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83481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如何让知识型员工中心报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让知识型员工忠心报企?字号: 小 中 大
2、打印发布:2010-9-2709:27 作者:朱平利 来源:中外管理 查看:84次 知识员工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他们能帮助企业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是企业立足市场、开拓市场的中坚力量。然而,知识员工要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还必须依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知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以高科技和信息为主体的新兴产业的兴起,世界经济转向了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虽没有消失,但已退居第二位。知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体。知识员工也就成
3、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一、知识员工——企业兴衰的命脉 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员工属于那种“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从这个概念出发,当前的很多中高层经理、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都属于知识员工,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知识员工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他们能帮助企业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是企业立足市场、开拓市场的中坚力量。然而,知识员工要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还必须依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知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一个忠诚而没有能力的员工对于企
4、业的发展不会有太大作用,但是,一个有能力但不忠诚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泄漏重大技术等商业秘密,错过或痛失有利商机,误导企业经营者做出错误决策等。另外,知识员工也会因为缺乏对企业的忠诚而离开企业,造成人才的流失。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一个员工离职之后,考虑所有的因素,从招聘新人到顺利上岗,光是替换成本就平均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知识型人才流失的成本会更高。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吸引并留住知识型员工,进而提高他们的忠诚度,让他们对企业怀有深厚感
5、情,愿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达到“忠心报企”的目的。那么,企业该如何留住知识员工,又如何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呢? 二、知识员工——能否以“薪”留“心” 近年来,世界各国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都在完善自身的聘用机制,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才悄然离去,人们发现吸引并留住人才越来越难。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留住知识员工,不惜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真可谓是用“薪”良苦,那么能否用“薪”留住知识员工的心,我们先来明确一下知识员工不同于非知识员工的心理、社会基本特征。
6、 1.见多识广。一般来说,知识员工社会阅历比较丰富,知识面较广,个别人的思想甚至非常有深度,因此这些人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凡事均有主见,不太人云亦云,人人心中有块明镜,绝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 2.比较注重工作生活的质量。知识员工不相信工作、事业就是生活的全部。他们自己会思考,自己会判断,会得出生活是什么,幸福是什么,人生应该怎么度过,企业过度的宣传蒙骗不了这个具有更多生活智慧的劳动群体。 3.有较强的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由于知识员工受教育程度高,所以对于自己的精神生活要
7、求也就更多更高。一方面,因为知识员工可以为企业、社会创造更高的单位劳动价值,会得到更高的劳动报酬,在经济上有实力去追求更多更高的精神生活内容。对他们金钱是必要的,但绝不是充分的,他们更需要被他人、被企业、被社会所尊重。 4.注重职业发展空间。知识员工由于其工作技能是内在的无形的,因此在与雇主的议价过程中是更自由、更自主的一个工作群体。自由、自主意味着他们可以拥有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知识员工能够更理智地关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不受企业雇主的威压和蒙蔽。他们会自己考虑:走还是不走,什么决定对于自己最
8、有利。 由上面分析可知,知识员工是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美国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戴夫。沃尔克说:“人们往往以为金钱能够留住人才,其实并非如此。雇员在一段时间内会关注薪水,但雇员如果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单单靠金钱是不能留住他们的。”所以,对于知识员工来讲,薪水对忠诚度已不是第一主动力,企业用“薪”留人,只是一相情愿,加薪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高层次需求,用“薪”留“心”是很难成功的。 三、知识员工忠诚度的全面管理 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知识员工的忠诚度呢?恐怕得针对其特
9、点以及自身需求,制定符合知识员工的全面忠诚管理策略。 1.更新管理观念,充分授权 在知识经济时代,首先应改变观念,摒弃以前那种以封建家长制作风和“官本位”思想,把人才当做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领导应当放下“官”架子,多倾听知识员工的意见,多让知识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增强知识员工的主人翁感。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与工作环境,强调“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缩短知识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让知识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另外,为了让知识员工获得足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