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86933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7
《糖四的小辫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糖四”的小辫儿 人教版小学八册语文中,有一篇题为《万年牢》的课文,是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回忆文章。文章讲述的,是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 父亲是个做糖葫芦的手艺人,凭着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在当时天津的同行业中,赢得了好名声,也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树立了如何做人处事的榜样。 “万年牢”一词,在文中先后出现了三次。前两次,都是父亲对孩子说的话。第一次的“万年牢”,意思是好手艺、好产品,是经久不衰的;第二次“万年牢”,意思是买卖公平正道,生意就会兴旺。第三次的“万年牢”,则是文末作者的感悟:父亲教导我做万
2、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师们自然不会放过,钻研教材本来就是一项教学基本功,但老牛还喜欢“钻牛角尖”。由于文章里有“小时候,我给父亲当助手”和“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因为清代父亲受过宫廷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的叙述,因此课文还配有插图。插图中描画的,是一老一少制作糖葫芦的场景。老的是一根又粗又长的辫子,还在脖子上甩了一圈,头上一块白头巾包着。小姑娘五六岁,正是当年的作者。 老牛的疑问来了:通过资料了解,新凤霞192
3、7年生人,7岁开始学戏剧。那么,这画面的时间,应是1934年前一两年。这个时间,距离清王朝被推翻,民国建立,已有二十多年了。况且,还是在通商大埠的天津,拖着根长辫,不会被人笑话吗?更何况,长辫子对于制作工艺,又是多么的不便,就更让人难以理解了。 老牛以为,插图的作者,一定是拘泥于文中的几句话,会错了意,“小辫儿”变成了大辫儿。“小辫儿糖四”,也许是父亲刚“出道”时得的名声,如艺人的“六龄童”“七龄童”。在农村,有的姑娘出嫁,一个“新娘子”,就可以叫到老去。要不然,就是父亲为了显摆自己的手艺出自清宫,才舍不得剪去这根
4、象征着“大清”的长辫。要是这样的话,就称不上什么“厚道”,却近于当今几所名校,教读《论语》的先生必穿一件长褂那样,纯属“迂腐”了。“唯独”“唯有”还是“惟独”“惟有” 记得前几年,国家语委有过相关规定,其中对“唯”“惟”两字分了工。大多本来有“唯”的词语,都由“惟”来替代,如“惟一”“惟恐”等。此后,报纸书刊上见到的文章,也大多这样做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六组课文,是一些颂扬人间真情的诗文。第一篇是《古诗两首》,其中一首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诗大家都熟,末句是“唯见长江天际流”。 有心的老
5、师会提醒学生,现在的“唯”,比较规范的是用“惟”,古诗留传千百年,自然不用更改,但要知道正确的用法。 可谁想到,第二篇《搭石》中有一句: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接着第三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中也有一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老师不解,只能查字典和词典找依据。 字典:唯 1、同“惟1”;2、答应的声音(叠)。 惟 1、单单,只;2、但是;3、文言助词;4、思惟,想。通常作“思维”
6、。 词典:唯 同“惟1”,用于下列各条(属“惟1”的条目有时也作“唯”)另见wei(第三声)唯唯诺诺。 列举词条,除了“唯物”就是“唯心”。 惟 1、单单;只。2、只是。3、助词,用在年月日之前。4、思想。 列举词条:惟独 惟恐 惟利是图 惟妙惟肖 惟命是听 惟其 惟我独尊 惟一 惟有 细心的朋友,看了也应该清楚了。根据“唯”“惟”所列词条,“唯”多用于“唯物”“唯心”,其它绝大部分属“惟”。可是,“唯”的模棱两可的“同‘惟1’”,又让人如坠五里雾中。 老牛想,如果在别处,也就不必去深究。可是作为教
7、材——人教版的教材——在课文中用字,应该是以规范为准绳。否则,不是添乱,就是让语文老师莫衷一是,难以解说。 读者诸君,请你们为老牛指点迷津。《白鹅》中的两个词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篇是丰子恺先生的《白鹅》。先生笔下的白鹅,无论是叫声、步态,还是吃相,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一种“高傲”的气质。文笔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一如他的漫画。 在朗读课文时,老牛发觉学生都把“侍候”一词读错了。这也许是“口口相传”的原因,把“侍候”和“伺候”当成同一个词了。 老牛把这两个词都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虽然这两个词的
8、意思没什么区别(“伺候”可能口语化一些),但读音不一样。“侍候”读作shihou(都读第四声),“伺候”读作cihou(前者四声,后者轻声)。“侍”只有一个读音,“伺”的另一个读音,就是这篇文章中“窥伺”的“伺”(si第四声)。它们不是同一个词,而是两个同义词。 细心的老牛还指出同一篇文章中的“供养”(“供”注明读第一声),告诉学生,读第一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