特色1903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学者梁启超把瑞士—德国的政治理论家、法学家J.K.布伦奇利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来[3](P302)关于汉语“民族”一词的来源,一些学者曾尽力在古代以后,民族一词便在中国普遍使用起来。”文献中检索。由于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从中搜寻“民然而,随着有关学者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搜检“民族”一族”一词的名词形式无异于大海捞针,因此,民族学界长期词工作的不断进行,这一努力在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认为,这一术语不见于中国古代文献,是近代由日本创造一是茹莹在唐人李筌所著兵书《太白阴经》序言中发并传入中国的外

4、来词。例如,林耀华先生认为,“在我国,现了汉文“民族”一词。其文曰:“夫心术者,尊三皇、成五‘民族’这个名词近代以来已经普遍流传,无论是指国内外帝。贤人得之以霸四海,王九州;智人得之以守封疆,挫强的民族、古代和现代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都笼统用‘民敌;愚人得之以倾宗社,灭民族。固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族’这一概念,也都具有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的一般之倾命。是以兵家之所密而不可妄传,否则殃及九族。臣今意义。”“汉语‘民族’一词可能首先从日文转借过来,时间所著《太白阴经》,其奇谋诡道,论心术则流于残忍,以为不大约在辛亥革命前夕。⋯⋯在清末时日本有‘民族’一词的如此则兵不能振。故藏诸名山石室间。承

5、帝命欲备清览,敢[1]昧死以进。”[4]茹莹认为,此处“宗社”与“民族”相对应,同为习惯已传来我国”。特别是韩锦春、李毅夫编写的《汉文“民族”一词考源资料》一文,梳理了古籍文献中与民族相并列结构,应理解为“社稷”与“民众”,原意可解释为“灭国关的词语,如“族”、“族类”、“族种”、“氏族”、“国族”、“邦亡族”。这里的“民族”一词虽不具现代民族的含义,但是汉族”、“宗族”、“部族”、“种族”等,列举了中国近代书刊文献语“民族”一词绝非近代的“舶来品”。汉语“民族”一词是为[5]使用“民族”一词的情况,提出“民族”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国本土的词汇。中未曾出现,近代以前“民”、“族”是分开使用的

6、等判断,对二是邸永君在《南齐书》卷54《高逸传·顾欢传》中,发收稿日期:2007-03-18基金项目:郭家骥(1955~),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学研究。33现了与今天含义基本相同的“民族”一词。其云:“舟以济多元起源逐步演变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中国”等“五川,车以征陆。佛起于戎,岂非戎俗素恶邪(耶)?道出于华,方之民”的分布格局。《礼记》中区分“五方之民”的一段话岂非华风本善邪(耶)?今华风既变,恶同戎俗,佛来破之,便说明了这一点。其云:“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民有以矣。佛道实贵,故戎业可遵;戎俗实贱,故言貌可弃。不可推移。

7、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今诸华士女,民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滥用夷礼,云于翦落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6](P934)之徒,全是胡人,国有旧风,法不可变。”这里的“诸华”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即“诸夏”,对之以“戎”、“夷”“胡”;“民族弗革”,指的是中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背器;五方之民,言语[9](P74)原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